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公路作业环境养路工肺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湖北省公路作业环境职业卫生评价及防护对策研究中所属的6个公路管理站的390名养路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uark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所得数据由Excel建立数据库,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公路作业环境、不同工龄养路工VC、FVC、FVE、PEF、MVV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以阻塞性通气不良为主。结论不同公路作业环境对养路工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其肺功能状况与作业环境有关,吸烟可增加肺功能减退程度。  相似文献   

2.
公路某车站有66.3%的装卸、客运一线职工上班时自带餐具。自带餐具的洗涤、消毒及保洁等方面卫生状况不良,大肠菌群污染率达20.2%,有碍食品卫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和评价不同公路养护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凶素。方法选择不同交通流量、道路级别(国道、省道)和路面(沥青、水泥、砂石)的10个公路养护作业点,分别在春季(3月份)、夏季(7月份)和冬季(12月份)进行现场环境检测,内容包括气象条件、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等。结果不同公路养护作业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气象条件,粉尘浓度超标,空气中毒物含量较高,噪声强度大。结论公路养护作业环境中主要有害凶素为粉尘、噪声和机动车尾废气。建议改善劳动条件,制定健康保护措施及完善劳动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医疗器械制造商或其授权代理商的不良事件报告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良事件报告及其后续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发布那些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防止不良事件的再现、减缓不良事件再现后果的信息,最终提高病人、使用及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保证。本介绍了不良事件的决策过程和不良事件报告的豁免原则,以及与使用错误相关的可报告性。  相似文献   

5.
视力不良亦称视力低下,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和其他眼病均可造成视力不良。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视力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在众多的近视人群中,中小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了进行科学地健康干预、为预防视力不良提供依据,现将西城区2004年9月入学的小学新生1972名6年追踪视力不良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方法:应用Excel,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本院2018年~2021年度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2021年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对象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护理类不良事件,以外科居多,常见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最多的为带入压力性损伤的不良事件。结论:在同质化管理模式下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强化院科两级督查,以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基本概念、工作机制和能力,并提出看法和建议;方法:采用文献收集、专题小组讨论、重要知情人采用深入访谈等方法定性研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工作机制和能力。结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的使命是通过发现、干预危害公众健康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反复发生,降低患者、使用者和其它人员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体系应包括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和发展趁势等七大职能主要是通过对上市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模式的描述,发生频率的测量,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生趋势的预测、监测技术工作分析总结来开展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工作过程应包括报告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四个基本环节,结论:明确使命,确定职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工作,是有效开展监测技术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周光辉  王永霞 《现代保健》2009,(26):168-169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做好临床药学指导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头孢曲松钠是不良事件发生数量较多的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量的首位。头孢曲松钠严重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全身性损害,占严重不良事件的59%,表现为高热、双硫仑样反应、过敏样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呼吸系统损害,占严重不良事件的30%,表现为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严重不良事件的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在医疗投诉、纠纷预防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统计该院2017年1月—9月与2018年1月—9月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及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比较我院实行新的上报方式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与医疗投诉、纠纷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2018年前三个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数量高于2017年,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前介入事件的处理,有效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全面信息化上报,利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汇总,有助于医疗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不良事件,关口前移,把控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Bayes公式分析用眼卫生习惯与视力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定量探讨用眼卫生习惯与视力不良的关系。方法 对某校679名大学生用问卷法对20种用眼卫生习惯进行了调查,运用Bayes公式进行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与多种阅读习惯不良密切相关,视力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归纳为阅读姿势不良、阅读环境条件差和用眼负荷大,同时,视力不良可能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结论 预防和控制视力不良应从小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和家长及教育工作的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1.
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作用。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的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腹泻、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因此,广义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消化不良与吸收不良,故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据统计,老年住院患中约有12%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022名幼儿视力不良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幼儿视力不良发病纺为21.33%。大班幼儿视力不良发病率显著高于中、小班,并对造成幼儿视力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预防纪儿为生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预防幼儿视力不良发生的措施做了粗浅的分析支期更好的保护幼力视力,使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庭健康》2008,(1):56-56
在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环境因素、不良遗传因素、不良医疗条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双不”习惯——不科学的运动与不合理的营养。现阶段我国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仍较低,喜欢健身运动的城市女性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尤其缺乏运动后有助于恢复及提高体质的合理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药品不良事件现场调查和相关内容的研究,探讨了药品不良事件现场调查的方法、模式、程序等内容,分析了药品不良事件现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药监部门调查药品不良事件和因果关系判定、决策等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2018—2022年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分析视力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儿童与青少年视力不良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的横断面研究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获得文献12 334篇,由2名人员对文献查重、筛选、质量评估、信息提取和数据分析。使用STa 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2篇文献,调查对象共1 906 932人,42篇文献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布于23%~84%。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6%。亚组分析显示,新冠疫情前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疫情期间;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学段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越高;华北地区最高、西北地区最低;城市高于农村和郊区;轻度视力不良所占比率高于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父母近视则子女近视风险较高;睡眠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视力不良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2018—2022年我国儿童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变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208例儿童的家长进行改变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健康教育,然后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明显改善,家长对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与健康教育前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能提高家长对防治儿童不良饮食知识掌握程度,是预防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FOCUS-PDCA提高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率。方法:以我院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少为问题导向,根据FOCUS-PDCA的9个核心步骤,采用流程图、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聚焦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以2020年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为基线值,对比项目实施前后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变化;此外,项目实施前后分别对186名、15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其对上报流程的知晓率。结果:2020-2022年,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分别为4、37、59例,年均增长率284.1%;项目实施前后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知晓率分别为78.0%(145/186)和96.2%(150/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提高输注泵不良事件上报率成效显著,与报修系统联动、开通工程师上报权限等创新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抗心磷脂抗体在不良生育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CA、ANA、ENA在不良生育妇女的作用和治疗方法,及其与不良生育的关系。方法 定量测定、统计分析193例不良生育妇女和10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ACA、ANA和ENA浓度及不良生育妇女的流产次数;分别用阿斯匹林口服治疗81例ACA阳性病人,阿斯匹林 强的松治疗25例ACA和ANA/ENA阳性病人,强的松治疗3例ANA/ENA阳性病人。结果 ACA、ANA阳性检出率与不良生育妇女密切相关。ANA、ENA阳性检出率和流产次数相关。单用阿斯匹林和阿斯匹体结合强的松治疗不良生育妇女的结局无差异。结论 ACA是造成不良生育的重要原因。对于ACA阳性病人,无论ANA、ENA是否为阳性,均可考虑单用阿斯匹林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建兵 《现代保健》2009,(33):63-6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愈合不良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占3.16%(84/2670),分别为切口感染42例、脂肪液化30例、切口裂开12例。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高、伴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非主刀医生缝合等,治疗后均预期愈合,全部患者无瘘道。结论腹部手术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涉及多方面因素,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需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通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分析,得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由多因素引起,提高认识,正确指导孕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围手术期给药预防、控制病房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时间及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