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普伐他汀与依那普利和维拉帕米对SDR和SHR肝脏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超速离心法制备肝微粒体 ,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肝脏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结果 普伐他汀明显抑制肝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 ,其IC50 为 0 2 8g·L-1。普伐他汀对SHR的肝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率为 6 3 40 %± 4 14% ;对SDR的肝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率为 5 1 40 %± 3 9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依那普利和维拉帕米不抑制SDR和SHR肝HMG CoA还原酶的活性 ,其对SDR和SHR的肝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 0 33%± 13 35 % ,5 90 %± 2 1 12 %和 2 6 0 %± 17 38% ,4 0 0 %± 19 6 9% ,与普伐他汀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对SHR肝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强于SDR ,提示普伐他汀能阻止SHR的胆固醇合成 ,降低其血清胆固醇 ,有利于高血压治疗。而依那普利和维拉帕米不抑制肝HMG CoA还原酶 ,提示其降脂作用不是通过对肝HMG CoA还原酶的抑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普伐他汀     
【通用名】 普伐他汀钠【商品名】 美百乐镇【药理作用】 特异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系统的限速酶HMG CoA还原酶 ,且不影响其他生物合成过程。另外 ,普伐他汀钠与该酶底物的HMG CoA有类似结构 ,因此竞争性地作用于HMG CoA。选择性地作用于合成胆固醇的主要脏器肝赃及小肠迅  相似文献   

3.
《医药导报》2005,24(8):746-746
日前,浙江普洛康裕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洛伐他汀原料药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准文号。这是该公司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又一降血脂药。他汀类药物又称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对HMG—CoA还原酶有强大的亲和力,可以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使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的清除增加,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能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冠心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阿托伐他汀是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合成及储存胆固醇,加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代谢清除,  相似文献   

5.
已研究证明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羟甲戊二烯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消退冠状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是有效的,在最近报道的4S研究中作为二级预防药也是有效的。Bervastatin是作为降胆固醇药物开发的一种新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药理学测试bervastatin及其酸对大鼠肝脏微粒体作用时,发现它能有效地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和14C标记的醋酸酯诱发的胆固醇含成,其IC50分别为12和32nmol/L。在体内,本品及其酸可抑制腹腔注射14C醋酸酯所诱导的大鼠肝脏胆固醇的生成,其ED50分别为0.61和0.12mg/Kg。在He…  相似文献   

6.
红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代谢产物中含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红曲与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的主要机制相同。作用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可治疗骨质疏松症,红曲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是否也有他汀类药物相同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的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宝成  于德民 《药品评价》2009,6(6):214-217
他汀类药物作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I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其明显的调脂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一级预防研究(WOSCOPS、AFCAPS/TexCAPS)及二级预防研究(4S、LIPID、CARE)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明显减少心脏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他汀类的这种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所致。而作为HMG—CoA还原酶催化的反应产物的甲羟戊酸(MVA),不仅是合成胆固醇的前体物质,也是许多其他非甾体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为发达国家及我国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 (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 ,为发生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基础 ,临床上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 (或糜烂 )引起出血 ,血栓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他汀类药物系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酶即HMG CoA还原酶 ,从而限制胆固醇的合成[1 ] 。目前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除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外 ,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体内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如抗心律失常、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抗心律失常效应是研究热点之一,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2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体内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如抗心律失常、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抗心律失常效应是研究热点之一,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降血胆固醇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Lovastatin、Pravastatin和Simvastatin已于八十年代后期相继在国外上市,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阻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肌梗塞等发病的危险。人体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和体内生化合成,后者占全部胆固醇来源的70~80%,所以抑制体内胆固醇生化合成能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在胆固醇生化合成中第一个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在该酶作用下HM-G-CoA还原生成甲二羟戊酸,所以抑制该酶就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在肝脏中用于胆汁酸和极低密度  相似文献   

12.
舒降之(Simvastatin, MSD)是由土曲霉菌酵解产物而合成,亦是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本身无活性内酯,口服吸收后水解为相应的β—羟酸结构,这种活性结构可成为催化胆固醇合成早期限速酶,有强效降脂作用,本文研究小剂量舒降之降脂疗效。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正艳  周伟澄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07-1912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现综述该类药物的发展概况和作用机制,并从母环、连接链和侧链三部分总结其构效关系,为国内研发新的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ravastatin(P),罗代他丁(L),mevastatin(M),斯伐他丁(S)为新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们可以竞争性抑制微粒体HMG-CoA还原酶,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循环中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临床常用P的活性羟酸型,L,M,S则以前药内酯型给药,用药后部分内酯型可在体内转化为相应的活性羟酸型。本文对比P,L,M,S辛醇-水的分配系数(P_(o/w)),研究了四种药的亲脂性、水溶性及结构和药理作用。P钠盐及内酯型(日本东京Sankyo公司),L,M,S及羟酸型钠盐(美国新泽西州New Brunswick的Squibb医研会),HPLC系列包括WISP 710B自动注射器,Altex  相似文献   

15.
新的他汀类降脂药——Rosuvastat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东华  王永红 《河北医药》2003,25(6):460-461
20 0 2年 5月 ,第 14届世界心脏病大会 (worldcongressofcar diolog ,WCC)与第 5 0届澳大利亚 新西兰心脏学会学术年会在澳大利亚悉尼联合举办。本届会议强调了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线 ,再次指出干预血脂的重要性 ,其中提出Rosuvastatin可能是降低LDL C作用更强的新的他汀类药物。1 作用机制Rosuvastatin是阿斯利康有限公司 (Astrzeneca)开发研制、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 ,是选择性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是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酰辅酶A向甲羟戊酸转化的限速酶 ,而甲羟戊酸是固醇包括胆固醇的前体。Rosuvast…  相似文献   

16.
血胆固醇过多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真菌代谢产物洛伐他丁(lovastatin)、帕伐他丁(pravastatin)和新找他丁(siimvastatin)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抑制剂,在人体内是强效降胆固醇制剂。dalvastatin是一种新型的全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作为降胆固醇药物正在开发之中。血化学名(土)-(4R“,6S勺一6一以E\2-(2<4一氟一3一甲苯基卜4,4,6,6一四甲基一1一环已烯剧乙烯基卜令羟基四红毗哺一2一酮2合成商品级3,3,5,5一四甲基环己酮(I)通过Vilsmeier反应制成2一氯一4,4,6,6一四甲…  相似文献   

17.
洛伐他汀(简称LS,商品名Mevacor)已广用于降胆固醇,但在疗效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长期副作用包括肝损害及导致一种肌病。在体内,凌酸酯酶通过对内酯环的裂解,使LS变为卜羟基酸洛伐他汀(LHA),后者在肝脏抑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实现其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基于血浆中LS的水解显示出很大的种属差异,本研究对人血浆及肝中LS酶解的个体差异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发现,血浆及肝细胞胞浆和微粒体内核酸酯酶的水解活性不同。推断这些酶的差异正是导致LS疗效差别和毒性的原因。实验时…  相似文献   

18.
《药品评价》2010,(19):38-38
Q他汀类药物有何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戌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RI)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增加,有效地清除体内LDL-C。该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近年来新品种不断涌现,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先后用于临床。对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树霞  王东明 《中国药师》2003,6(10):650-652
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血脂异常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作为AS发展的关键因素已被普遍接受。以此为基础 ,以调节血清总胆固醇 (TC)和LDL C为主要目标的干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并开发和研制出他汀类药物 ,由于能有效控制TC和LDL C水平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和AS的重要手段。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有共同的调节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由于这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的部分侧链 β、δ 二羟基戊酸与HMG CoA还原酶 (胆固醇合成过程中限速…  相似文献   

20.
由红色红曲培养所得的代谢物Monacolin K(Mevlnolin)、J、L、X及双氢Monacoin L,这些化合物专一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HMG)-辅酶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本文报道关于Monacolin族的另一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