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足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联合参芎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舒血宁联合甲钴铵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末端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67%(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肢末端SaO2均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患者血流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联合参芎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对急性脑梗死血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60例为治疗组静滴甲磺酸二氢麦角碱0.6毫克,60例为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20毫升,每天一次,持续两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液黏度下降,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5或P〈0.01)。结论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好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隔日治疗,第1、3、5d分别静滴10BU、5BU、5BU.治疗14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东菱迪芙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脑脉泰联合眩晕宁治疗老年性痴呆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脑脉泰胶囊联合眩晕宁片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喜得镇组(甲磺酸二氢麦角碱)采用喜得镇1片/次,3次/d,疗程2个月;脑脉泰组采用脑脉泰胶囊2料/次,3次/d;脑脉泰联合眩晕宁组在脑脉泰治疗基础上联合眩晕宁片口服,3片/次,3次/d,疗程2个月.结果 脑脉泰联合眩晕宁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喜得镇组及单纯中成药脑脉泰组(P均<0.05),在临床痴呆评定表(CDR),临床症状积分量表,MMSE智能量表,Blessed-Roth行为量表等方面明显改善.结论 中成药脑脉泰联合眩晕宁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痴呆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 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常规药物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与对照组,每组用曲克芦丁注射液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每日2次,静脉输注14 d.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ADL评定采用Barghel指数量表,以治疗21 d C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CSS、A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垃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d1-3-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d1-3-正丁基苯酞+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在治疗开始、第2周末和第4周末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改良巴氏指数(MBI)、简式Fugal-Meyer运动评分(FMA)。结果2周末治疗组CSS、MBI改善优于对照组,4周末治疗组CSS、MBI、FMA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2周末、4周末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d1-3-正丁基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糖尿病并发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统计。结果在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脑出血,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并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肠溶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轻,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V诊断标准,结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选择50例老年期痴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首灵健脑胶囊和双氢麦角碱(喜得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变化以及MMSE和HDS积分的改变,并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显著改善MMSE、HDS积分值(P<0.05~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能明显降低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指标.结论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疗效肯定,可防治老年期痴呆.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给予脑梗死常规加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采用CSS量表)评分,并观察出血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SS和BI均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发生。认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组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氯吡格雷,对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心电图ST段改变、PT、APTT以及PLT变化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采用氯吡格雷结合阿司匹林肠溶液共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实用老年医学》2014,(10):872-87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干预1月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Bathel指数量表(BI)对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HD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有效地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抗凝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抗凝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其他两组,抗凝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8/50),抗凝组总有效率为82%(41/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5/5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抗凝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脑梗塞患者96例,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采用奥拉西坦为主的治疗方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48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两组MMSE、B1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0.01),且奥拉西坦组MMSE[(21.52±7.83)分比(16.75±6.27)分]、BI[(88.17±11.39)分比(79.97±13.36)分]分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 CSF。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并观察G CSF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随访末期的死亡/残障率。结果:71例完成了3个月的观察。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失访1例;对照组死亡2例。两组治疗后1个月BI和CSS评分即有所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BI和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末期死亡/残障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78%(P<0.05)。G CSF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 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易行,且能改善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神经复原方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神经复原方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3 个月服1 个疗程,共服4 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为6%,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性事件(包括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vs28%,P〈0.05).治疗组治疗后6 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复原方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良事件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2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70%)成功完成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治疗组:口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nag,1 次/d;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两组的各阶段新发的不良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再狭窄、再次介入治疗).并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1个月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外,其余各时间点治疗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 17);而C-反应蛋白术后较术前升高,至12个月时低于术前;治疗组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阿托伐他汀可使患者术后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因血小板聚集率不达标且CYP2C19基因异常而改用替格瑞洛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首次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100 mg,每日一次;替格瑞洛维持剂量90 mg,每日二次,持续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一般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后随访1个月未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2例(4%)出现呼吸困难,2例(4%)发生轻微出血,其中1例鼻出血,1例皮下淤血。应用替格瑞洛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血小板计数未明显下降。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PC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照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基础用药相同:丹参注射液+拜阿司匹林片。结果治疗第14天,治疗组ESS、MBI评分分别为(73.8±15.9)分、(56.2±26.8)分;对照组ESS、MBI评分分别为(61.4±18.1)分、(47.1±28.9)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2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停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对照组各有1例脑梗死灶内少量出血,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但原有肾病者使用时需慎重。  相似文献   

20.
三七总苷对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对阿司匹林抵抗(AR)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318例,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用三七总苷,每日3粒,加阿司匹林100mg/d;三七总苷组用三七总苷,每日3粒,疗程均为1个月。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318例病人中64例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占20.1%。联合治疗组与三七总苷组服药后1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0.5%±11.7%,54.6%±10.3%,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三七总苷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