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高且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青光眼诊治水平的提高和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的研究,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和视神经保护性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视觉功能.青光眼的症状、视功能损害以及各种对症治疗方式、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使生存质量严重降低.用“治未病”理论对青光眼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干预,指导青光眼患者的治疗、饮食及日常生活,将有效地改善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地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青光眼的发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故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方向主要为降低眼内压,营养视神经。治疗的难点是部分患者眼压控制得当却仍出现进行性视野缺损,以及较低的眼压水平是否会影响眼血流灌注导致视神经营养障碍。中医治疗侧重改善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眼血流灌注及调节免疫,可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通过回顾近10年来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文献发现,在辨证论治指导下正确地选用中药、针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均可取得良好疗效。故将中医对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情况以及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局部用药以问卷调查为主,对门诊病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现场调查,统计结果;对其生活质量分析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所调查的640例患者当中,用药不规范率为63.3%,青光眼知识了解贫乏,贫乏率为48.3%,绝大多数患者不能定期复查。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除了患者的合理用药及时复查外,要辅以及时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急剧关闭、房水排出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症之一,也是眼科的常见致盲眼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70岁居多,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我们对9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心理测验,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由于传染性眼病逐渐得到控制和人口老龄化,使青光眼患者致盲比率相对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类型中最常见者,且能通过早期发现,绝大多数经治疗可以获得痊愈。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对降低致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一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不可逆致盲性常见眼病。据最新流行病资料表明,青光眼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第二位致盲眼病,在我国为第三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提示,至2000年全球约有6680万患者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0万患者展患继发性青光眼,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一般情况下,青光眼患者应在眼压控制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但临床上有很多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应用多种青光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贻误治疗时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在高眼压的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1]为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的临床效果,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青光眼是一组影响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以眼压升高相关的临床症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超过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功能损害。青光眼是一种发病隐匿、危害性大、随时可能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因其并发的症状如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下降、失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给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生活压力。我科采用中药配合刺血疗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该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53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针刺治疗3个月后患者眼压、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视力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28例(53眼)患者治疗后眼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MD、MS及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6.8%;疗效同年龄、病程、治疗时间之间均不具备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患者MD和MS的恶化程度,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相同的病程,接受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各种眼、耳鼻喉疾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在各种眼病中,老年人患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干眼症等眼病的几率比较大,这些眼病大多给患者带来视觉的改变,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眼前暗点,严重者可以造成失明,从而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较大的威胁。在各种耳鼻喉痰病中又以中耳炎、鼻疖肿、干燥性鼻炎、化脓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这些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尽早识别相关眼、耳鼻喉疾病,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就可以避免因拖延、不重视等因素造成的损害,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当人在遇到丧失健康,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等不幸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不安、挫折感,而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及病人手术耐受性,且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绝对期青光眼的患者由于治疗无效及眼已失明,用其他方法不能缓解疾病而必须进行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后对患者的五官美容、生活上的不便以及心理问题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作为一名眼科护士,就应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运用各种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积极地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重建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青光眼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专职的护士对72例青光眼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进行3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对青光眼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青光眼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延缓病程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阳 《河北中医》2013,(12):1880-188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6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检测患者的不良心理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均能降低HAMD、HAMA得分,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P〈0.01,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心理护理作用.方法:根据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55例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延长寿命.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伴随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郁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情绪.结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应该重视慢性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慢性乙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以眼针为干预因素,辨证取穴,通过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ZUNG氏抑郁自测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测量表(GAS)评价眼针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IBSQOL、SDS、SAS均高于国内平均正常值:治疗后IBSQOL、SDS、S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眼针疗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焦虑、抑郁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的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脑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得到控制后常有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其中心理问题成为患者的共性问题,几乎所有的病人出现抑郁、急躁、自卑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与家人的关系,而且会加重病情,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增加复发的机会。因此,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心理调节,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其身心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胡晓莉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8):80-80,82
绝对期青光眼患者,因眼球已无医治希望,采取眼球摘除术,为患者解除疼痛和保护健眼。眼球摘除将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生理残疾、面部畸形等外,患者的身心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无法面对现实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状况采取辨证施护,做好情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72例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敌对、躯体化因子,提高ICU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ICU患者SAS、SD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能降低ICU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需要透析治疗也逐渐增加。如何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而老年患者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其后果不仅导致引发免疫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因此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