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3,7,20天后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复合良好,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细胞生长;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能够作为良好的支架,它能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内稳定生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内能很好的生长,并且具有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胆管损伤修复是腹部外科手术的难题,组织工程胆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理想方法,而构建性能优异的组织工程胆管支架是这一研究的关键。 目的:观察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胆管内皮细胞与电纺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体外定向分化为肝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胆管内皮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及RT-PCR对分化完成的细胞加以鉴定。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并测定其短期(2周)内体外降解率。将分化的胆管内皮细胞与纳米纤维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纳米纤维表面的黏附、增殖能力,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在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纳米纤维表面生长形貌。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4周后,细胞呈现典型树枝状胆管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并且有CK19的表达。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电纺材料为连续的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均分布在200-500 nm范围内,在2周内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纤维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通过细胞黏附率计算、MTT法检测、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证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胆管内皮细胞与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纳米纤维凝胶材料IKVAV多肽的自组装及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为其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合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进行自组装,用透射电镜检测。将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BMSCs复合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Calcein—AM/PI染色计数活细胞比例,检测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和粘附的影响。IKVAV多肽可成功自组装成为纳米纤维凝胶,其与BMSCs复合培养细胞生长良好,活细胞数达90%以上,IKVAV多肽对BMSCs增殖没有影响,并可促进BMSCs的粘附。IKVAV多肽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并且与BMSCs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和特点。方法:构建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物;将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并且进行鉴定;将表皮干细胞群接种于复合物之上,观察其生长状况;将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将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作为空白组,将其自体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组作为对照组,于移植后2,4,6周时观察皮片挛缩及组织学愈合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在复合物表面生长良好,黏贴紧密,可见有连接成片趋势的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及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部分形成克隆团块。移植后第2,4,6周,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结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皮肤边缘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挛缩。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细胞分层良好并能产生角质层,同时,移植后8,10周,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鉴别出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果证实,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胶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胶原作为脊髓组织工程的良好支架有利于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的黏附和生长,但机械性能较差,需要在制备时提高其基本性能,还应对种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目的:分析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性能,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凋亡行为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将新生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与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胶原纳米纤维膜共培养,并设置单独神经干细胞培养为对照,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定向及非定向胶原纳米纤维膜的直径及形貌均达到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标准,溶胀系数较高,孔隙率较高,力学性能佳。与对照组比较,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bcl-2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两胶原纳米纤维膜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新型胶原纳米组织工程支架性能良好,能够抑制细胞凋亡,从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凋亡行为。  相似文献   

6.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和特点。 方法:构建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物;将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并且进行鉴定;将表皮干细胞群接种于复合物之上,观察其生长状况;将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将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作为空白组,将其自体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组作为对照组,于移植后2,4,6周时观察皮片挛缩及组织学愈合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在复合物表面生长良好,黏贴紧密,可见有连接成片趋势的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及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部分形成克隆团块。移植后第2,4,6周,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结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皮肤边缘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挛缩。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细胞分层良好并能产生角质层,同时,移植后8,10周,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鉴别出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果证实,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胶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脂肪干细胞由于具备易于获取等特点,在组织工程中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因此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的生长规律,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和免疫学性质。 方法:自整形外科行抽脂的3名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取皮下脂肪组织及外周血,志愿者年龄20-30岁,均为女性。用Ⅰ型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获得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脂肪干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并将异体脂肪干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脂肪干细胞是否可以刺激后者增殖。 结果与结论:所获脂肪干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其生长曲线呈“S”形;第3代脂肪干细胞表面CD29、CD44、CD90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呈阳性表达,CD31、CD45、CD34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呈阴性表达;未发现异体脂肪干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提示所获细胞确为脂肪干细胞,且具有较弱的排斥反应,有可能成为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的同种异体细胞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纳米材料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可以很好的模仿体内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有利于细胞黏附、生长。 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 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周期、细胞Ⅰ型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形态为长梭形,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平均孔径为150 μm,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提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仿生壳聚糖/胶原纳米纤维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来源。如何将胚胎干细胞向特定理论诱导分化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目前已有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将其应用于动物模型治疗的报道。这些工作对今后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纳米技术可改善脊髓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性能。 目的:分析新型脊髓纳米组织工程支架的组织相容性。 方法:以胶原为原料制备纤维定向排列及非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膜,培养及鉴定SD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将两种纳米纤维膜与SD乳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为对照,通过MTT实验检测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以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的黏附及增殖情况;将纳米纤维膜植入SD大鼠体内,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其降解情况及组织相容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确定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及移动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种纳米纤维膜表面的神经干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良好,MTT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细胞相容性佳,电镜结果表明细胞在纳米纤维膜表面黏附良好,增殖情况佳;在体内纳米纤维膜降解情况良好,组织相容性佳;BrdU标定的神经干细胞在SD大鼠体内存活并移动情况良好。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相容性,植入体内后能在短时间内与体内的软硬组织形成紧密结合,因此成为广泛应用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目的:观察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陶瓷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并分析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听骨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细胞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45、CD44进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鉴定,并检测其骨细胞分化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陶瓷共培养1,3,5,7,10 d,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此种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培养3 d后,可见大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在材料表层,并且形态稳定,生长旺盛,增殖力强,具有极佳的延伸性;培养5 d后可见材料表面已全部覆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结合紧密,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分泌颗粒,胞体明显增大,边缘完整,呈纤维样伸长;7 d后细胞逐渐从材料表面脱落,仍附在材料表面的细胞出现“星形”改变,“伪足”增多;10 d后细胞呈片状脱落。说明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保持了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于细胞黏附、增殖,可结合大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化血管种子细胞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细胞制取、培养、种植的研究是组织工程化血管研究的关键性环节。目前常用于作为组织工程化血管种子细胞的是白体血管壁细胞,如内皮细胞。造血系统来源的干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取材方便,可体外大量培养增殖,无免疫原性的优点,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种子细胞主要来源,随着对胚胎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胚胎干细胞也可作为种子细胞。考虑到流体切应力对种子细胞的影响,动态培养种子细胞可促进种植后细胞的粘附性、细胞生长及功能的发挥,使组织工程血管更符合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体内培养,对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和再生作用。方法(1)表皮干细胞的培养和表征:采用快速贴壁法分离和培养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ESC)。将表皮干细胞分别在经Ⅳ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和未经修饰的培养瓶中,或通过悬浮法培养,研究表皮干细胞的生长特性;以β1整合素和细胞角蛋白CK19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考察细胞表型。(2)活性支架的体外构建和对大鼠Ⅲ度创面的修复作用研究:体外构建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采取同体对照法,在20只Sprague—Dawley大鼠(sD大鼠)背部制作两个Ⅲ度切痂创面。左侧创面采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一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活性支架移植入创面,作为组织工程移植物组;右侧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敷料覆盖,作为凡士林纱布敷料组。考察组织工程移植物对大鼠Ⅲ度创面的愈合作用。结果以快速贴壁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得到表皮干细胞,细胞在经Ⅳ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培养瓶中生长10d后融合,数目达到5.1×10^5/cm^2。免疫荧光实验表明细胞表面抗原呈β1整合素和角蛋白免疫CK19成阳性,证明分离得到的细胞为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能够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中扩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14d后与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形成活性支架。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的修复实验表明,组织工程移植物组的创面在第14天和第22天的平均愈合效率为66%和93%,高于凡士林纱布敷料组(32%和69%),P〈0.05。组织工程移植物组的创面平均愈合天数为21d,低于凡士林纱布敷料组(31d),P〈0.05。结论通过Ⅳ型胶原蛋白黏附法,能够分离得到表皮干细胞,并且其在Ⅳ型胶原蛋白表面修饰的培养瓶中的生长活力较高。大鼠Ⅲ度创面的修复实验表明,组织工程移植物,即表皮干细胞联合成纤维细胞-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支架,能够修复Ⅲ度创面,再生皮肤表真皮结构完整;并且与凡士林纱布敷料相比,能够提高创面的愈合效率,减少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三维纤维支架材料立足于模拟干细胞体内微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维持干细胞的活性,保证组织修复或干细胞治疗的疗效。目的:综述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与干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立足于这种材料的组织工程研究进展。方法:由作者在web of science以"tissue engineering,nanofiber scaffold,stem cell fate"为关键词,检索与干细胞组织工程和纳米纤维三维支架密切相关的研究。结果与结论:纳米纤维三维支架能够模拟干细胞微环境的物理结构,在其基础上进行表面改性可以进一步模拟微环境的化学信号,可为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可靠的载体。纳米纤维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子自组装技术、溶液相分离和静电纺丝技术等。三维支架材料可以调控包括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特定物理结构和生物化学表面的三维支架还可以在体外诱导干细胞向骨骼/软骨、神经或者肌肉等方向分化,还可以为干细胞移植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保证干细胞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据LandazufiN2013年7月13日(Small,2013Jun13.doi:10.1002/smll.201300570.)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证明让干细胞携带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用磁铁能吸引这些细胞到达身体特定位置。以往研究中也曾用过纳米粒子.但那些粒子涂层有毒,或者会改变干细胞性质。新粒子的涂层是聚乙二醇,内部为直径约15nm的氧化铁核,能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纳米粒子的涂层是独特的,因此细胞生存能力不受影响;也没有发现干细胞的分化能力等特征有任何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刘勇  黄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0):4764-4768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新型的纳米仿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以及骨传导性,但其植入体内后和骨界面的接合生长如何、临床应用是否安全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在人工肱骨头柄界面的结合能力。方法:将兔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肩关节肱骨头转换,复合材料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肱骨头;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置换后对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共培养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细胞培养24 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局部生长情况较好。复合材料组培养1,4 h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复合材料组共培养4.5,5.5,6.5 h细胞吸光度值百分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置换24周后复合材料组表面骨组织、纤维层的比例变化幅度及覆盖率最高(P < 0.05)。结果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植入体柄具有一定的界面骨结合能力,可使界面骨整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量子点和磁粒子的双重特质,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被胞吞入细胞质高效地标记细胞。 目的:验证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抽脂术抽取健康人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贴壁培养纯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孵育过夜,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体外标记细胞情况,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磁性纳米粒子标记的干细胞体内示踪效果。 结果与结论: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以蓝色颗粒的形式分散于脂肪间充质细胞胞质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被Hoechest33258染成蓝色,细胞质被标记成绿色;荧光成像结果表明标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结果提示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示踪剂在体外标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转化研究提供新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脂肪干细胞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多优势,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的: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人皮下脂肪来源脂肪干细胞的方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及诱导其向成骨、成脂细胞分化。 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对人脂肪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及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脂肪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选取第2代及第5代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选取第5代细胞,分别进行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以确定其多向分化潜能。 结果与结论: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方法,可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获得纯度较高的人脂肪干细胞。②人脂肪干细胞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和生长平台期,符合正常细胞的生长规律,且其生长具有对数生长期,其倍增时间较短。③人脂肪干细胞表达干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成脂成骨多向分化潜能。④DAPI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人脂肪干细胞的方法,DAPI不损伤细胞活性,对细胞标记率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软骨损伤已成为一项新兴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具有扩增快、便于分离提纯、可以体外诱导分化成为软骨细胞的特性,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新型种子细胞.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深入,结合近年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微环境和诱导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9月9日报告说,他们在成年实验鼠前列腺中发现的干细胞可能是一种前列腺癌干细胞。研究人员说,这种被命名为“CARN”的干细胞在实验鼠前列腺组织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如果某些肿瘤抑制基因未能开启,这种干细胞就可以造成前列腺癌变。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干细胞并不依赖实验鼠的雄性激素存活和生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一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对旨在调控雄性激素的疗法产生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