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导致心脏功能的变化。心微分阻抗图可以反映左心功能,肺阻抗图与肺动脉压的变化关系密切。而肺微分阻抗图能否反映右心功能的变化,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我们于1980年1—6月应用心、肺微分阻抗图,分别观察了正常人、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左右心功能变化规律,以探讨肺心病新的诊断方法。病例选择正常人组经体格检查、胸透或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其中,查左心功能者64人,查右心功能者45人,合计109人。男女之比为1:1.3。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于肺阻抗容积图的研究工作日益增多,普遍认为它是体外观测小循环功能的简便而无损伤的方法之一。肺阻抗容积图简称肺电阻图,又名肺血流图,亦称为肺血容图。它是通过肺阻抗变化以反映肺血容量(积)改变的曲线描记图。胸部总阻抗随肺血容量和肺气量变化而显示其改变,故如肺气量保持相对恒定(即屏气情况下),则肺血容量(积)的改变即成为胸部总阻抗变化的决定因素。在心动周期中,右心室收缩,肺血流量增加,电阻减小,心室舒张则肺静脉血流入左心,肺血流量减少,电阻  相似文献   

3.
肺阻折图及其一阶微分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协助肺心病诊断和评价肺循环功能。本文检测210例矽肺患者肺阻抗图,发现阻抗容积图彼型多为单峰波,并出现多峰被,与健康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矽肺组波幅值均随病变发展而逐渐降低,舒张指数(hD/hs)、RVET亦随之下降,而PEP及PEF/RVET则逐渐延长。因此,对评价矽肺病人肺血循环功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切除手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肺癌以及毁损肺的病人提供了较为确切的生存机会。但是 ,肺切除手术后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且降低了肺外科治疗的整体效果 ,而心源性并发症常常是主要原因之一[1] 。其中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已成为目前肺切除手术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肺切除对右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1 肺切除对右心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1 1 肺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有关肺切除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工作 ,目前尚处于临床病例分析和动物实验阶段。肺切除属破坏性手术 ,是对机体肺循环的外科干预手段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时右胸导纳图变化与肺动脉嵌压(PCWP)间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3例心功能不全住院病人,应用右胸导纳图技术(RCEAP)检测射血及射血前期肺动、静脉内血容量波变化,并与心导管术测定的肺动脉嵌压进行对比分析,求出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射血前间期(Q—j间期)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时间延长,相反,射血期(j—z间期)相对缩短,肺动、静脉容量波变化比值(Hc/Hz),He=c波高度,Hz=z波高度)与PCWP的相关系数为0.8933(P〈0.01)。结论RCEAP是评价左心功能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血流图(Rheopneumography)亦称为肺阻抗图(Impedauce pneurnography)。目前国内已趋于一致,称为肺阻抗血流图(以下简称肺血图)。肺血图主要反映肺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亦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该图舒张波的变化反映左心功能状态,而收缩波则反映右心的功能状态,并可根据肺血图基础阻抗值(Zo)的变化反映胸腔内  相似文献   

7.
肺血图是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从体外观察肺循环波动状态的一种无损伤检查方法。它从心脏的机械效能和肺循环血流动力角度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特别是它能够无损伤地反映肺静脉情况,这能使得此项检查技术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前途。肺血图监护即肺血图检查描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心力衰竭和休克是最常见的监护内容之一。现将我院应用以来的体会和方法简介如下。一、仪器和方法采用上海产 RB—2型心电血流两用机做间断或连续的描图观察(有条件者可自行配接长余辉示波器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部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最后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差,病情重,良好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治愈率起重要作用。现浅谈护理体会如下:1病憎观察1.1注意观察患者精神及神志状态:如患者有短暂性精神恍惚、多语或烦躁不安、头痛、嗜睡、震颤等症状,提示缺氧及并发肺性脑病的可能,需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1.2对生命体征的观察:①体温;体温的升高反映患者感染程度。对年老体弱、抵抗力低下的患者虽…  相似文献   

9.
反映通气状态的阻抗容积图称为通气图。反映灌注状态的阻抗容积图称为肺血流图。根据国外Weng氏等报告,采用直接式血流图仪,四个电极均置于背部,此时心脏离受检区较远,当电极板面积较小(0.6——1.5匣米~2)时,可避免心脏及大血管容量改变对该处阻抗的影响。因而所获图象能较准确地反映该处阻抗的变化。为探讨肺通气图及血流图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利用这一原理,我们  相似文献   

10.
心阻抗血流图又称心阻抗图、阻抗心动图、全胸阻抗图、全胸阻抗容积描记图(trans thoracic impedance)。1966年美国Kubicek提出应用于心输出量的定量测定公式。电阻(Resistance)和阻抗(Impedance)是两个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物理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系指因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等因素导致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持续进行性增高,而引起右心阻力增加的心脏病。早期可通过右心室肥厚、扩张代偿,但是随着肺循环阻力持续进行性升高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进而累及左心功能将导致全心衰竭。明确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能准确预测风心辫膜病换辫手术前、后的心功能代偿程度的方法。方法:用肺循环阻抗图(IPR)对120例风心辫膜病手术前及术后10—15d、术后3个月分别与超声心动图作对比分析。结果:IPR换算的肺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HD/HS、P2—y间期、Ⅲ环/I环比值对心功能代偿程度的判断极敏感。结论:IPR不但可早期诊断风心瓣膜病,对术前心功能代偿程度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也可作出客观、敏感的动态监测,对选择手术适应征及术后预后并指导患者工作、生活极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终末期肺病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室壁肥厚、右房右室增大、甚或右心衰竭,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典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房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目前肺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最佳选择,该类患者手术治疗前对右心功能的测定对患者预后的评价有重要意义。Tei指数虽然在超声心动图中已运用多年,但在估测右心功能方面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肺阻抗血流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  鲁昌珍  张希彤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052-1052
目的:探讨肺阻抗血流图(IPR)监测慢性肝火、肝硬化患者肺血管动态容积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分别测定其IPR及手指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32例患者和50例健康人两组之间IPR各主要参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法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肺血管弹性减低,肺血管顺应性减低,肺循环外周阻力增加。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两组之间IPR各主要参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2例患者和50例健康人两组之间SaO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P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肺血管容积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医学》1978,(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说明: 一、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X线。并可参考放射性同位素、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肺功能或其他检查判定。  相似文献   

16.
对25例经右心导管检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氧合作用指标进行分析,观察肺动脉压正常组、隐性肺动脉高压组及肺动脉高压组之间氧合作用的变化。方差分析结果:动脉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氧孢和度、混合静脉血氧孢和度、动静脉氧含量差、混合静脉血氧含量、肺泡氧分压以及左右分流等氧合指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这与3组患者的肺组织结构及肺毛细血管床破坏、缺氧程度加重、肺循环阻力增大及肺循环储备力减低有关,致使其氧合作用亦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呼吸影响心功能力学模型受模拟胸压变化影响的规律,揭示呼吸影响心功能的力学原理.方法 模型1用来观察呼吸性胸压变化(respiratory intrathoracic pressure change,RIPC)对体静脉回流系统(systemic venous return system,SVR)及肺静脉回流系统(pulmonary venous return system,PVR)的不同影响.模型2(即室间隔摆动的等效力学模型)用来观察RIPC对室间隔运动的影响.结果 模型1说明RIPC对模拟SVR和PVR的影响完全不同,它改变了模拟右心的容积但其内压不变,对左心则相反.模型2说明了RIPC与模拟室间隔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压力—位置关系.结论 由于两个静脉回流系统相对于胸腔的解剖位置不同,导致RIPC对左右心内压力产生不同影响,进而产生了跨室间隔的压力差,使其随呼吸左右摆动,交替性地改变两侧心室短径及充盈,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帮田  张岩伟 《临床医学》2009,29(10):54-55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增强心功能、降低肺循环阻力、提高手术耐受性的意义。方法本组23例患儿术前经右心导管测量右房、肺动脉压力及相应部位的血氧含量,依Fick’s公式分别计算出体循环、肺循环血流量及分流量、肺血管阻力。选取Pp/Ps〉0.50者做为研究对象。术前即给予枸橼酸西地那非口服,1—2mg/kg,每8小时1次,连续服用1周。对比手术中所测量肺动脉压力,再次计算出上述各项数据。结果用药后肺动脉压、Pp/Ps、全肺阻力等均有明显下降;在心内分流量及体循环压力基本不变情况下,左、右心排量明显增加。全组病例术后均治愈,随访2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西地那非能扩张肺血管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且对体循环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肺阻抗容积图对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数人认为有一定意义,但尚未提出诊断标准。我们对1197名正常人肺阻抗容积图检查的同时,也对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该项检查,希望能在对比情况下找出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现将104例阻塞性肺气肿及5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容积图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类以肺循环阻力增高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乃至死亡的慢性肺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差.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与PAi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miRNA在PAH慢性缺氧、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R2)、apelin-APJ、以及右心功能不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PAH的发病机制、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