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6例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术后随访。结果肿瘤细胞呈形态一致的圆形、卵圆形,胞界较清;胞浆丰富红染、透亮,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像;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排列;免疫组化示26例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均为(+),CK、CD117、Syn、S-100、CgA、desmin、CD99、CD34均(-)。26例患者中术后随访18例,12~36个月,均无复发、转移。结论血管球瘤多属于良性肿瘤,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结合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徐伟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61-16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2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血管球瘤形态学上由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实性和巢状排列,核圆无异型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ac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原发性良性间叶性肿瘤,易误诊为类癌、胃间质瘤等,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4.
周萍  朱正龙  戴黄琼 《中外医疗》2010,29(32):16-17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球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5例中3例为经典型血管球瘤改变,1例为粘液样型血管球瘤,1例为非典型血管球瘤。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5例Vimentin(+),3例Actin(+),CK、Myoglobin、desmin、Syn、CgA、S-100、EMA、LCA、CD31、CD34均(-)。结论血管球瘤最常见部位为指甲床下,但也可见于正常血管球细胞较少甚至缺如的部位,在少见部位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结合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长庆  高梦先  刘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2):1113-1114
目的 :研究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采用 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对 5例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及结论 :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出现指端疼痛和包块 ,对温度比较敏感 ,碰撞后出现剧烈疼痛 ;瘤组织内血管丰富 ,管壁外不等量血管球瘤细胞围绕 ,并有瘤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存或互相过度现象 ;Vimentin( + )、SMA( + ) ,F Rag( -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影像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少见的胃血管球瘤,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征性,术前极易误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平滑肌瘤或间质瘤。镜下细胞形态颇具特征性,大小一致,呈圆形或立方形,单层或多层排列在血管周围。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肌动蛋白(actin)、SMA(+)。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易误诊,确诊需做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面的特征。[方法]6例血管内皮瘤经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面的问题。[结果]6例患者,肿瘤分别位于头、颈、四肢和甲状腺,瘤细胞为圆形或梭形,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至少在CD34,CD31,SMA,UEA,F8,P1 ag,一种表达阳性,3例病例中胞浆角蛋白表达阳性。[结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分析,应与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及滑膜肉瘤等鉴别。由于其潜在恶性特点,治疗上应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球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 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甲外部位的多发性球血管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多发性球血管瘤很少见,其临床症状与经典型血管球瘤相似,以疼痛为主.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其血管成分为较大的静脉,似海绵状血管瘤,瘤细胞沿血管内壁成层状排列或成簇聚集.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结论 多发性球血管瘤是血管球瘤的一种少见类型,病理学上应与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血管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瘤细胞合体样,呈栅栏状、漩涡状、束状排列,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性。免疫组化:表达CD21、Vim和CD68。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0.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胃的血管球瘤更为罕见.由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早期确诊率低.现结合笔者诊断的1例胃血管球瘤病例,并复习近10年来国内相关文献的6例[1~6]报道,对胃血管球瘤的影像学和内窥镜特征,以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胃血管球瘤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今年年初收治的1例肺PEComa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PEComa属间叶肿瘤,由具有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组成,瘤细胞特征性表达黑色素生成标记物,瘤细胞胞浆PAS染色强阳性.结论 肺PEComa临床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块为主,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可复发,应注重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各自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并复习两种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脊索样脑膜瘤及脊索样胶质瘤病理形态相同点为:不同区域可表现为脊索瘤样组织学改变,黏液样背景中出现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同时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不同点为:脊索瘤样脑膜瘤往往部分区域见有脑膜瘤细胞特征,而脊索样胶质瘤瘤细胞常可见胶质细胞分化,并有胶质纤维突起。免疫组化显示EMA、PR、GFAP等抗体在两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结论两种肿瘤的组织形态相似,容易混淆,需要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益  高卓  滕晓东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7):800-801,842
目的 研究胃原发性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5例均为胃壁肿块,镜检小圆形上皮样细胞围绕,细胞大小一致,圆形,胞浆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薄壁小血管生长,部分肿瘤肌间浸润;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而CD117、S100蛋白(S-100)、CD34、嗜素(CgA)、细胞角蛋白(C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和CD99均(一).结论 胃原发性血管球瘤是极其少见的良性肿瘤,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要特别注意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以及淋巴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发生于成人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复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6岁背部缓慢增大无痛性包块,切除半年后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光镜下肿瘤呈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梭形,呈束带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4阳性,CD68散在阳性,SMA阴性,DES阴性.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但近年报道中成人病例呈上升趋势.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卡波西肉瘤,良性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内皮瘤,梭形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文莉 《当代医学》2008,14(24):84-84
目的 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发生于成人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复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6岁背部缓慢增大无痛性包块,切除半年后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光镜下肿瘤呈小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梭形,呈束带状排列并形成裂隙状血管腔,部分区域见明显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4阳性,CD68散在阳性,SMA阴性,DES阴性.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儿童的潜在恶性肿瘤,但近年报道中成人病例呈上升趋势.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卡波西肉瘤,良性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内皮瘤,梭形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切除干净是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梦云  林军 《重庆医学》2016,(2):250-252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手术局部切除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名男性,1名女性,术前有胃部不适或隐痛症状。肿块位于胃窦部黏膜下层或肌层。镜下表现为小而圆形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结节状、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 vimen-tin 和 SMA 均为弥散阳性,h-caldesmon 及 calponin 均为部分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比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局部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气管血管球瘤(glomustuillor,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气管G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气管GT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示气管内新生物。纤维支气管镜下,肿瘤位于气管黏膜下组织,无包膜,内有大量扩张的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成片分布,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嗜酸性,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imentin、SMA均阳性。结论发生于气管的GT非常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而极易误诊为类癌,确诊需在HE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科诊断的1例P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PEH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中心硬化或呈淀粉样变,结节周边富细胞,瘤细胞轻到中度异型,胞质内见原始血管腔。瘤细胞呈巢状伸入周围的肺泡腔生长。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主要表达CD31、CD34、、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化性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结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EH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夏良  赵光明  汤颖  展瑞 《安徽医学》2022,43(2):204-207
目的 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诊断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患者3例,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3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观察其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诊。结果 患者51~62岁,平均55.3岁,肿瘤均位于宫体,组织学示肿瘤由透明或嗜酸性细胞巢组成,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核仁明显,间质血管丰富。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HMB45、MelanA、Caldesmon、SMA及desmin(+),随访13~53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术前易误诊,确诊应依据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胃血管球瘤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位于胃窦或胃体黏膜下,直径1.5~3 cm。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在胃肌壁间呈多结节状分布;结节内肿瘤细胞小-中等大小,圆形、多角形,胞界清楚,胞质丰富红染或空亮,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居中,无明显异型性到轻度异型,核分裂像罕见;瘤组织内富含血管,部分瘤细胞围绕分枝状的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瘤细胞呈实性分布。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ntigen,SMA)、actin及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阳性;CK、CD34、CD117、DOG-1、CgA、Syn、S-100、HMB45、Melan-A等阴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大多数生物学行为表现为良性。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综合分析,需与胃肠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