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辉 《实用癌症杂志》1999,14(4):316-316
我院自1992年7月至1996年12月,对6例Dukes′B、Dukes′C1期的距肛门7~8cm的直肠癌施行改良Bacon手术时,均免去会阴部剥离肛管皮肤与内括约肌间隙的步骤,而保留齿状线上方2cm的末端直肠,直接将乙状结肠经直肠肛管内拖出,与肛管皮肤一期缝合,手术效果良好,方法简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1岁。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6例肿瘤下缘距肛门的距离为7~8cm。肿瘤直径<2cm1例,2~4cm4例,>4cm…  相似文献   

2.
MIC-1、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探讨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中MIC-1、VEGF和P53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C-1表达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MIC-1、VEGF和P53表达与直肠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MIC-1和VEGF、P53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MIC-1、VEGF和P53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是最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RNA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5例对照组人群外周血中CRD-BP 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32个样本中有10个样本检测到CRD-BP 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1.25%,对照组35个样本均未检测到CRD-BPRNA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CRD-BP 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检测CRD-BP RNA可能会成为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并用于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RD-BP RNA表达可能与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患者与19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与CE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P<0.05);治疗后CA199与CEA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CA199与CEA检测结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单项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其在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方面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160例健康人和15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两天以及术后两周血清中CEA、CA19-9含量.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术前与术后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联合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值.在Dukes A、B、C及D期中,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及检测阳性率依次增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A19-9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9-9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预测预后及监测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抑制因子P14ARF通过p53-MDM2-P14ARF细胞周期调节系统使细胞老化或凋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抑制作用;E2F1可以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然而高表达的E2F1也能诱导许多类型的细胞凋亡,因此E2F1具有促使癌变和诱导凋亡双向性质;P14ARF和E2F1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这关系着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章旨在探讨P14ARF、E2F1与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就其机制和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评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Zhou C  Li J  Zhao X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74-277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51例疑诊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SCT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直肠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51例中,41例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含腺瘤恶变2例),其中31例有手术、SCT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S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58.1%(18/31)。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4.4%(27/32),N分期的率为61.3%(19/3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繁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50.0%。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1.8%。结论 S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恶性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到201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直肠癌并行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患者289例,通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经ROC曲线分析将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不同RDW组别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高RDW组患者肿瘤直径较大、肿瘤更易发生淋巴脉管浸润且术前巨噬细胞较高(P<0.05)。高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较低RDW组差。进一步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N分期、淋巴脉管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和RDW为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Dixon术应用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Dison术应用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本院近年来246例中上段直肠癌施行Dison术应用器械吻合出现吻合口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病灶距肛门≤8cm组和吻合二次以上者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认为吻合口漏的发生与以下原因有关;(1)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当;(2)器械操作不够熟练;(3)吻合口张力过大;(4)吻合口血供不良;(5)术前肠  相似文献   

12.
高王军  李福广 《癌症进展》2016,14(9):910-912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3例,开腹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腹腔镜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sAg、CEA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所医院1990年1月-1995年12月间收治的58 结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并对其HBsAg、CEA进行测定,分别观察它们与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得肝转移率明显低于HBsAg阴性者(P<0.05);CEA阳性者与CEA阴性者的肝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EA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31.3%)明显低于CEA阴性者(84.2%)(P<0.01)。结论 结直肠癌很少转移至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肝脏,CEA不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倾向的指标,但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直肠癌伴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肠癌姑息性切除加肝动脉多次栓塞化疗的26例直肠癌同时伴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均于术前1月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1次,1月后再行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术后1月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以治疗后CT复查肝转移瘤全部碘化油沉积为标准,每...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结肠直肠癌与饮食因素有关,但没有确定具体与哪种成份相关。最近遗传学和临床学的研究认为基因决定了患病的敏感性,肠癌的发生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饮食因素协同作用所致。脂肪、肉、蛋白质、酒、糖可增加患肠癌的危险性,纤维素、钙、维生素、硒有预防作用。其中只有纤维素和脂肪被广泛地进行过研究。脂肪可能通过生成的氧化物和胆酸而产生致癌作用,粪便中的致突剂和酮固醇类也可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病理学及辅助放化疗的发展、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和TME技术在低位直肠癌的规范化使用,提高了根治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近来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相比较,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仍较高,并引起大量学者对Miles所创立的经典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关注,作者通过回顾根治性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发展沿革,以达到对该术式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5年1月至1997年1月手术治疗直肠癌756例,其中216例为60岁以上患者,占同期直肠癌的28.5%。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16例中,男性148例,女性68例。年龄在65岁以下者92例,65~70岁者79例,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CRC)患者的组织与粪便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联系及检出率差异,为建立结直肠癌早期筛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4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及术前粪便标本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卡伯值(Kappa valu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组织、远端手术切缘粘膜、粪便标本中的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5.56%(16/45)、4.44%(2/45)、37.78%(17/45)。癌组织与粪便标本检测结果的关联检验为:X^2=33.09,P<0.01;差别检验为:X^2=0,P>0.05;观察一致率为93.33%,卡柏值为0.86。结论:粪便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与癌组织的检测结果存在联系,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可靠性极好;且粪便取材方便,无创伤性,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