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2009~2011年孕产妇艾滋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南宁市2009~2011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报表、HIV阳性孕产妇个案信息表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南宁市孕产妇共检出HIV感染者317例,感染率为0.103%,各年感染率分别为0.100%、0.096%和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2,P=0.456);HIV感染者年龄以20-34岁为主,占总数的86.1%;民族以汉族(156例/49.2%)和壮族(143例/45.1%)为主;职业以无业(106例/33.4%)和农民为主(112例/35.3%);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239例/75.4%);性传播227例,2009—2011年艾滋病性传播率分别为0.061%、0.071%、0.087%,各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4.927,P=0.085);2009~2011年HIV感染孕产妇终止妊娠率分别为4.49%、8.0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19,P=0.004)。2009—2011年实施母婴阻断人数为290人,阻断率为91.48%,年度阻断率分别为93.26%、90.91%、90.70%,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4,P=0.777)。结论2009—2011年南宁市孕产妇HIV感染率呈平稳趋势,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显著,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继续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及措施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南省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5月,河南省艾滋病疫情相对集中的31个县(区)孕产妇的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对31个艾滋病重点县720605名孕妇和产妇检测HIV抗体,检测率93.11%;检测出HIV抗体阳性541例,阳性率0.08%。其中364例为阳性孕妇,223例自愿终止妊娠(占61.27%),5例失访(1.37%),136例选择继续妊娠待分娩(占37.36%)。3年间选择继续妊娠的HIV阳性孕妇,分别为31.51%(46/146)、36.31%(57/157)、54.10%(33/61),呈逐年上升趋势。284例分娩阳性产妇中,250例(88%)采取了母婴阻断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孕产妇HIV检测和阳性育龄妇女的孕检工作,早期发现、早期管理HIV阳性孕妇,可以进一步提高HIV阳性产妇的药物阻断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某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血源性艾滋病流行地区的母婴传播情况,分析影响传播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现场询问调查和常规体检并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抗-HIV及HIV的前病毒DNA或RNA,分析母亲及其子女配对的资料,回顾性分析HIV的母婴传播。结果107例HIV阳性母亲生育的136名子女中.50例HIV阳性.HIV的母婴传播率为36.8%(50/136)。38例经血感染HIV阳性育龄妇女的外周血基因组核酸扩增HIV前病毒DNA gag区。鉴定均为HIV B’亚型。两埘HIV阳性的母婴的外周血核酸扩增HIV gag区P17的片段,Mega软件分析其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5.0%、94.9%。基因树显示子女的病毒与其母亲同属一支。艾滋病状态母亲组HIV母婴传播率为67.4%(31/46)显著高于HIV携带状态母亲组的21.1%(19/90),P〈0.05。奈韦拉平(NVP)阻断的7例儿童.6例末被HIV感染,1例感染HIV。结论被调查地区HIV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未采取干预措施是造成传播的主要原因。NVP阻断母婴传播较易被接受并可能减少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在孕产妇中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的经济学效果最佳策略。方法收集我国4个HIV相对高流行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指标,作为决策树模型参数,运用决策分析,对目前我国各地实施的不筛查、孕产妇自愿选择筛查和免费筛查、知情拒绝三种孕产期HIV抗体筛查策略进行评价。结果2003—2006年,孕产妇自愿选择HIV抗体筛查比例为20%,若提供免费HIV抗体筛查,孕产妇知情拒绝筛查的比例为10%,HIV感染孕产妇自愿终止妊娠的比例为25%,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母婴传播率为13.83%的条件下,模拟地区成人HIV感染率在0.05%水平时,与不开展筛查、不进行任何干预策略相比,实施相同的阳性孕产妇干预措施,孕产妇自愿选择HIV筛查策略与知情拒绝筛查策略,成本为277512.88元和1248807.94元,分别可使每10万名妊娠妇女减少子代通过母亲感染HIV 1例和5.18例,效益成本比为-0.232和0.526。结论孕产妇知情拒绝HIV抗体筛查策略成本高于自愿选择筛查策略,具有最高的服务覆盖率和效益成本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因素,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范围内所有孕产妇采取自愿咨询和HIV抗体检测,对每个自愿进行HIV抗体检测的孕产妇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调查,并收集整理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90例HIV阳性孕产妇的资料。结果HIV阳性孕产妇主要是一些知识层次较低,生活贫困的人。90例阳性孕产妇HIV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性传播、吸毒及输血。结论建立区、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对阳性孕产妇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服务,可以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服务的情况,为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而制定全省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8-2010年,收集四川省所有县(市、区)接受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情况,按不同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全省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逐年提高(P〈0.0001),不同地区的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不同(P〈0.0001)。按照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由高到低,将全省分为三类区域,一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97.07%,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87.4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7.13%;二类地区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率为79.70%,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44.62%,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0.90%;三类地区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为56.08%,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54.99%,孕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1.06%,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88.02%,非住院分娩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仅13.13%。结论不同地区孕产妇HIV抗体检测情况差距明显,应采取区域化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高发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流行的4省(自治区)的6个县(市、区),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研究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个案卡及其所生儿童的随访登记卡,分析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结果2007-2010年,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和孕期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从78.4%和27.8%增加至93.7%和78.8%(趋势χ2=17.636,P〈0.01;趋势χ2=76.835,P〈0.01);HIV感染孕产妇应用三联抗病毒药物方案的比例自19.8%增加至89.9%(趋势χ2=161.757,P〈0.01)。满18月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HIV抗体检测比例为84.8%(318/375),13例儿童抗体检测阳性,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为4.1%(95%可信区间:2.98%-5.20%)。结论研究地区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指标逐年提高,HIV母婴传播水平显著下降,孕产妇及早抗病毒用药以及儿童随访检测仍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1型母婴传播回顾性追踪调查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了解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母婴传播的现状,特别是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预防阻断工作提供背景资料。方法:以地方卫生防疫和医疗机构的哨点监测,产前筛查,日常检测 和门诊中发现的HIV-1阳性孕产妇为对象,对其所生子女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测。结果:对来自云南,河南、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7例HIV-1阳性母亲所生的94名儿童进行追踪,最后追踪到75例母亲及其所生的80名儿童,HIV-1母婴传播发生率为35.0%(28/80)。而河南省的母婴传播率为41.7%(10/24),云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为33.3%(11/33)和27.3%(3/11)。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母亲的感染途径,生产胎次和喂养方式对HIV-1母婴传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输血传播、初产和母乳喂养是高危因素,相应的母婴传播率分别为45.5%、39.2%和36.2%,而性传播,多胎生产及人工喂养分别为32.1%、25.9%和22.2%,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表明,中国HIV-1母婴传播率与亚非发展中国家相似,而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相关的高危因素(如孕妇的感染途径,特别是输血传播)有必要作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熙  宋宜慧  陈德华  罗婧莹  杨凤元 《内科》2011,6(4):298-300
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及检测人群的HIV感染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艾滋病咨询及免费检测门诊(VCT门诊)的1232例求询者进行HIV抗体(ELISA法)初筛检测,并对确诊试验阳性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32例求询者中75例HIV阳性(6.09%)。75例HIV阳性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26例,其中外省流动人口3例。年龄3~78岁,其中21~40岁者39例(52.0%)。结论艾滋病的发病仍保持低流行状态,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检测及健康教育干预,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戒毒人群AIDS/STD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河南省戒毒人群艾滋病/性病(AIDS/STD)感染流行状况。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及填写行为监测问卷,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1997~2004年间共监测强制戒毒人员2362例,HIV抗体阳性者8例,感染率0.34%;梅毒抗体阳性43例(均为女性),感染率1.82%。8例HIV阳性者中,6例为本省的吸毒者(其中4例有既往供血史),其中1例合并梅毒抗体阳性。2004年对16个省辖市的86190名劳改劳教人员的专题调查中,确认HIV感染者275例,感染率0.32%。其中发现由静脉吸毒感染7例,占检出HIV感染人数的2.55%。结论提示河南省HIV感染人群不再限于有偿供血和受血人群,已出现吸毒和经性行为感染的人群。吸毒人员主要以口吸毒品为主,在艾滋病高流行区,防止HIV传人吸毒人群,切实加强对吸毒人群的教育及行为干预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41例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母婴阻断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母婴阻断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接受婚检、产检及助产服务的孕产妇进行HIV筛查,阳性个案进行确诊试验。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全人口孕产妇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02%(41/178 029)。HIV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27岁,绝大多数为汉族,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无业或农民;最可能的感染途径是性传播。76.9%(30/39,2例失访)的孕产妇顺利分娩;分娩产妇中母亲用药率为56.7%(17/30),婴儿用药率为60.0%(18/30);46.7%(14/30)的婴儿成功随访至结案,未检出HIV感染个案。结论母婴阻断效果明显。在母婴阻断干预过程中,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的随访工作难度较大,要根据孕产妇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艾滋病防治在检测、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以及高危人群预防干预等方面重点工作的主要进展。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展示2004-2013年开展艾滋病检测的机构数、检测人次数及发现的感染者人数、抗病毒治疗人数及机构数,孕产妇检测人数及阳性孕产妇抗病毒治疗药物应用率,美沙酮治疗人数及机构数等主要防治工作指标的进展。结果 2004-2013年间,具备艾滋病病毒(HIV)初筛和确认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分别增加6.1和7.9倍,年检测人数增加近5倍,2013年达1.11亿人次,当年新确诊病例90 119人。抗病毒治疗当年新增治疗人数增加7.4倍,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治疗282 529人,在治227 489人。目前使用8种抗病毒治疗药品,5个品种为国内仿制。累计为5000万名孕产妇提供了HIV抗体检测,2013年阳性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率达到80.9%。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数从8个扩大到763个,至2013年底累计治疗41.27万人,在治20.17万人。10年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3.8倍。结论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的10年里,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检测发现感染者、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以及高危人群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总结和分析在云南省边远的农村地区,对孕妇实施高效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以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PMTCT)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梳理和定量分析2005—2012年,云南省与美国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开展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效果。结果在1861名HIV阳性孕妇中,1353名孕妇(72.7%)采用了HAART阻断方案。在1584名有HIV检测结果的婴儿中,阳性25人,阳性率为1.58%;其中1168名采用HAART妇女所生的婴儿中,仅有9人阳性,阳性率为0.8%;在孕28周前开始HAART的妇女所生婴儿中,HIV阳性率为0.2%(2/899)。结论HAART对于阻断HIV母婴传播效果非常显著,如果在孕28周前开始HAART,婴儿HIV感染率已经非常接近“零感染”的目标,可以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感染HIV的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需求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需求与服务利用障碍。方法对某艾滋病高发地区,自2003年以来截至2004年10月发现并分娩的HIV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3.79%的孕产妇不愿意接受产前检查,5.17%的孕产妇不愿意住院分娩,怕歧视、担心检查和住院分娩费用高等是孕产妇不接受孕产期保健的主要原因;96.43%的孕产妇愿意本人和给孩子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但只有87.50%的孕产妇服用了抗HIV药物,未服药的原因为临产急诊分娩,未得到检测结果,延误了孕产妇和婴儿的服药时机;89.29%的孕产妇希望其所生婴幼儿获得随访服务,但只有58.93%的婴幼儿得到过随访服务,其中51.5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得到首次随访;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是不愿意接受随访的主要原因;近7%的孕产妇不愿意或不知道要给所生的婴幼儿进行HIV抗体检测。结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艾滋病检测不及时、非住院分娩、婴幼儿随访服务薄弱、经济负担、社会歧视等问题,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利用的主要障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t women being HIV positive, barriers to the uptake of single‐dose nevirapine (sdNVP) for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PMTCT) and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reporting HIV‐exposed infants born in facilities with no PMTCT services so as to receive NVP. Methods From 2002 to 2007, a sdNVP PMTCT service was implemented in 53 rural villages of south‐west Uganda. Twenty‐five of them were HIV‐surveillance study villages. The proportions of mothers testing positive and mother and newborns receiving and ingesting sdNVP and associated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Women with incomplete primary or no education, aged 25–34 years or not living with their partners were at increased risk of being HIV infected. Seventy‐seven percentage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IV (PWH) received therapy. Of the 63 PWH who received therapy and had surviving live births, only 39 (62%) reported births and received newborn prophylaxis within 72 h. Women were more likely to collect and ingest NVP if they were from study villages, preferred home administration of newborn NVP or presented at a more advanced stage of pregnancy. Newborn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reported and receive NVP if mothers were aged 25–34 year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or came from study villages. Conclusions The uptake of PMTCT services was unacceptably low. Asking PWH with less advanced pregnancies to return to collect NVP leads to missed opportunities especially if PWH are less educated. Birth reporting enabled the programme to provide NVP to some infants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missed. Antenatal, delivery and PMTCT servi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