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肺水肿(HAPE)是高海拔地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常常是因为快速进入高原(一般海拔≥2500 m)后由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这会导致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压、蛋白质浓度以及富含红细胞水肿液量的增高。此外,肺泡清除液体能力下降,加速非心源性肺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在海拔2500 m左右HAPE发病率约为0.01%,在3600 m时增加到1.9%,在4300 m时为2.5%~5%。立即下降至低海拔区域、吸氧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高原肺水肿。硝苯地平或他达拉非对HAPE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易感个体可以通过阶梯式上山的方法预防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比如在高于2500 m海拔时,每天的上升速度不超过600 m。文章对高原肺水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原肺水肿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氮(NO_2)中毒性肺水肿是因短时间大量吸入NO_2气体,后者在肺泡内与水份结合生成硝酸及亚硝酸,直接破坏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使其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肺间质而引起的肺水肿。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常继发于创伤、烧伤和感染、休克等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将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脓毒症可激活肺内大量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急性肺损伤(ALI),作为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ALI/ARDS患者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可以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临床表现为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致命性呼吸衰竭,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如生物学标志物等预测其发生、发展,临床以支持治疗为主。本文主要就脓毒症相关的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硫对大鼠肺细胞膜通透性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O2)吸入对大鼠肺组织及肺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用生理盐水灌洗大鼠支气管肺泡,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泡巨噬细胞(AM),从整体、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SO2对肺组织和细胞的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SO2吸入后,大鼠体重增加减慢,肺组织湿重增大,干重减小;肺泡BALF中蛋白质含量和肺通透指数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增大;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力升高,而AM LDH和ACPase活力降低。结论 SO2导致大鼠肺组织损伤,肺血管通透性增加,AM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如溶酶体)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高原性肺水肿(HAPE)是因高原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而一些人进入高原后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高原性肺水肿,所以此病的发病率很难以预测;不仅如此,还有多个基因与高原性肺水肿的发病相关,使其发病更加难以预测.与高原性肺水肿相关的基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路、一氧化氮通路以及低氧诱导因子通路基因.另外,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表面活性物质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也与HAPE相关.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与HAPE的易感性相关.其中NOS3、ACE、CYP11B2、Hsp70、内皮素-1和肺表面活性物质A1、A2基因的多态性与HAPE的发病相关.但是TH、VEGF与HAPE的易感性仍未完全阐明.现在,一些新的基因检测方法例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新一代测序正在帮助我们寻找新的与HAPE相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在致病因子作用下,造成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致肺间质水肿。肺泡或(和)肺血管内皮受损后,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透明膜和血性液充斥,引起小片肺不张,后期有肺实质纤维化、微血管闭塞等改变。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 30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的易感人群多见于年轻人、肥胖者、女性、久坐生活方式的人,并可能伴有多种并发症。缺氧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HAPE发生的因素。炎症有可能参与了HAPE的发病过程,一些HAPE的预防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传统治疗方法加低浓度NO的吸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HAP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1SARS的免疫发病机理SARS是21世纪新发现的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肺炎,对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根椐临床、核酸水平的SARS-COV检测、尸体解剖、超微结构研究认为:SARS-COV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侵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进而引起病毒血症。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累时损伤呼吸黏膜的血气屏障,同时伴有炎性充血水肿、浆液、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纤维素,与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共同形成透明膜。机体对SARS-COV感染的反应可表现为肺间质内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自由基,进一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诱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源性肺水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10008)侯杰急性肺源性肺水肿属非心源性,是急性疾病的危重并发症,起病往往难以预料。其原发疾病可在胸腔内,也可以胸腔外。肺源性肺水肿是因气血屏障(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增高,滤过系数增加,蛋白质返折系...  相似文献   

10.
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急性、进行性、吸氧性、低氧血性呼吸窘迫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其发病机理系由于肺血管痉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其他因素,引起肺泡及肺毛细血管损伤、渗透性增加,进而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弥漫性灶状不张。早期无明显紫绀、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兔实验型减压病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减压病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雄性新西兰家兔制备减压病模型。动物出舱后3060分钟内处死,取肺尖部组织,制备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并设安全减压组和正常组作为对照。结果减压病组:电镜下见肺泡腔部分闭塞,部分实性变,内见红细胞渗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突起回缩,胞体肿胀,线粒体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明显,细胞质内线粒体扩张,板层小体减少;另见部分Ⅱ型上皮细胞固缩,核染色质凝集,固缩的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板层小体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不完整。安全减压组:部分肺泡腔扩大,毛细血管充血,Ⅰ性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线粒体轻度肿胀,溶酶体数目增多,板层小体细胞膜下聚集。结论减压病可导致呼吸上皮损伤、血气屏障破坏,影响肺泡气体交换;其机制可能与减压过程中,在血管和组织内产生的游离气泡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肺间质充填于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间隙;也可见于围绕较大血管和气道血管处,支气管周围间隙,以及小叶的间隔。由上皮和内皮层基膜及胶原纤维所组成。肺间质性疾病即指累及肺饱壁和肺饱间隔,以及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成年人中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结节病、胶原性疾病、外源性肺泡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等为多见。尽管致病因素各不相同,病程长短不一,临床症状也有轻重,但发生的后果一致,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肺气肿是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类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然而其确切发病机制却不十分清楚。病理学研究表明肺气肿患者存在着肺内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平衡失调,细胞死亡通常包括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种形式。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启动细胞内部机制发生自然死亡的过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参与肺气肿的发病过程,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肺气肿的发病中可能具有启动作用。本文就肺气肿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氧化剂/抗氧化剂、蛋白酶/抗蛋白酶、炎症细胞之间的关系和机制作一综述。1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VEGF是一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脉管形成或生长[1]。VEGF受体目前发现有4种:VEGFR-1(Flt)、VEGFR-2(Flk/KDR)、VEGFR-3及Neuropilin(NRP-1)。其中VEGFR2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及迁移;而VEGFR1可促进内皮细胞分化成血管...  相似文献   

14.
肺水肿的简明定义肺血管外(间质或肺泡)肺水的异常增加。肺水肿的发生,是由于肺血液动力学紊乱而遵循Starling公式原则形成的。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降低,是该公式三因素之一。COP主要由白蛋白产生。其在数值上虽然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左右,但对液体的分布则起着重要性作用。临床上,COP被认为是产生全身性水肿或肺水肿的重要因素。然而,有人实验测知,单纯低蛋白血症,即血浆COP降低因素,不会引起肺水肿。血浆COP降低,必须伴有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时才能引起肺水肿。这是因为血浆COP降低,如果  相似文献   

15.
高原病分急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包括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慢性高原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本文重点对高原心脏病、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研究结果提出心理因素对高原心脏病(HAHD)的影响,引起人们对心理治疗与护理的重视。高原肺水肿(HAPE)可能是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所致。这种结果,为HAPE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实验动物和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均证实,缺氧引起组氨、花生四烯酸、缓激肽等多种介质释放,VEGF生成/释放增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尤其VEGF增多,使血脑屏障发生渗漏,是形成高原脑水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在缺氧缺血后的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与多种因子及mRNA的水平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新生血管生成 ,改变血管通透性等功能 ,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及转归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氧对新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新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高氧试验组和空气对照组,高氧试验组吸入95%以上高氧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新生大鼠3、71、4 d肺组织超微结构和VE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吸入高氧3 d新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II)出现板层小体结构松散,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随着高氧吸入时间的延长,14 d时AEC-II、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致死性损害作用,出现了类似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肺组织形态学特征。VEGF蛋白在高氧吸入3 d时出现降低,7 d明显降低,到14 d时进一步降低。【结论】持续高氧吸入可造成新生大鼠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高氧可抑制VEGF蛋白在新生大鼠肺内的表达,VEGF可能在新生鼠肺发育和高氧肺损伤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在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卵巢过量分泌和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这些血管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卵巢来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炎性细胞因子如IL-1、2、6、8、10、TNFa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它们之间可能协同发挥作用,导致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缺氧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缺氧缺血后的脑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与多种因子及mRNA的水平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新生血管生成,改变血管通透性等功能,它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及转归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在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卵巢过量分泌和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这些血管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卵巢来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炎性细胞因子如IL-1、2、6、8、10、TNFa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它们之间可能协同发挥作用,导致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