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题释义: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周围神经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周围神经走行长、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损伤后其自身和靶器官会发生改变,而且是动态的、有时间效应的改变,因此以整体统一的理念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是今后研究重点。如何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最终实现成果转化服务于患者,是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国内外学者对自体神经损伤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从未间断过。随着组织工程和生物力学的发展,同种异体神经和人工神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去细胞神经移植物也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背景:以拉伸力学指标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 目的:评估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制备10 mm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以自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坐骨神经损伤,术后20周,进行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坐骨神经单向拉伸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波幅值、运动传导速度值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②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弹性限度应力、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大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③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ORCID: 0000-0002-1029-8117(吴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在治疗关节软骨缺损较新的方法,但在临床上,急性骨软骨缺损很难在短时间内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而同种异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前制备,以备应用。 目的:系统分析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及抑制研究。 方法: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omodulation activity,immunosuppression;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活性,免疫抑制”为关键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09 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及抑制研究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虽然移植同种异体细胞有可能被受体体内的免疫系统攻击,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例外,因为它是免疫调节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从骨髓中分离出来的组织工程细胞群,它携有免疫抑制相关标志,并在体外抑制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同种异体细胞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临床上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于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再生情况。方法制备大鼠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及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修复12周后应用HE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染色,Weil氏铁明矾苏木素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外膜上的微血管数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计数单位面积的轴突数目,远端轴突密度/近端轴突密度为再生神经通过率,计数单位面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有髓神经纤维的直径。结果在坐骨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桥接体微血管的数目和微血管面积百分比等再生指标上,自体神经移植组略优于化学去细胞神经组。结论同种异体去细胞神经移植可促进神经再生,但仍然不如自体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孙皓  左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9):3602-3605
背景:关节软骨几乎没有自身修复的能力,目前临床大多采用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修复、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由于自体软骨来源有限,异体软骨又存在慢性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可能导致预后不佳;软骨膜或骨膜移植修复的软骨易于退化,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目的:总结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两者共培养对同种异体软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现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12-01有关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 defect,allograft,chondrocyte,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缺损,同种异体移植,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除重复性及非中英文语种研究,共保留3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能够把软骨细胞从坚韧的软骨中分离出来,并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软骨细胞并繁殖出新生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培养增殖能力低,传代培养容易引起老化和去分化;而成体骨髓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少,随传代次数的增多成软骨潜能明显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两种细胞相互促进增殖和分化,作为种子细胞可减少软骨细胞增殖传代次数并节省软骨细胞数量,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体神经移植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用的方法。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神经修复大鼠骶1神经缺损的效果,以期寻找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和材料。 方法:取SD大鼠骶1神经,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骶1神经的免疫原性成分,使其成为去细胞神经。将Wistar大鼠右侧骶1神经制成1 cm缺损模型,用SD大鼠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骶1神经的缺损。 结果与结论: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逼尿肌漏尿点降低,膀胱最大容积和膀胱顺应性升高(P < 0.05)。神经纤维细丝蛋白染色结果显示,右侧经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的神经吻合口断端被染成绿色,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再生神经轴突长入远端神经。左侧正常神经形态均一,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未见轴突长入远端神经。结果表明,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可修复高等哺乳类动物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目的:观察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体积分数10%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和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第3代细胞高表达CD29、CD44,而低表达CD4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经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经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α1链基因和聚集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经胎牛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 < 0.01)。可见自体激活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修复软骨缺损,但目前采用的种子细胞多来源于自体或同种异体。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及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分别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刚出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第3代细胞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支架上,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软骨细胞。将两种细胞体系植入新西兰白兔体内,并于植入后4,8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周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新生组织填充,经组织学观察大部分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基质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且两种细胞支架复合物所生成的软骨细胞数大致相同,并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提示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诱导下所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同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喉软骨缺损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到支架材料上再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细胞不但不消失,而且可形成新的软骨。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关节内的成软骨活性。 方法:在54只青紫蓝兔单侧膝关节制作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处仅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物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12周,实验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且实验组组织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 < 0.01)。对照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纤维样,与周围软骨未结合,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无修复组织,两组均无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达。表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入膝关节可形成软骨样组织,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背景: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有相似解剖外形和生物学特性,是较佳的生物支架材料。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向成骨、成软骨细胞分化,加速骨组织及软骨组织的形成。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犬下颌骨半侧缺损的新骨成骨能力。方法:拔出24只比格犬左侧下颌牙,伤口愈合后2个月,人为造成犬下颌骨缺损,对照组用单纯冻干同种异体骨修复,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术后4,12,24周对下颌骨体部进行骨密度扫描以及Micro-CT检查。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移植后12周开始,下颌骨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组和对照组骨密度均增高,但实验组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实验组骨结构参数成阶梯式递增或递减,对照组虽也有递增或递减,但不明显。术后24周实验组感兴趣区骨小梁分离度大于对照组(P < 0.05),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小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同种异体骨的骨改建速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作者前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其内,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目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12周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脊髓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再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移植12周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实验组与自体神经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优于空白对照组;足底皮肤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皮下均见棕色阳性反应。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大鼠脊髓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应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探索其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原性非常小。 目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移植神经周围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功能恢复。   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 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移植后1,4,8周光镜观察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免疫细胞的数量。移植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的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大体观察神经愈合情况;肌电图检查桥接段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结果与结论:手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1周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浸润的免疫细胞两组均较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组减少更明显。移植后8周,浸润的免疫细胞更加减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8,16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免疫原性非常小,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许旺细胞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许旺细胞不易直接获取,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目的:综述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许旺细胞的作用以及各种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的潜能。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1有关许旺细胞参与神经损伤的修复、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验证及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Schwann cells,nervous system,stem cells”。排除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及其引文。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到29篇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许旺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为受损的神经营造了适于修复与再生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同时通过增殖及分化等机制围绕新生轴突形成髓鞘。神经修复需要大量许旺细胞的参与,而许旺细胞不易直接获取。研究表明,各种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嵴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能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分化为许旺细胞样细胞,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备受关注。 关键词:许旺细胞;神经系统;再生;修复;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40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作者前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成功构建了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目的: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成年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实验组: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②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③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优于无细胞神经移植物组,而与自体神经移植物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证实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体的全血提取物,内含多种且含量丰富的生长因子。目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传统异种血清,探讨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兔髂后上棘穿刺抽出8 mL骨髓并加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入含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在传至4代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和胎牛血清组细胞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培养及成分进行改变;对照组培养基不变。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各代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其成骨分化状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各代细胞增殖良好。对第4代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12天,第4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及胎牛血清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照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胎牛血清组的对照组、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异种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纯度活性高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宿主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减轻免疫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的:探索新的异体神经预处理方法,清除犬周围神经中的许旺细胞和髓鞘,保留完整的基底膜,建立粗大异体神经移植物的预处理方法,获得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 方法:取健康成年杂种犬游离双侧坐骨神经,以冻融联合优化化学法对神经进行预处理,光、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组织学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其成分。 结果与结论:预处理后的去细胞神经的延展性和神经外膜的弹韧性良好,许旺细胞和髓鞘被彻底清除,基底膜保留完整,去细胞神经为一没有细胞、髓鞘及其碎片的空的神经基膜管。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清除了周围神经中主要抗原成分许旺细胞及髓鞘,并且保留了促神经再生的重要成分基底膜,可作为制备组织工程化神经较理想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多种间质细胞谱系分化的能力,且支架材料的性能对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影响。 目的:观察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 方法:对骨缺损模型兔分别采用空白植入、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和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移植修复缺损部位。 结果与结论:至移植12周,移植复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的缺损处有骨组织生成,支架材料降解,已完成缺损修复,其修复情况接近松质骨组;髂后上棘自体松质骨移植的实验兔的缺损修复完好,新形成的骨组织较规则;只植入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多孔支架的实验兔有少量骨组织形成,材料部分降解;空白植入的实验兔缺损处无新生骨组织生成,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说明新型的生物支架材料聚左旋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与来源于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后,植入同种异体兔股骨髁缺损处,使骨缺损的修复速度加快,表现为较好的体内诱导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外周神经缺损的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干细胞培养为基础的神经组织工程技术为神经缺损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清洁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只,于兔前肢桡骨中段约15 mm处造成外周神经损伤,造模后1周,实验组外周神经损伤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对照组外周神经损伤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4周,取神经损伤处的神经纤维长约5 mm,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两组再生神经组织内神经纤维的密度和直径。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纤维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组织表面细胞数较多,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体积较大,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且细胞之间相互连接交织成网状,其轴突较长和较粗,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且生长密度和状态优于对照组,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且效果确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脊髓功能恢复,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可能,但因脊髓损伤模型及移植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并不相同。目的:验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术后4周,每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ELISA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脊髓囊腔较小,NF200表达明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 方法:酶消化分离法获得兔软骨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细胞浓度为3×108 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共培养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实验组:取同代同浓度的软骨细胞(浓度与共培养细胞的终浓度相同);对照组:取低浓度软骨细胞1×108 L-1(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终浓度相同)。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平均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7,8 d;共培养组共培养细胞增殖比其他2组明显增快(P < 0.05);糖胺多糖水平明显多于其他2组(P < 0.0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共培养未见明显排异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同时软骨细胞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转化,节省大量软骨细胞。关键词:软骨细胞;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缩略语注释:BMSCs: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4.008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化学去细胞法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缺损可以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目的: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同种异体神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修复面神经缺损更有效的修复方式。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制备面神经颊支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经化学去细胞的同种异体腓肠神经进行移植,且与伴行静脉行外膜缝合;对照组在同样位置的远近端分别切断面神经,但不破坏被切断神经与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再切断处行外膜缝合桥接。 结果与结论:修复后3个月两组兔均存活,面部表情基本对称,胡须活动正常,神经移植处未见明显瘢痕及神经瘤形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面神经颊支传导速度,移植体远端吻合口附近5.0 mm段有髓神经纤维数量,靶肌肉运动终板计数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与周围静脉伴行修复家兔面神经缺损的方法可以达到与自体面神经原位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