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丹蒌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7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2%,均高于对照组的70.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好的效果(P〈0.05)。结论丹蒌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桂枝茯苓汤为主治疗胸痹属阴寒凝滞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中医辨证为阴寒凝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加味桂枝茯苓汤,4周为1个疗程。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次数、胸痹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及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r)、全血高切黏度(Hsr)、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g)]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胸痹证候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Lsr、Hsr、Pv、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阴寒凝滞性胸痹能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证候疗效明显,并对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处理,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益气温阳活血方,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4周疗程结束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减停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益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益心汤,两次口服150mL,2次/日,分别于早餐及晚餐半小时后服用,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心电图、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等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显效率、临时服用硝酸甘油停减量及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心汤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痰瘀证)的安全有效方剂之一,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次数、血瘀证评分、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及血瘀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栓素A_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设计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两组血栓素A_2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素A_2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血栓素A_2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结论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抑制血栓素A_2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养心氏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为51.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养心氏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金宁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8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金宁片治疗,对照组予心舒宝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的78.9%(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金宁片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优于心舒宝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04年2月~200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5家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分别予理气活血滴丸(每次10粒,3/d)、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d)治疗,进行历时4周的双盲治疗期,观察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运动试验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7.24%和50.43%,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胸痛、气短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硝酸甘油停减率和运动试验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活血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环素(PGI_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和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I_2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血清PGI_2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GI_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促进血清PGI_2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桂枝茯苓汤为主治疗胸痹属阴寒凝滞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中医辨证为阴寒凝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加味桂枝茯苓汤,4周为1个疗程.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及次数、胸痹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心电图及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r)、全血高切黏度(Hsr)、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g)]指标.结果 治疗组缓解心绞痛、胸痹证候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Lsr、Hsr、Pv、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阴寒凝滞性胸痹能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胸痹证候疗效明显,并对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丹参饮加味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接诊的心脾气虚、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单一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丹参饮加味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确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稳斑汤加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NO及ET-1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NO及ET-1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调节NO及ET-1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室性早搏及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心定悸胶囊,每次6粒,每日2次,疗程为4周。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室性早搏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RV各项参数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能够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后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改善中医证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心率变异性,抑制交感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专科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血清ET-1、NO水平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NO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清ET-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通过增加血清NO水平,减少血清ET-1水平,保护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舒冠滴丸组(治疗组)30例和麝香保心丸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和停减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和积分变化情况、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停减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心电图∑-ST、N—ST、N-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舒冠滴丸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A_2(TXA_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稳斑汤、西医基础治疗加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TXA_2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显效率、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栓素A_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阻断TXA_2在血小板中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估调脂康口服液治疗痰瘀阻遏型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13例痰瘀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调脂康口服液,每次10 m L,每日3次,饭前服用;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每日1次,睡前服用。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及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证积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4个证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次证积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心悸、口淡、食少3个证候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康口服液能有效改善痰瘀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2次/日,30 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脂改变,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改善率、心绞痛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更能改善心绞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化浊方治疗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活血化浊方每次150mL,每日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晚上顿服。疗程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疗效性观察指标(血脂、中医证候)和安全性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调节血脂,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浊方对原发性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病人的血脂改善与辛伐他汀片相当,中医证候改善优于辛伐他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