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行仝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代膀胱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浸润性和多次复发性膀胱癌的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膀胱全切代膀胱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很多,各有优缺点,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原位可控“W”形回肠膀胱术的新膀胱在容景和功能上接近于正常膀胱,容量大,充盈时顺应性好,且无反流,既可以原位排尿,又有排空功能,提高了膀胱全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5—2004年共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4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全切后,原位新膀胱术已成为尿流改道的首选方式[1]。本次研究总结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回肠代膀胱现在已成为膀胱癌膀胱全切一重要的尿流改道方法。原位新膀胱手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尿流改道正从简单地将尿液经过输尿管、皮肤到体外到尿液从原尿道可控排出,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术后14例患者进行系统新膀胱功能锻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癌或其它膀胱疾患需行全膀胱切除的病人,常常面对着如何做尿流改道的问题,理想的膀胱替代方法是不影响肾功能和机体内环境,又能最接近生理状态正位排尿。正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在盆腔利用回肠折叠成“U”型尿囊与尿道吻合,使尿流经原尿道排出的手术方法,此手术改变了以往全膀胱切除后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期佩戴尿袋或经腹壁造口定时排尿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B rick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 回肠新膀胱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为35~5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2~7个月,经B超、C T、膀胱镜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为:T2期2例,T3期16例。1.2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加行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当天起经三腔Foley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2周更换导尿管,同时拔除双J管,开始膀胱训练,从每1h开放1次尿管,逐步延长至2~3h1次。当贮尿囊可以贮尿到250m l时,拔除尿管,训练患者利用腹压排尿。1.3治疗结果患者均于术后3~4周拔除导尿管及体内双J管,进行排尿训练,随访1~24个月,排尿困难者1例,行尿道扩张后缓解,其余均能自行排尿,2例于术后出现漏尿,术后第18~20天愈合。2护理自1852年Sim 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的尿流改道以来[1],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7.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立人 《现代康复》1998,2(2):111-11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与所有泌尿系肿瘤的首位。对于晚期肿瘤患,一般采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由于患年龄大,体质差,手术创伤大,术后管道多,且由于尿流改道患心理负担重,因此为了能让患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保证手术的成功,对我们临床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戴灵芝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1003-100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浸润性和多次复发性膀胱癌的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膀胱癌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方式很多,各有优缺点。原位新膀胱术由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近10年内已作为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本院自2009年以来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18例,现将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浅表性及浸润性两类。浅表性肿瘤的治疗以经尿道肿瘤切除为主要手段,浸润性的肿瘤则要进行根治性的膀胱切除,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都要行尿流改道。全膀胱切除后回肠原位膀胱术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的根本区别,就是将构建的储尿囊与尿道吻合,保留完全的控尿、排尿功能,无需集尿袋或者导尿管,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有近100年的发展过程,而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原位回肠膀胱被认为是尿流改道的金标准。本院于2005年11月~2007年6月为11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并采用改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及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膀胱癌患者,一期施行膀胱及尿道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无远期并发症。26例均获随访1~10年,平均6.2年,5年生存率67.5%。结论对于膀胱癌侵犯尿道及前列腺无法保留尿道的患者,采取一期切除膀胱及全尿道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婷 《天津护理》2014,22(6):523-524
<正>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未侵犯尿道和发生远处转移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即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后,取末段回肠约40 cm经修正成形作为储尿囊,上与双侧输尿管相接,下连尿道,恢复尿路连续性,即可储尿,也可经腹压排尿[1]。通过该手术进行尿路改道,新膀胱在容量上和功能上接近正常膀胱,充盈时顺  相似文献   

13.
不同术式膀胱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因膀胱癌行回肠膀胱术或回肠膀胱术后患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30例回肠膀胱术和22例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进行调查.结果 行回肠膀胱术、回肠代膀胱术后患的生活质量部分无显差异,但在心理方面、尿流改道方面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膀胱癌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延续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对照组和以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保持一致,延续组又添加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膀胱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术,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能够更精确、更细致处理盆底部的组织结构,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能控制排尿功能和保留下尿路贮尿功能,同时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但是手术非常复杂,伴随较多的并发症,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加强新膀胱的排尿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在腹腔镜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 原位回肠膀胱术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蓝有焕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123-1124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结果 15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完善的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细致的引流管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健,全面、系统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玮  杨帆 《现代护理》2006,12(2):146-1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及指导术后新膀胱控尿训练的技巧。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0例,年龄42~77岁,平均6l岁,均为男性。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住回肠新膀胱术均获成功。术前护理着重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在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注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4~6周内均恢复控尿。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术后3例患者漏尿,5~12d缓解。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住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注重新膀胱的控尿训练以及精心护理以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法,已有近100年的发展过程,而术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原位回肠膀胱被认为是尿流改道的金标准[1].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占所有泌尿系统肿瘤的首位,对膀胱颈及后尿道肿瘤一般采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由于手术大、患者年龄大、体质差、术后留置管道多。且术后尿液须改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因此。为了能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保证手术的成功,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科自从1998年5月-2005年5月。对14例膀胱肿瘤病人成功行回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