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沧源县孕产妇监测情况,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监测沧源佤族自治县13年内活产总数为31 271例,死亡孕产妇128例,孕产妇死亡率13年平均为409.3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产褥感染、妊娠合并疟疾、肺结核、腹泻、肾炎、心脏病、贫血、癫痫、羊水栓塞。结论:改善农村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的生活状况,提高基层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58-2459
目的:了解我区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与措施。方法:根据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统一表格、统一标准对我区2000~2005年死亡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区6年内活产总数为75620例,孕产妇死亡41例,孕产妇死亡率6年平均为54.22/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结论: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建设和添置产科设施、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和探讨玉林市孕产妇死亡因素及影响原因变化趋势,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玉林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57例死亡孕产妇中,可以避免死亡16例,占28.07%,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28例,占49.12%,不可避免死亡13例,占22.81%,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因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结论:加强产科人员培训,规范产科服务,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闫红  王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39-41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临沂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了解临沂市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77例孕产妇死亡病例逐例进行调查和专家评审.结果 孕产妇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子宫破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77例孕产妇死亡中,属可避免死亡39例,占50.65%;属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5例,占19.48%;属不可避免死亡23例,占29.87%.结论 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产科知识技能培训、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是降低临沂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4年厦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静  王兆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66-1368
目的:为掌握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7例孕产妇死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8.57%;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71.4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性脑病、感染性心内模炎、右侧基底节出血。结论:依法行政,对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加强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遵义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4年928例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市11年内活产总数970 763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95.59/10万,监测4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627例,占67.57%;羊水栓塞56例,占6.04%;妊高征52例,占5.60%;妊娠合并心脏病45例,占4.85%。结论:遵义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下降空间,采取加强各级产科建设,完善孕产妇保健网络,对贫困山区实行扶贫政策,提高新法接生与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3-2013年玉龙县孕产妇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3年玉龙县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3年玉龙县出生活产数为19,474例,死亡孕产妇13例,平均死亡率为66.76/10万。孕产妇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病、羊水栓塞及产科出血。[结论]降低玉龙县孕产妇死亡的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及产科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处理能力、完善转诊机制;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加强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溪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本溪市19952004年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溪市孕产妇的死亡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便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4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逐例进行现场调查和专家评审。结果:孕产妇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妊高征、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病。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加强产科知识技能培训,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重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5—2012年许昌县孕产妇死亡的变化情况,分析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许昌县2005—2012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5-2012年8年期间,许昌县共有14名孕产妇死亡,2008年死亡率63.3/10万,2012死亡率12.3/10万,平均死亡率26.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死亡孕产妇中农业户口13例,占92.86%,非农业户口1例,占7.14%。全部为经产妇,孕产妇死亡年龄平均30.7岁。初中以下文化13例,占92.86%,专科以上1例,占7.14%。死亡原因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占51.47%,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提高孕产妇孕产期保健意识、完善干预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乡、县级医务人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救治能力,防止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美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23-3225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采取对策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按照湖南省统一的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在全市开展三网监测,对1999~2004年死亡的226例孕产妇进行调查,按1999~2001年(以下简称一阶段)、2002~2004年(以下简称二阶段)两个阶段分析死亡原因。结果:6年活产数442564例,一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2.04/10万,二阶段孕产妇死亡率50.03/10万,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前4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结论: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加速培养产科专业队伍,强化产科急诊的处理及转诊能力的培训,加强产科与各学科间协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毕青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09-4710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孕产妇死亡,保护母婴健康。方法:对沧州市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的200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趋势,死亡原因前3位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甲型H1N1重症流感。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妇幼系统建设力度,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全科专业知识以及各种孕产期危重症的抢救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南宁地区1994~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方法在由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省级专家指导下,对全地区12个县、市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填写死亡个案卡,逐级核实评审,针对死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通过9年监测,掌握了本地区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使孕产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孕产妇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健全,临床保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开平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开平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市22个监测点内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而造成的死亡进行监测.结果1996年1月~2003年7月产妇数60 504人,活产数60 401人,孕产妇死亡15例,年平均死亡率24.8/10万.2003年与1996年比较孕产妇死亡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基本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结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高危妊娠监护管理和产科建设,推行住院分娩等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0~2009年10年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2000~2009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经过10年监测,我州孕产妇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224.54 /10万下降至2009年51.35/10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产妇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孕产妇死亡地点依次是家中、送院途中、卫生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其它地点.结论 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苏子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57-4658
目的:通过对钦州市钦南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分析,为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钦州市钦南区2000~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钦州市钦南区孕产妇死亡18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2.69/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是产科出血占50.00%,其他是羊水栓塞和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曾红友  黄跃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390-4391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为制订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0个街道14家助产医院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进行监测。结果:2001年~2005年全区活产数为131798例,孕产妇死亡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59.18/10万,其中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87.08/10万,2002年为77.05/10万,2003年为55.68/10万,2004年为44.73/10万,2005年为50.85/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前5位死因依次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宫外孕、子宫破裂,前5位死亡例数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3.08%。78例死亡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占93.59%。结论:提高产科技术人员对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加强社区妇幼人员及产前保健门诊医师业务知识培训,对孕妇在孕期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及时诊断、果断处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凤凰县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统计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33.21/10万,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前5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结论孕产妇死亡高发原因与当地特定的历史环境因素有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是政府领导重视,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取消家庭接生,提倡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十堰市2006~2011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全市活产数220 975例,孕产妇死亡53例,孕产妇死亡率24.0/10万.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影响死亡原因,以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知识技能,资源不足,以及乡村两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管理系统问题为主.结论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对产科人员全科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产科技术和急救水平,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