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活性,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例多形性腺瘤、9例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及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PCNA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及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其PI值较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多形性腺瘤的复发组PCNA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和Ki-67检测在判断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方面有重要意义,对良性多形性腺瘤复发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PCNA和Ki-67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细胞增殖活性,为其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20例多形性腺瘤、9例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及9例恶性多形性腺瘤采用SABC和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的PCNA及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多形性腺瘤及多形性腺瘤生长活跃型,其PI值较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多形性腺瘤的复发组PCNA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和Ki-67检测在判断多形性腺瘤恶性增殖方面有重要意义,对良性多形性腺瘤复发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癌组织SOD、PCNA免疫组化定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对23例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进行SOD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SP法)。结果:肝癌细胞的SOD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PCNA标记阳性率和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并且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5)。结论 降低肝癌细胞中SOD的活性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GnRH及其受体表达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表达与细胞增殖调节因子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技术方法,对49例卵巢癌和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snuclearantigens,PNCA)、GnRH及其受体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GnRH及其受体均定位于卵巢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GnRH表达阳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为(26.1±15.2)%,显著低于GnRH阴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45.2±28.7)%(P<0.05)。GnRHR阳性卵巢癌的PCNA标记指数为(21.1±14.2)%,亦明显低于GnRHR阴性卵巢癌(38.6±29.1)%的PCNA标记指数(P<0.01)。结论GnRH可能参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3及PCNA蛋白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MPA)、35例良性多形性腺瘤(PA)、22例腮腺正常组织中 p53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p53及PCNA蛋白表达在恶性多形性腺瘤分别为32.00%(8/25)和56.00%(14/25),在良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14%(6/35)和22.86%(8/35),在腮腺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2)和9.09%(2/22),p53、PCNA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腮腺正常组织(P<0.05).结论 p53、PCN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枣庄市立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或放射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及PCNA的表达。定性资料间的比较,依据不同分析目的分别采用线性趋势检验、Kappa检验或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survivin及PCNA阳性表达有关的因素。结果乳腺癌中survivin及PCNA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0),但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相关(P〈0.050)。Survivin及PCNA阳性表达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是影响survivin及PCNA阳性表达的最主要因素(P〈0.050)。乳腺癌中survivin和PCNA的表达密切关联(Kappa值为0.256,P〈0.001)。Survivin和PCNA双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双阴性患者(χ^2=6.510,P=0.011)。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及PCNA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109例涎腺肿瘤,其中良性81例(74.31%),恶性28例(25.69%),多形性腺瘤68例(62.4%),恶性多形性腺瘤7例(6.42%)。对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作了组织病理学研究。根据多形性腺瘤各种成分的多少,将其中56例分成腺瘤型(18例)、肌上皮型(20例)和粘液型(18例)三个亚型。随访48例有6例复发,其中粘液型5例,腺瘤型1例。随访到16例的肌上皮型无1例复发。故认为亚型和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1、探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 ,原位癌及其亚型之间的差异。 2、对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细胞增殖活性及癌基因方面的联合指标进行测定 ,加深对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方法 选用多形性腺瘤伴细胞生长活跃 36例、恶性混合瘤 9例、侵袭性癌 2 6例、良性多形性腺瘤 18例重新连续节片 ,作特染AgNORs ,免疫组化PCNA、Ki 6 7、p5 3、VEGF并复习临床资料。 结果 多形性腺瘤内癌及其亚型 ,AgNORs及Ki6 7、PCNA、VEGF、p5 3表达阳性 ,而癌旁组织表达为可疑阳性或阴性。 结论 根据多形性腺瘤内癌病理形态 ,细胞增殖活性、VEGF、p5 3的检测 ,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原位癌、侵袭性癌及恶性混合瘤病理学诊断标准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4例HAML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B45等10种抗体在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其中3例肿瘤组织由平滑肌、脂肪和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1例由单一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例均显示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和肌源性标记SMA阳性。结论HAML由平滑肌、脂肪及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形态变异大,瘤细胞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5例食管瘤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食管瘤的PCNA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浸润深度(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1)关系密切.PCNA阳性细胞的平均计数为:分化Ⅰ级254±3.2,分化Ⅱ级40.3±4.5,分化Ⅲ级684±6.2;淋巴结阳性组52.6±6.4.阴性组29.4±3.3,提示:PCNA的表达对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估价预后是一项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myc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Cmyc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现C-myc和PC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的C-myc和PCNA均定位于肿瘤的细胞核内。58例膀胱癌中C-myc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43.1%和62.1%,并且C-myc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关。提示C-myc和PCNA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相关,并有可能成为评价膀胱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5例阴茎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表达阳性的PCNA和EGFR分别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25例阴茎癌组织中PCNA阳性检出率为80%(20/25),EGFR为56%(14/25)。并且PCNA和EGFR阳性表达率与用茎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提示PCNA和EGFR免疫学指标可评估阴茎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22例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17,CD34等抗体的表达。结果本组GIST均为成年人(年龄34~76a)。发生于胃12例,小肠7例,直肠1例,腹膜后2例。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和腹胀不适,2例胃GIST术后1a有肝转移。镜下观察,基本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CD117、CD34及Vimentin多为弥漫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5%、72.7%和68.2%。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阳性率分别为27.2%和36.4%。结蛋白及NSE均阴性。恶性组中瘤体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直径〉5cm,核分裂像〉10/50HPF,肿瘤性坏死及细胞密集与交界性良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细胞形态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D34和CD117阳性。瘤体直径,核分裂像,肿瘤性坏死及细胞密集程度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 Ki-67,CD3和CD5,TdT,CD20.结果: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前上纵膈包膜完整的肿瘤,由上皮细胞岛和梭形细胞束构成.上皮细胞岛CKp 阳性,Vimentin 阴性,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CKp和EMA阴性.瘤组织CD3,CD5,TdT和CD20阴性.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5%,肿瘤无坏死. 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肺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结果 肺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显微镜下,肿瘤由较一致的细胞组成,细胞质从嗜伊红到透明不定,细胞界限清楚,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中央,肿瘤组织间可见薄壁血管散在分布。免疫组化均显示对于波形蛋白(vimentin),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弥漫的中等到强的阳性。结论 发生于肺组织的血管球瘤非常罕见,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Cav-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9例正常腮腺、33例原发性PA距离瘤体中心(0 cm)及瘤旁组织中(分别距瘤体中心0.5、1.0、1.5和2.0 cm)Cav-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av-1在所有正常腮腺样本(100%)均有表达,其主要在导管系统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除6例距瘤体中心0.5 cm和1例距瘤体中心1.0 cm的样本外,其余瘤旁样本均有Cav-1表达,其表达模式基本上与正常腮腺类似;在PA中,有10例样本(30.30%)表达Cav-1,且在细胞核中显著表达。Cav-1在多形性腺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最低,并随着与瘤体中心距离的远近,其表达量逐渐升高。Cav-1的表达在瘤体与瘤旁组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 0.05),但瘤旁组织1.0、1.5和2.0 cm间Cav-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过程中,Cav-1中表达下调并出现了从细胞质、细胞膜到细胞核的转位现象。上述结果表明Cav-1在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定手术安全边缘的科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英  孙艳君  姜彦多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8):1036-1038
目的:探讨卵巢印戒细胞间质瘤(signet—ring stromal tumor,SRST)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采用HE、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RST肿瘤细胞PAS—D、CK、CK7、CK20、Vimentin、Actin、inhibin、calretinin的表达。结果:4例SRST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40岁),所有肿瘤均为单侧发生、组织学表现为印戒样细胞与梭形细胞混合存在,无上皮分化(如腺管、细胞巢或备索)。组织化学染色PAS—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CK7、CK20、inhibin、calretinin均为阴性,Vimentin和Aetin阳性.患者随访11~52个月(平均27.8个月).均生存,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SRST是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预后好,组织学上与Krukenberg瘤等肿瘤易混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纽炽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SRS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1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25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6.0%vs50.7%,P〈0.001)。PCNA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复发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本组104例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访2~95个月,其中复发64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和15.0%(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毅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1):617-620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30例ASPS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67岁,平均30.2岁;病变主要位于下肢深部骨骼肌组织内。临床症状在软组织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位于骨组织者均见骨质破坏。肿物呈结节状,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质实,切面黄白色到灰红色,常有大量出血和坏死。组织学可见具有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样、窦隙样血管环绕,形成器官样结构;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可见伊红色细颗粒状及红染的棒状结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着色较淡,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可见近包膜处血管内瘤栓形成,肿瘤穿透包膜浸润周围骨骼肌组织;间质内纤维组织较少,病程长者纤维组织较多,并可发生透明变性免疫组织化学:desmin 10例阳性,actin 5例阳性,SMA 3例局灶阳性,vimentin 2例局灶阳性。CK、S-100均阴性。结论:ASPS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生长缓慢,但多数早期出现血液转移,切除后易复发,最终预后欠佳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区和星形细胞黏液样区构成,1例有典型的巨形菊形团样结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组织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阴性,Vimentin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