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丽娟  陈凌武  肖惠坚  汪青蓉 《现代护理》2006,12(23):2217-2218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1-2]。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从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完成了61例共85个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21例共31个斜疝行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另40例…  相似文献   

2.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23(22):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1],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2]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8):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一般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根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必须解剖腹股沟区,可能引起提睾肌、输精管、血管、神经的损伤,也有可能形成医源性隐睾,且术后常有阴囊水肿,术后七天还要拆线,增加小儿痛苦.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同时还能发现对侧隐性疝而一并结扎,效果满意.我院自1999年8月~2000年12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结扎术162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32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经微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曹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15-1415,14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分别实施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组无1例复发,单纯疝囊高位结扎组复发4例,复发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18岁较大儿童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探讨生物补片在儿童腹腔镜下腹股沟巨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疝环口直径>3cm )52例,年龄6~18岁,其中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21例(生物补片组),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31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补片组21例患者随诊3个月至2年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4%。在复发率方面生物补片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能减少巨大斜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60例,其中8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观察组,75例接受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较传统手术,患儿的疝囊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后,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仅1例出现术后阴囊胀气,2d后完全吸收。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切口疝囊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肿胀、线结反应、戳孔疝、疝囊积液/积气)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治疗费用较高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冰  郭焕菊  徐春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54-20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随访时间最长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41-2842
探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单孔手术组(B组)和腹腔镜双孔手术组(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腹腔镜双孔组和腹腔镜单孔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确切,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在腹腔镜下用特制带线钩针带线环绕内环口,在内环口处高位结扎疝囊。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in,术后住院1~2d,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自制缝合针———观音针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方法,并评价其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3例(其中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者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儿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30 min,平均1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 h,皮肤无须缝线。随访1周~2年,平均8个月,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和斜疝复发。结论: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轻、恢复快、操作简便、切口微小美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小儿复发性斜疝更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与传统开放武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小儿外科腔镜中心2007年1月~2011年4月收治6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同期小儿普外组收治600例腹股沟斜疝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儿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腔镜组术中发现523例单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93例(37%),并避免解剖腹股沟管结构,无开放手 术组术中出血、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安全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降低复发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测为8~20min,平均14min,双侧为18~35min,平均28min,术后住院1~2d,无并发症,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操作者学习曲线期疝术后复发率较高,通过技术改进可以降低复发率;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26例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12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每侧手术时间5-10(平均8)m in。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出现线头异物反应,无阴囊红肿及阴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同时可以发现处理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病,近年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取得满意效果。而本院自2004年采用自制雪橇针,采用一孔法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也取得满意效果。近1年在此基础上,本文做了进一步改良治疗1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比较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患儿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处理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患儿130例作为研究样本,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参照组患儿予以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患儿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在院治疗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感染、阴囊血肿)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在院治疗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均呈现明显的缩短趋势(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 0. 05);参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0. 00%(13/65)、7. 69%(5/65),观察组分别为4. 62%(3/65)、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 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理想,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中出血状况,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在院治疗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对疾病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