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放射治疗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125例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将测出的92例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6个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接受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常规护理。分别在宫颈癌放射治疗1月、3月以及6月进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价。结果干预后1月、3月以及6月,干预组与对照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干预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是提高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在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中国伤残医学》2008,16(3):133-134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在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46例临终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结果: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结论: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湘萍 《吉林医学》2005,26(7):762-762
异常心理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康复整个过程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急诊重症病人异常心理对治疗和护理的影响更大。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为救治急诊重症病人提供了现代化的医护手段,同时重症监护病人各阶段出现的心理反应又给临床护理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现对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162例急诊重症病人的异常心理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的本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细微之处来体现人性化护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通过对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人性化护理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5.
孙宇丁  石静 《黑龙江医学》2008,32(7):538-538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102例眼科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情绪完全缓解57例,部分缓解27例,未缓解18例。结论正确、及时、科学地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治愈率和生命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心理护理促进异常瞬目征的儿童早日康复。方法 对60例儿童异常瞬目征进行心理护理(包括解释、教育、分析、指导等),观察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心理护理后异常瞬目征儿童均获早日康复。结论 心理护理是儿童瞬目征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用电针结合口服西药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和有效生命体征评估及生活习惯规范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电针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显著,护理效果明显。结论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临终护理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其目的是使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了整体护理,强调了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了解,强调了对临终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的尊重和提高。要求护士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以认识临终护理的内涵,同时在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方面都应切实考虑,作为一个临终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需要进行切实而有效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和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7例腹膜透析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观察、预防感染、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做好基础护理。结果 7例腹膜透析并发精神障碍者意识恢复正常,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 针对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给予个性化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多方位、多角度关心患者,是患者保持健康心理和积极乐观情绪、延长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解剖和角色特点,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产生,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整体护理取代了功能制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其效果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影响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异常的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在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注意情绪、个性、不良行为、心理应激等因素,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老年患者处于最佳的接受检查与治疗的状态,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它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心血管病人异常心理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179例住院的老年性心血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5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状况的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异常心理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84例,按照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缩短。结论加强老年性心血管病人心理状况的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异常心理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骨科病人心理状态与一般病人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尤其是不能面对事实,心理表现异常。临床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实践,同时还必须具备全面的心理学知识,还要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身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妤  孙丽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30-431,450
在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中,应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观察患者肢体供血状况,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需严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心理支持;在用药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个体化的伦理原则;在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体谅患者,尊重患者各项权益。同时,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姜素英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78-78,F003
心理护理是医学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它以消除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心狸异常及心理障碍,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心身平衡为目的。其积极作用与效果正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支气管哮喘不仅仅是患者的气道痉挛、炎症和水肿,同时也会引起病人的不同心理变化,而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缓解和复发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58例该病患者的心理调查,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对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我们调查了1000例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同时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结果显示,79%的产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心理护理组滞产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量为130±80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对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姜同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207-207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状态,探讨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46例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异常心理特征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住院日有明显的缩短。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病人住院日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意外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急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在对病人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了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我们在做好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如何解决好病人的恐惧、焦虑、疼痛、异常感觉心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是每一个心血管内科护士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站,是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却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毕竟有限,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此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临终关怀相当重要,尤其是临终前的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护士应当了解病人对即将面临死亡的态度,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使他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我院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视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在加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