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离辐射引起动物小肠运动功能改变曾有过一些报道。我们过去在整体动物研究中观察到照射后肠道各部位运动功能紊乱程度并不一致,各段肠道收缩和舒张也很不协调,这可能是肠套迭产生的原因。迄今为止,虽然对射线引起的小肠运动功能改变在整体动物肠道上已进行过一些观察,但是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后不同时间与小肠运动功能改变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加以阐明。本研究选用三种不同剂量丙线对小鼠进行一次全身照射,并在照后不同时间观察离体空肠的自发性运动变化,为分析射线引起的小肠运动功能紊乱与肠套迭形成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肠道细菌易位与多器官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常驻菌易位(Translocation)引起的自身感染已被认为是创伤、休克和外科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提示,许多死于败血症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的病人伴发肠道菌感染,但血培养与尸检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灶。该现象促使我们设想,其感染源来自肠道。研究表明,创伤后肠道细菌和毒素可以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流,诱发多器官衰竭。肠道内含有大量细菌。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作用使肠内细菌及毒素不致侵入血流。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肠道细菌通过肠道壁进入门静脉及体循环。Stone等[1]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念珠菌…  相似文献   

3.
γ射线外照射对胶原代谢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动物模型局部组织胶原代谢指标、以及全身和局部与胶原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以阐明γ射线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中胶原代谢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外照射新西兰兔后臀部皮肤制作皮肤放射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2.0,6.0和12.0Gv4组,14d后处死动物,观察局部组织胶原代谢指标及全身和局部与胶原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1)γ射线外照射可引起局部组织Ⅲ、Ⅰ型胶原含量下降,伴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组织蛋白分解加强:(2)γ射线可引起全血或血浆5-羟色胺、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量的改变,但对它们局部组织含量影响不大。结论γ射线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机理中胶原代谢变化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IF、Bax和Bcl-2在中子及7射线照射致肠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90只BALW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2.5Gy中子照射组(80只)、4.0Gy中子照射组(60只)、5.5Gy γ射线照射组(72只)及12.0Gy γ射线照射组(54只),分别采用5.5和12.0Gy γ射线以及2.5和4.0Gy的中子照射,并于照射后6h,1、2、3、5、10d活杀,取空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MF、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及隐窝上皮细胞质AIF呈强阳性,Bax和Bd-2呈弱阳性.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6h~1d,隐窝细胞核中AIF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Bax强阳性持续至照射后3d,表达明显增加(P<0.01).5.5、12.0Gy γ射线及2.5Gy中子照射后6h~5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6h~3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弱阳性,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 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空肠隐窝上皮细胞核中AIF表达增加,参与了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子照射时的Bax表达强于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照射时的Bcl-2表达强于中子照射时,二者变化规律不同,提示中子和γ射线致肠道损伤具有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γ射线照射后听觉神经动作电位AP阈移、AP潜伏期和耳蜗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对于豚鼠耳蜗局部的γ射线照射,20Gy以下是安全剂量,40Gy可引起轻度损伤,60Gy可引起中度损伤,80~100Gy则会引起耳蜗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6.
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优化辐射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损伤。如何优化辐射剂量,达到既满足疾病的诊断,又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是研究者和设备研发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致X射线的辐射损伤引起了政府、社会、受检者和X射线检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评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严重烧伤早期肠道营养对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严重创伤或烧伤后高分解代谢的机理仍不十分清楚。近几年,肠道与这种高代谢反应的关系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尚缺乏充足的理由和证据以阐明。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型猪实验模型,分别在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中心静脉插入导管,以获得不同区域的血标本,使肠道,肝脏(尤其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及全身代谢变化的观察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整体。结果表明,延迟喂养(DF)组动物伤后代谢率明显升高,伤后10天,REE达伤前  相似文献   

8.
肺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X射线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癌术后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X射线及临床表现刘灿东,倪风琴,刘学信肺癌术后复发不能再次行手术治疗的病人,经放疗而发生肺组织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故称为放射性肺炎。其临床及x射线表现差异较大,本文作者就我院收治的1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  相似文献   

9.
Rontgen发现X线后不久,1896年就有人注意到,射线照射后皮肤干燥、发红和脱发等改变,随之有了放射性皮炎的概念。于1902年,1910年分别有人发表了射线引起癌症的资料和X线及放射性物质引起肿瘤的实验报告。以后则发表了大量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文献,并有专著出版。随着原子能事业的不断发展,射线、放  相似文献   

10.
肠道为高度辐射敏感组织,放射性肠道损伤常见于核爆炸、核事故以及临床恶性肿瘤放疗中。肠辐射损伤的主要症状是拒食、呕吐、腹泻等,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多效能细胞因子,以往研究多注重其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它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或治疗作用。笔者就IL-11在辐射引起肠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 肠道传染病预防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小肠属于快速自我更新组织,隐窝细胞对细胞毒性损伤十分敏感,全身放射性损伤(核爆炸、核事故所致)以及腹部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等都可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吸收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小肠上皮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隐窝前体细胞区和绒毛分化细胞区有明显界限,细胞增殖、分化移行路线清楚,用射线诱导隐窝细胞凋亡,观察肠上皮细胞的反应和细胞更新是研究小肠干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笔者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等级性排列特点,以及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放射医务工作者,X射线对于医学的贡献和价值我们都了解许多。然而,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我们也接触不少。在临床上,我们常可以看到,经常接受X射线照射的患者可以出现全身乏力等症状。化验检查往往出现白细胞的降低。这些都是X射线引起的。更有甚者,可以诱发各种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甚至各种急慢性放射病、皮肤癌及白内  相似文献   

14.
粉防己碱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在结肠癌中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克隆形成测定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与分裂指数法检测Tet在体外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与机理。使用肿瘤生长延缓实验检测Tet在体内对X射线的增敏作用。结果结肠癌HT-29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明显阻滞于G2/M期;Tet可以清除这种阻滞,并起到显著的增敏作用,其增敏比为1.63。进一步研究显示,HT-29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其chkl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yclin Bl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在用Tet处理后,chkl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yclin Bl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裂指数也增高。体内实验结果表明,Tet明显引起受照射小鼠结肠癌C26生长延缓。Tet与X射线联合使用组的肿瘤生长延缓天数是单用X射线组的1.63倍,对照组的2.82倍。结论Tet是一种细胞周期关卡清除剂.体外和体内对X射线都有明显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芥子气中毒和辐射损伤的机理相似,均对细胞DNA有特异的损害。它们作用机体后,各组织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损伤更为严重。辐射损伤后小肠和造血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但是致死剂量辐射损伤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造血功能的抑制,死亡时间在照射10天以后。当射线剂量超过了致死剂量(1000拉德以上)时,才出现因小肠损伤所导致的3~5天内死亡。可是芥子气则不同,1个致死剂量中毒后在3~5天内即可死亡,而且伴随出现一系列严重的肠道症状。看来,两种组织(骨髓、小肠)对两种损伤(芥子气与射线)因素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在我国的发病率较欧美低,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21世纪初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已达46.8/10万,并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是中国第五大的恶性肿瘤。大多数大肠癌是可以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达到根治的。但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患者表现为较长时间的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含有多种肠道益生菌的肠道微生态制剂.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在预防治疗急慢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辅助治疗等疗效肯定,对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也有一定效果,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给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就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肠道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紊乱的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肌辐射损伤的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肌辐射损伤的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郭晋爱,王德文,张学敏,高亚兵,彭瑞云,李延平,杨瑞彪随着放疗和X射线下介入性检查、治疗的发展,过量照射引起的心脏辐射损伤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以往的研究报道了大剂量射线照射后心脏的病理学改变[1],本文作者拟以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γ射线和微波复合照射对造血系统的损伤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损伤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21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γ射线照射组(5.5Gy,简称射线组)、微波照射组(50mW/cm^2,简称微波组)及γ射线与微波复合照射组(5.5Gy+50mW/cm^2,简称复合组)。^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91.1cGy/min)全身一次性照射后立即进行微波全身辐照(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为50mW/cm^2)5min。分别于照射后6h及1、3、7、14、28、90、180天活杀取材,观察胸骨骨髓组织学变化,并采股静脉血行常规检测,同时对复合照射后6h及第1、3、7天的胸骨骨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无论γ射线还是复合照射均可导致骨髓组织经历典型的凋亡坏死、空虚、再生修复及恢复4个阶段的病理改变,但复合组的病变重于射线组,恢复也更为迟缓。外周血象检查发现小鼠经γ射线及复合照射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呈进行性下降,于照射后期逐渐恢复,但复合组比射线组下降更明显,恢复也更缓慢。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复合照射后骨髓造血细胞出现明显的变性、凋亡及坏死等改变,以照射后6h最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γ射线和一定强度的微波复合照射可严重损伤小鼠造血系统,表现为骨髓组织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障碍,其损伤效应主要以γ射线为主,微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γ射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手术二重感染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引起菌群失调而发病是其主要原因。作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术前行胃肠减压、灌肠导泻、运用肠道抗生素,术后禁食时间较长,肠粘膜营养物资缺乏致肠粘膜水肿、屏障作用降低有关。治疗上除按常规二重感染用药外,我们运用肠粘膜保护剂及肠道粘膜特殊营养物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后由于肠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通透性改变,肠道内异常增殖的细菌和毒素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和许多脏器,易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脓毒症甚至发生MSOF,为探讨烧伤后肠通透性改变和内源性感染的关系,制备了小型猪的烧伤模型,进行初步研究。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