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 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冰火两重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探索冰火两重灸在重建HIV/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上的作用,为中医灸法治疗HIV/AIDS病人提供指导。方法选择70例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冰火两重灸联合HAART)36例,对照组(单纯HAART)34例。监测2组治疗0、6、12个月的CD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1)在2组基线CD4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72.61±240.47)个/μL、(398.33±207.98)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3.53±159.26)个/μL、(284.59±129.69)个/μL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61,P0.05);2)HAART初治的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97.38±291.92)个/μL、(494.23±201.63)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9.11±104.94)个/μL、(330.56±111.77)个/μ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5)。结论冰火两重灸可明显提升HAART初治及HAART≥2年后的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尤其是在HAART初治时联合使用冰火两重灸,对CD4细胞计数的提升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早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开始ART的病人,按照基线CD4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水平分A、B两组,A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的病人(早期治疗组),B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μL.的病人(延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满1年后的队列保持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9810例病人治疗满1年后,在队列保持方面,A组病人坚持治疗的比例(在治率)为88.0%(1712/1946),高于B组的84.9%(6674/7864);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5.7%);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的HIV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HIV病毒载量〈C400拷贝/mL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0.4%和91.2%;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与基线CD4细胞计数相比,A组的增幅(4.32%)(治疗前后CD4细胞差值的比较)低于B组(10.27%),P〈0.01,但A组病人仍然获得比B组较高的CD4细胞平均值;在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的发生比例(4.3%和20.9%)均低于B组(10.3%和24.3%),P〈0.01。结论云南省HIV/AIDS病人早期治疗12个月能够获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实现了减少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抗病毒治疗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儿童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状况。方法对2007年安徽省HIV/AIDS儿童进行病史调查,并检测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以及病毒载量。结果安徽省HIV/AIDS儿童的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儿童病毒载量的对数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62.5%的儿童病毒载量低于最低检出限,未治疗组儿童病毒载量均高于最高检出限。母婴传播感染HIV/AIDS儿童的感染时间与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P〈0.05),CD8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呈正向回归关系(r=0.553),病毒载量对数值与CD4细胞计数呈反向回归关系(r=0.273)。结论安徽省HIV/AIDS儿童以母婴传播为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HIV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HIV/AIDS病人体内这些因子是否与CD4+T细胞数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相关。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IV/AIDS病人34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CRP含量。统计分析血脂及CRP与CD4+T细胞数及HAART的关系。结果入选的348例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为47(14~165)个/μl,72例(20.7%)已经开始HAART,HAART时间为6(1-15.75)个月。HAAR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病人相比具有较高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po)A1,P值分别为:0.0288、0.0004、0.0052。272例(78.2%)CD4+T细胞数≤200/μl病人与76例(21.8%)>200个/μl的病人相比,具有较低浓度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高浓度CRP,P值分别为:0.0015、0.0000、0.0000、0.015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吸烟因素调整后,表明HAART治疗同HDL(β=0.1476,P=0.004)、Apo-A1(β=0.1341,P=0.007)具有独立相关关系,CD4+T细胞数的变化同总胆固醇、HDL、LDL、Apo-A1、Apo-B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HIV/AIDS病人CD4+T细胞数及开始HAART治疗同血脂及CRP浓度密切相关,HAART治疗有利于提高HDL、Apo-A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感染结核杆菌情况,了解HIV/AIDS与结核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例健康者及40例经WB确证的HIV感染和AIDS病人做结核菌素(PPD)试验,CD4、CD8淋巴细胞储数。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PPD阳性率12.5%,而健康对照PPDB阳性率28.2%(P<0.05)。CD4细胞计数<200/mm^3者PPD均为阴性。CD4/CD8比值<1者达90%。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降低,PPD反应明显下降。对HIV/KAIDS病人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以控制和减少结核病发病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天津市艾滋病(AIDS)初治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将在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62例AID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17例);治疗组应用一线HAART方案:AZT/D4T+3TC+NVP/EFV。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变化及预后。结果(1)HAART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CD4 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的45例患者,HAART前CD4 T细胞计数均值为73/μl;HAART后3、6、12个月时分别为120/μl(39例)、139.5/μl(30例)和200/μl(22例)。(2)治疗组患者应用HAART后,机会性感染、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0%和4.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4%和47.06%(P〈0.01)。(3)初治患者一线HAART治疗的有效率为95.55%(43/45),有17.78%(8/45)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HAART方案。结论天津市AIDS患者对一线HAART有较好的疗效,随着HAART疗程的延长,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并改善了预后,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资源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住院的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病人,回顾分析其末梢血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痰涂片、结核抗体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的关系。结果117例病人中,cD。细胞计数〈50个/mm3时,PPD试验无阳性反应,痰涂片阳性率为20.0%(3/15),结核抗体阳性率为26.7%(4/15);CD4细胞计数在50~200个/mm3时,PPD试验阳性率为25.0%(16/64),痰涂片阳性率为40.6%(26/64),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5.9%(23/64);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mm3时,PPD试验阳性率为55.3%(21/38),痰涂片阳性率为60.5%(23/38),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2.6%(20/38),其中65例痰涂片阴性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有29例(44.6%)抗酸杆菌阳性;CD4细胞计数〉500个/mm3时,痰涂片阳性率为71.4%(5/7),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7.1%(4/7)。结论CD4细胞计数在500个/mm3以上时,痰涂片阳性率、结核抗体阳性率与HIV阴性肺结核检测相近,CD4细胞计数在200个/mm3以下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数值越低合并肺结核症状越重,PPD试验反应、痰涂片、结核抗体以及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涂片阳性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区间校正法”,对北京市324名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在感染HIV后各年的平均CD4细胞计数进行估算;选择未治疗HIV阳性MSM人群CD4细胞计数变化服从的理论函数,拟合理论变化曲线,并估计该人群HIV潜伏期的平均时长。结果未接受HAART的HIV阳性MSM,其HIV潜伏期平均约为7年。其中,HIV潜伏前期(从急性感染期结束到CD4细胞计数降至350个/mm3)平均约为4.33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5个/mm3;HIV潜伏后期(200个/mm3≤CD4细胞计数≤350个/mm3)平均约为2.66年,该时期CD4细胞计数的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6个/mm3。结论中国MSM人群中未治疗的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较快,不同感染阶段CD4细胞计数下降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药等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湖南省2003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HAART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558例HIV/AIDS病人接受了HAART:1)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按照基线CD4细胞水平划分为≤99个/μL、100~199个/μL、200~350个/μL三组,然后做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治疗后7-12个月,64%的病人体内病毒复制得到了完全抑制,病毒载量检测值〈50拷贝/mL;在治疗后7-12个月,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及病毒载量常用对数值lgVL变化幅度最大,12个月以后下降趋势减缓,约3年后进入平台期。3)服药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口改变、恶心呕吐、皮疹及疲倦等,因不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的病例占总换药病例的70.1%(1719/2451),因不良反应停药占总停药病例的33.6%(178/529)。4)最近一次病毒载量检测〈50拷贝/mL的2739例病人中,连续2次CD4细胞计数较基线水平增幅〈20%,或治疗一年以上未达200个/μL的共375例,免疫无应答比例13.7%。5)2011及2012连续两年耐药监测显示,总耐药率为2.6%,处于较低水平。结论湖南省艾滋病HAART在免疫学和病毒学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需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免疫无应答及耐药情况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艾滋病(AIDS)病人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IDS病人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结果 HAART开始12个月后,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长(241.61±148.02)个/μl,病毒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实现部分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毒胶囊配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HAART的老年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HAART治疗,观察组在HAART的同时配合清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88.6±61.2个/μL vs 350.4±59.6个/μL,P0.05),对照组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4.5±62.7个/μL vs 351.4±56.4个/μL,P0.05),观察组增幅超过60个/μL;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5.4±60.3个/μL vs 348.4±57.8个/μ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分别为95.0%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生存质量总分,观察组各治疗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毒胶囊配合HAART治疗老年HIV/AIDS病人,既可重建免疫功能,保持病毒抑制率,又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CD4^+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的预示作用。方法 分析了17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并发症的对应关系。结果 发现在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114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53例发生了多种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46.5%;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62例患者中,只有2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3.2%。结论 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CD4^+细胞计数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对于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反应。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门诊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人作为观察组(老年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同一时期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805例年龄为18~40岁HIV/AIDS病人中,抽取168例作为对照组(青年组)。对两组病人的疾病状况、抗病毒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83例老年组和168例青年组的CD4+淋巴细胞(CD4细胞)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青年组(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44,P=0.004,P〈0.01)。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CD4细胞水平相比,两组CDt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P〈0.01),增幅老年组为(112.65±107.04)个/μL,青年组为(128.39±113.85)个/μL(P〉0.05);病毒完全抑制率老年组为82.92%,青年组为83.55%(P〉0.05)。无论是否接受基于D4T的初始治疗方案,老年组发生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风险均高于青年组;两组接受基于AZT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变化幅度,以及两组接受基于NVP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状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6个月免疫学反应和病毒学应答相同,但老年组病人易出现如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等情况,因此,在≥50岁的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