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奥马珠单抗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球蛋白E(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通过与游离IgE结合而显著降低游离IgE的水平,阻断IgE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结合,防止炎症介质的释放。奥马珠单抗不但能够显著改善哮喘病人的症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哮喘恶化的发作次数,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而且使用安全,哮喘病人耐受性良好,因此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其症状发生和气道高反应性与IgE密切相关。奥马珠单抗是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能与血清中的游离IgE特异性结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游离IgE水平。通过阻断IgE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IgE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阻止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症细胞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奥马珠单抗可明显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奥马珠单抗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试验的证实,且其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抗IgE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足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其与游离IgE结合可显著降低游离IgE水平。通过卜调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上的IgE高亲和力受体,可有效防止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阻止哮喘的发生和进展。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奥马珠单抗可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口服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用量,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耐受性良好,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临床哮喘治疗的新策略。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注射用奥马珠单抗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和防范举措,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门诊使用注射用奥马珠单抗的处方记录,依据医药互动模式制订奥马珠单抗合理用药点评路径,从用药指征、用法用量和其他不适宜3个维度开展处方点评。结果 共收集2818条使用注射用奥马珠单抗的处方记录,涉及355例患者的就诊信息,主要诊断均为支气管哮喘。通过处方点评发现,注射用奥马珠单抗存在不合理用药17例(4.79%),均为无适应证用药,即不符合将奥马珠单抗用于大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其他控制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未得到控制,且血清总IgE水平升高的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注射用奥马珠单抗起始用药剂量和使用频次均按药品说明书要求,且给药途径及其他均未见不合理。结论 医药互动模式下的合理用药点评可以更好地促进注射用奥马珠单抗在哮喘患者中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根据指南进行用药后症状仍得不到良好改善,特别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得到充分控制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哮喘患者。瑞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白细胞介素-5(IL-5)抗体,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将瑞利珠单抗作为≥18岁成人重症哮喘患者抗IL-5治疗选项。本文就瑞利珠单抗的制备、作用机制、临床评价、安全性及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对高水平IgE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2例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定期药学随访,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剂量和疗程、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例患儿在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哮喘症状控制满意,减少哮喘治疗过程中吸入激素使用剂量,鼻部症状减轻。2例患儿共接受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20次,未见不良反应,在结束治疗后定期药学随访,结果显示,患儿身体状况良好。结论 奥马珠单抗用于高水平IgE过敏性哮喘患儿的治疗,可以改善哮喘控制症状,长期安全性良好,但其合适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尚需进一步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奥马珠单抗对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评估奥马珠单抗在哮喘气道重塑方面的疗效。方法采用野生型BALB/c雌性小鼠(6~8周龄),建立周期为44 d的卵清蛋白诱导的慢性哮喘小鼠模型。设立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计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匀浆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减少[(21.59±7.73)×10^(4)/mL比(109.83±16.54)×10^(4)/mL,P=0.011];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9.27±5.41)×10^(4)/mL比(85.87±10.61)×10^(4)/mL,P=0.009)]。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炎症减轻,苏木精-伊红染色(H&E)评分下降[(1.87±0.31)比(4.15±0.26),P<0.001];气道内黏液分泌、肺内胶原沉积均明显减轻,过碘酸-希夫(PAS)评分[(0.90±0.31)分比(2.10±0.32)分,P<0.001]和胶原阳性百分比[0.12%±0.03%比0.19%±0.05%,P=0.029]均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小鼠气道平滑肌厚度[(4.79±0.30)μm比(6.31±0.44)μm,P<0.001]及肺组织CD31+血管计数[(7.99±9.96)/mm^(2)比(15.53±18.13)/mm^(2),P<0.001]与模型组相比减少。结论奥马珠单抗可以改善慢性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造成大量患者住院及死亡,给全球多个国家带来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和社会经济影响。过敏性哮喘作为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病毒感染容易诱发病情恶化。目前,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过敏性哮喘及奥马珠单抗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SARS-CoV-2、过敏性哮喘、奥马珠单抗间潜在关系以及奥马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5-氟尿嘧啶4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入院治疗的晚期mCRC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FOLFOX组22例、贝伐珠单抗+FOLFOX组22例、抗EGFR单抗+FOLFOX组23例.记录3组患者治疗期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抗EGFR单抗+FOLFOX组晚期mCRC患者总缓解率9(40.91%)、8(34.78%)均显著高于FOLFOX组5(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3.617、2.963,均P<0.05),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总缓解率略高于抗EGFR单抗+FOLFO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4,P>0.05);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抗EGFR单抗+FOLFOX组晚期mCRC患者总控制率18(81.82%)、18(78.26%)均显著高于FOLFOX组13(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2.909、2.787,均P<0.05),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总控制率略高于抗EGFR单抗+FOLFO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抗EGFR单抗+FOLFOX组晚期mCRC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 9.6个月、10.2个月均显著高于FOLFOX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2.714、3.157,均P<0.05),抗EGFR单抗+FOLFOX组mPFS略高于贝伐珠单抗+FOLFO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5,P>0.05);贝伐珠单抗+FOLFOX组、抗EGFR单抗+FOLFOX组晚期mCR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 24.1个月、26.4个月均显著高于FOLFOX组1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2.909、3.371,均P<0.05),抗EGFR单抗+FOLFOX组mOS略高于贝伐珠单抗+FOLFO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7,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或抗EGFR单抗联合FOLFOX两种化疗方案对于晚期mCRC患者治疗均疗效显著,贝伐珠单抗+FOLFOX化疗方案总缓解率和总控制率稍高,抗EGFR单抗+FOLFOX化疗方案mPFS和mOS稍长,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未见增加,该两种化疗方案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型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奥马珠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马珠单抗在降低鼻部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马珠单抗在缓解鼻部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瑞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白细胞介素5(IL-5)拮抗剂,作为附加疗法,用于年龄≥18岁嗜酸粒细胞型严重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瑞利珠单抗于2016年3月23日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仅供静脉滴注,推荐剂量为3 mg·kg~(-1),每4周1次。瑞利珠单抗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哮喘症状恶化、头痛、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疲劳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5mg和布地奈德2mg,2次/d,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测定β2-肾上腺素受体、T淋巴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并检查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嗜酸性粒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起到炎症,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生的可能关系。 方法 应用颗粒凝集法检测72例我院收治的儿童近期哮喘患者血清中MP抗体滴度,同时作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阳性对照。 结果 儿童近期哮喘患者MP抗体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07,P<0.05),有统计学意义。抗体滴度阳性率、M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康悦  陈晓红 《中国药房》2014,(22):2083-2085
目的:归纳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同时介绍阻断IgE信号转导以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方法:查阅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相关专业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2013年有关奥马珠单抗以及阻断IgE信号转导以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文献,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归纳。结果与结论:奥马珠单抗抑制IgE和相关变应原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哮喘、变应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等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阻断IgE信号转导以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策略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吕小华  吴铁  覃冬云 《中国药房》2008,19(31):2412-2414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甘草酸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分为(哮喘)模型组、激素(强的松)组、甘草酸组和正常对照组,建立卵蛋白哮喘模型后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处死小鼠,计数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及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组织中Eotaxin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草酸能显著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P<0.01)及抑制肺组织Eotaxin的表达(P<0.05)。结论:甘草酸可能通过下调Eotaxin的表达而发挥抗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支气管哮喘治疗提供参考资料和改进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根据数字对照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使用布地奈德,治疗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1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都有所提高,但治疗组的变化显著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肺部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118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吸入ICS+LABA治疗前行哮喘控制测试、肺功能检查、诱导痰检查,经痰诱导检查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组(48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组(36例)、混合粒细胞性哮喘(Mix)组(32例)以及少粒细胞性哮喘(Pau)组(2例),研究不同气道炎症表型与病情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Eos组和Mix组在吸入ICS+LABA治疗前痰液细胞学构成比、诱导痰上清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测值、最大呼气流速(PEF)预测值以及小气道阻塞(%)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吸入ICS+LABA治疗4周后,Eos组和Mix组的基础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小气道通气功能相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的细胞炎症表型,且不同炎症表型与病情相关;吸入ICS+LABA对诱导痰高EOS的哮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在哮喘治疗前检测诱导痰EOS对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8例)应用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通气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变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2%vs. 70.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PEF水平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后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和全程护理干预,可控制哮喘发作,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经济效比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使用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Mp抗体阳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4-03来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7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8例。并对两组病患进行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头孢西丁治疗。记录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为34.83%(31/89)、87.64%(7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5%(18/88)、67.05%(59/88)。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Mp抗体阳性比例降低为7.87%(7/89),对照组的18.18%(16/88)降低幅度更显著。另外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他临床特征缓解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能更高效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降低Mp抗体阳性比例、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方法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n=3 49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1 889例,单纯化疗组患者1 604例。比较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mCRC患者患高血压(RR=3.93,P<0.001)、蛋白尿(RR=3.76,P=0.009)、胃肠穿孔和瘘管(RR=4.10,P=0.02)、3~4级的出血(RR=1.94,P=0.01)和血栓栓塞(RR=1.33,P=0.008)的危险性增高;肺栓塞(RR=0.78,P=0.44)、中性粒细胞减少(RR=1.15,P=0.14)和腹泻(RR=1.17,P=0.09)等风险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所有3~4级的不良反应(RR=1.16,P<0.001)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轻度增加。两组mCRC患者中治疗相关的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09,P=0.74),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RR=1.25,P=0.003)的风险更高。结论与单纯接受化疗相比,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RC患者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胃肠穿孔、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更高,但并未增加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