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艾叶是我国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十分广泛的中药材。早在《诗经》中就有艾的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五十二病方》里面记录了艾熏、艾灸的疗法。《本草纲目》中则有:“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在惊叹艾叶有如此神奇功效之余,我们先了解一下艾叶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艾叶药用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入药用以蕲州产者为佳,故又名蕲艾。《荆楚岁时记》上讲,艾叶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集(的)最好”。《孟子·离娄章》也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陈久(者)方可用”,所以又称之为“陈艾”。艾叶芳香,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后改为胶艾四物汤),用以治疗妇女“崩漏”病,一直沿用至今。随后历代医家对艾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包括虚寒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胎漏下血,痛经,带下及腹痛等症。艾叶经加工成“艾绒”,是针灸治病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肾固精等多种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具有“益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治泄精健忘”等功效,对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虚劳咳嗽、盗汗、妇女带下、尿频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本草经读》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久服二字。  相似文献   

4.
食艾保安康     
艾叶,许多人一定不陌生,用艾叶做成的艾炷或艾条,常常被人们拿来做灸疗使用。早期被用于“避邪”,后又盛行熏艾烟、洗艾澡、饮艾酒、食艾糕,直至今日,艾灸依然是人们防病治病的常用方法。这是一味中药,也是一个民俗文化用品。从西周至春秋时期《诗经》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离骚》中“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孟子》“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再到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将艾叶作为药物正式使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进行详细描述,再到今日,无论是民俗,还是药用,艾叶都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玫瑰花药膳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又名刺玫菊、刺玫花、徘徊花、笔头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花芬芳馥郁,花色娇艳,花香沁人心脾,不仅是供人们观赏的名花之一,入药治病也有很多功效。祖国医学应用玫瑰花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古代医籍均有记载,如《食物本草》言其:“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本草再新》言其:“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本草正义》也说:“玫瑰花香气最浓,清…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第1期的《艾叶多功效》中介绍艾叶时引用了《诗经》里《采葛》一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篇名和第一句中都出现了一个词“采葛”.直译过来就是采挖葛。葛是一种植物.在我国自古就开始被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7.
丝瓜又叫天罗、布瓜、锦瓜、絮瓜等,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 的鲜嫩果实。原产印尼,宋朝时传入我国。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产于广东、广西的丝瓜 称粤丝瓜。丝瓜果实嫩时皮色青绿,味道鲜美,素来为夏令之佳蔬,老则枯干,皮内无肉, 具有强韧的纤维,叫丝瓜络,功效与丝瓜大致相同,主要做药用。丝瓜现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佳蔬,夏季常食丝瓜,能消暑除烦,生津止渴。丝瓜的药用价 值在古医著中均有记载,例如:《陆川本草》认为它有“生津止渴、消暑除烦、治热病口渴 、身烦燥热”的功用。《本草纲目》记载:食之除热利肠,治大小便…  相似文献   

8.
端午说粽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粽子清香.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将黍米包裹而得名。在唐代,粽子是宫廷节日的佳品。至于粽子之馅,始于宋代,据宋人吴氏《中馈录》称:“用糯米洗净,内夹枣、栗、柿干、赤豆,以艾叶或箬叶裹之。”宋时,还有一种“艾香粽子”,是以艾叶浸米裹之,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诗人陆游曾作诗赞日:“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相似文献   

9.
心理疗法早在几千年前已有记载.《内经》中就提出治病“必先治神”的思想;《妇人良方》称“改易心志,用药扶持”.传统医学认为,不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疾病是很难治疗的,而采用的方法就是“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相似文献   

10.
人尿的药用     
人尿的药用文/忻群人尿是人体津液代谢的产物,用人尿来防病治病由来已久,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人尿治病的记载.东汉名医张仲景就有用人尿治病的药方,特别是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概括地总结了人尿治病的功效,并认为可治“头痛热极、热病咽癌、骨...  相似文献   

11.
捶背:健身治病曾正斌捶背.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浦松龄曾在《聊斋志异》“梅女”故事中对捶背有过一段这样的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舒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1捶背的健身功效祖国医学指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  相似文献   

12.
藿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素有“夏日良药”之誉。中医认为,藿香味辛、性微温,可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效,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本草图经》中记载,藿香“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本草正义》中记载,“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好,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相似文献   

1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佩香囊、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吃粽子及在门前悬挂艾蒿等习俗。我国古代曾有在端午节时“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记载,有的地区把艾蒿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争相佩戴,以避邪驱zhang。  相似文献   

14.
艾,又名艾叶、艾蒿、医草、灸草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茸毛,茎直立,圆形;单叶互生,叶片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羽状或浅裂;花序总状,顶生,花带红色;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我国东北部、北部、西部至南部都有分布。艾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王风·采葛》,当时采艾是否供作药用不得而知,但后人认为艾的造字与医有关,“艾”从“×”来,“×”意安定,谓本品可治理安定疾病,故名。艾叶在预防疾病方面与菖蒲相似,民间应用十分普遍,至今仍沿用不衰。艾作为药…  相似文献   

15.
艾草,即艾蒿,我国大部分区域均有.《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又称为医草,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荷叶,具有清香去暑解毒功效。《本草纲目》载:“荷叶性味苦,能清热、解毒、散瘀、治暑热等。”主治暑湿泄、眩晕、水气浮肿、吐血等症。如荷叶汤,有健脾胃、解暑轻身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艾”是祖国传统医药的瑰宝。中华医药经典专著《本草纲目》称“艾治百病,入肝、脾、肾、经。” 很久以前,我国民间就有用艾叶悬挂避邪或用艾叶烟薰以避疫驱邪的习惯。“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孟子云: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叶中的挥发油确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避疫驱“邪”。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曾以“艾叶烟薰预防非典”为题作过报道。 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采用从中国进口的艾叶加  相似文献   

18.
元秀 《现代养生》2008,(6):26-27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李言闻著有《蕲艾传》一卷,相传他处之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所以天下之艾,以蕲州所产为胜。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艾用于医药,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医治。  相似文献   

19.
糯米即粘稻,俗称江米、元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糯米,性温热,味甘,具有补血壮阳”的功效,缪希雍在《本草经疏》论道:糯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忌之”。现代医学分析,糯米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菸酸、多量淀粉。还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古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0.
杨莹超 《健康世界》2011,(10):94-95
羊肉是冬日里的好食材。《本草纲目兽部》中载:“羊肉苦甘,大热,无毒”,在寒冷的冬季,羊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抵御寒冷的入侵。书中还记载其有:“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