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花逍遥片与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利培酮治疗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红花逍遥片组和阿立哌唑组,红花逍遥片组40例应用红花逍遥片(1.56 g/次,3次/d)治疗,阿立哌唑组40例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PANSS症状评分、催乳素含量。结果:红花逍遥片组完成39例,阿立哌唑组完成40例,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及催乳素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红花逍遥片组血清催乳素明显低于入组前(t=18.340,P=0.000),阿立哌唑组血清催乳素明显低于入组前(t=16.931,P=0.000),治疗后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差异(t=0.431,P=0.667)。结论:红花逍遥片与阿立哌唑均能降低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第2周末起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持续下降,而利培酮组则呈持续性升高(P<0.01).阿立哌唑组治疗各时段血清催乳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但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催乳素及体质量,对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体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作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n=36)和利培酮组(n=36)进行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3.9%,利培酮组有效率为61.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药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阿立哌唑组肌强直、静坐不能以及泌乳、月经紊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前者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21%,利培酮组为80.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稍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服用阿立哌唑处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对42例服用抗精神病药处于精神症状稳定期(PANSS<60分),但出现药源性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4周内完全替换成阿立哌唑,并继续服用该药12周.临床评估包括:分别在基线、研究结束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I)评定疗效、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替换前及替换后1、2、4、6、8、12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阿立哌唑替代抗精神病药16周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及CGI-I分与替换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RL水平与替换前有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源性催乳素血症,应用阿立哌唑来替代,是处理此副作用的一个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32例)和阿立哌唑组(34例),治疗2个月后随访4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末和随访结束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随访结束时,利培酮口服液组显效率65.6%,有效率87.5%;阿立哌唑组显效率61.8%,有效率85.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水平利培酮口服液组明显升高,阿立哌唑组无大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且能升高血清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利培酮治疗剂量不变,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两组临床症状,同时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头痛,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小剂量阿立哌唑均能显著降低利培酮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催乳素水平,且疗效相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48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呈持续性下降,治疗第4周、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 =4.12、6.32,P<0.01)。结论阿立哌唑能显著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许超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4):617-619
[目的]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因服用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溴隐亭治疗)和观察组(阿立哌唑治疗),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6个月PANSS评分及血清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血清催乳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0.05).[结论]阿立哌唑可减轻服用利培酮后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血清催乳素水平,且对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二酸洛沙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2组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和利培酮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前,治疗第1、2及4周进行血清泌乳素测定。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总有效率为60%,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2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2组治疗前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利培酮组升高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但对女性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6.7%,有效率90.0%,对照组分别为73.3%和9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前催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但研究组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及月经紊乱/泌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口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显著,但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不影响催乳素水平,可作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奎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四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将入组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奎硫平组、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各30例,在入组前和治疗后2、4、6、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同时观察血清泌乳素、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四组患者的PANSS分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86、10.68、11.22、8.77,P均<0.05),但四组间比较PANSS评分,除治疗2周后奎硫平优于其他组(F=3.07,P<0.05),治疗4、6、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70、1.05、0.78,P均>0.05)。利培酮及奥氮平治疗组比阿立哌唑和奎硫平治疗组血清泌乳素增高显著(F=4.04,P<0.05),同时引起性功能障碍和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奥氮平体重增加更多(F=2.94,P<0.05)。结论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各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泌乳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符合CCMD一2一R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30例分两组进行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用化学发光法在治疗前后同时对对照组和患者组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变化;利培酮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阿立哌唑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PRL水平。结果治疗后4组病人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01-17.38,P〈0.01)。4组间治疗后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F=0.18-4.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利培酮组TG、LDL显著升高(t=3.31、5.07,P〈0.01),奥氮平组TG、TC、LDL显著升高(t=2.33-5.51,P〈0.05、0.01),喹硫平组TC显著升高(t=5.94,P〈0.01),阿立哌唑组LDL显著升高(t=2.21,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升高(t=38.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TG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F=13.00,q=5.21、5.17,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q=7.05、7.01,P〈0.01);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TC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F=5.49,q=3.02、4.60,P〈0.05、0.01),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4.78,P〈0.01);利培酮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F=4.29;q=2.49-5.05,P〈0.05、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q=2.18,P〈0.05),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2.56,P〈0.05)。PANSS减分率与PRL、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无相关(r=0.22、0.17,P〉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升高血脂,利培酮可升高PRL;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