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药材》2019,(9)
目的:鉴定琥珀及其混淆品,完善琥珀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对琥珀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解及燃烧实验,可初步区分不同类型的琥珀样品及其伪品;以β-香树精为对照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总结琥珀及其混淆品的红外特征吸收,建立红外鉴别方法;采用GC-MS法确定了琥珀中的9种特征成分,可与其混淆品进行区分。结论:补充建立的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方法均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以综合判断两种琥珀的商品及其混淆品,用于琥珀药材及其原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灵芝及其混淆品硬孔灵芝进行比较和鉴别.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生药材.结果 灵芝和混淆品硬孔灵芝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特征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灵芝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凤丹与其两种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西南民间习用药石凤丹及其常见混淆品丫蕊花与光叶兔耳风的鉴别提供依据,以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采用生药学的研究方法,对三种药材的性状、粉末特征及薄层色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种药材在叶脉、根及根茎及其毛被、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的特征和针晶的有无,以及薄层色谱均存在明显区别,这些特征可区别它们。结论:提供了石凤丹与两种混淆品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建立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为意大利牛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混淆品,采用药材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DNA分子鉴别方法,对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意大利牛舌草与琉璃苣、倒提壶在显微、薄层色谱有较为明显的差异,DNA分子鉴定表明,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混淆品的最小种间K-2-P距离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邻接法(NJ)树中意大利牛舌草的样品聚为一支,琉璃苣、倒提壶混淆品分别表现出单系性,可明显区分开。结论:该文在对意大利牛舌草及混淆品的茎、粉末显微特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药材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与DNA分子鉴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鉴别模式,确定了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要点,DNA分子鉴定技术对于意大利牛舌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有较大的优势,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是传统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意大利牛舌草的质量标准,加强意大利牛舌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黑加仑与其混淆品异果小檗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薄层色谱鉴别.结果:黑加仑与其混淆品异果小檗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黑加仑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蔚玲  曾繁婷 《中药材》1993,16(12):14-17
采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法对黄芪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别。通过薄层色谱、紫外光谱、二价导数光谱的比较,黄芪及其混淆品有明显的区别,为黄芪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及其易混淆品鉴别的方法。方法:首先详细介绍正品当归与易混淆品的来源,性状鉴别,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表现以及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值等方法来鉴别当归和其易混淆品。结果:正品当归的薄层特征,紫外吸收特征与其易混淆品东当归、白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当归及其易混淆品东当归和白术。  相似文献   

8.
对绞股蓝混淆品乌蔹莓进行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研究,并与绞股蓝作鉴别比较,两者有明显区别,不应混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鉴别虎掌南星及其5种混淆品的方法。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通过形状、大小、表面、颜色、断面、气味对虎掌南星及其混淆品天南星、半夏、朝鲜南星、螃蟹七、白附子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虎掌南星及其5种混淆品的甲醇提取溶液进行鉴别。结果:虎掌南星"形如虎掌、色白粉性"的性状特征可以区分正品和5种混淆品;薄层色谱中,虎掌南星甲醇提取液在紫外灯(365nm)和日光灯下,在Rf=0.48位置处分别有一蓝色荧光斑点和一紫红色斑点,而其他5种混淆品均无此斑点,可以区分正品与混淆品。结论:建立的性状和薄层色谱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虎掌南星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对绞股蓝混淆品乌蔹莓进行药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研究,并与绞股蓝作鉴别比较,两者有明显区别,不应混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建立阳雀花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对中药材阳雀花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检查、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10批阳雀花药材有相似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水分含量为9.6%~12.3%,平均值11.4%,总灰分为2.0%~3.3%,平均值2.5%,酸不溶性灰分为0.2%~1.0%,平均值0.6%,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为12.2%~22.3%,平均值18.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为阳雀花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雀根化学成分的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金雀根[Caraganasinica(Buc'hoz)Rehd]的乙醇浸膏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其中4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蜡酸、β-谷甾醇、齐墩果酸、胡萝卜甙。1个水溶性成分鉴定为下箴桐碱。除β-谷甾醇外,其余4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锦鸡儿提取物对家兔血液流变学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锦鸡儿提取物静注(100、200mg/kl)能明显降低家兔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减少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血小板电泳时间;同时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性。  相似文献   

14.
金雀根中的异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礼萍  鞠美华  胡昌奇 《中草药》1996,27(3):134-136
从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sinica的根(中药金雀根)中分得5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ninB(Ⅰ),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Ⅳ),赝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Ⅴ),5-羟基-7',4'一二甲氧基异黄酮(Ⅲ)和5一羟基-7-甲氧基一3',4'-二氧亚甲基异黄酮(Ⅱ)。其中化合物Ⅱ为新的天然异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锦鸡儿提取物对家兔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锦鸡儿提取物iv100、200mg/kg能明显抑制家兔的血小板粘附性;对家兔颈动静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柠条锦鸡儿叶子中的油脂成分,确定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35℃,萃取120min时,萃取率可达到0.468%。对叶子的油脂成分进行GC分析,可知叶子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17.
麻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斌  高文远  张铁军  张家欣 《中药材》2006,29(11):1236-1238
目的:优化麻黄提取工艺,建立麻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用TLC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麻黄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1.5 h,麻黄碱转移率可达89%;薄层色谱中可检出特征斑点;麻黄碱进样量在0.0081~0.137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2.24%,n=6)。结论:提取工艺合理,HPLC法易于操作,重复性好,能够控制麻黄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产自甘肃的锦鸡儿属和杜鹃属植物中筛选出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高抑制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方法:锦鸡儿属植物经乙醇提取,碱酸处理,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多酚提取物。杜鹃属植物经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进行粗分后,得到粗分离组分。总多酚组分和粗分离组分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初步筛选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再用改良的Ellman法进一步测定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结果:锦鸡儿属中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的抑制活性最强,在终浓度为100μg.mL-1时,抑制率超过50%。杜鹃属中,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的抑制活性最强,它们的粗分离组分在终浓度为100μg.mL-1时,抑制率大于60%。结论: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强,说明其含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成分,为进一步跟踪分离得到活性化合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锦鸡儿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锦鸡儿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锦鸡儿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结果:在锦鸡儿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2.36%.结论:锦鸡儿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63.3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风寒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中的葛根、麻黄及陈皮。结果:定量方法简单、准确。葛根素在0.0230~0.5750μ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4428.2X-6.9577,R2=1;葛根素平均回收率98.76%,RSD为1.5%(n=6)。TLC鉴别专属性强,无干扰。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的控制风寒感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