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保护法和托肛法对初产妇侧切术后保护会阴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选取200例在我院头位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将其分为传统保护法组和托肛法组,每组各100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不同保护手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会阴保护法会阴无延伸率93%,托肛法保护会阴无延伸率83%.统计学分析结果X2=4.74,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后,耻骨弓角度正常的情况下,传统保护法保护会阴优于托肛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控制胎头娩出及无保护会阴接生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接生时应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法,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经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初产妇,接生时只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不保护会阴,为实验组。并比较两组产妇羊水情况、切开例数、会阴裂伤以及新生儿窒息例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为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且会阴裂伤程度也比对照组轻(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以及羊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阴道自然分娩初产妇应用控制胎头分娩不保护会阴接生法,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保护法和托肛法对初产妇侧切术后保护会阴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选取200例在我院头位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将其分为传统保护法组和托肛法组,每组各100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不同保护手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会阴保护法会阴无延伸率93%,托肛法保护会阴无延伸率83%.统计学分析结果X2=4.74,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后,耻骨弓角度正常的情况下,传统保护法保护会阴优于托肛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产妇阴道分娩在母婴安全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减少会阴损伤是每个产妇最大的希望。本文总结阴道分娩4597例产妇会阴完整2460例,统计方法:难产阴道助产术必需要会阴切开术450例,顺产有临床因素会阴切开290例,自由分娩会阴I度裂伤492例,Ⅱ度裂伤905例,会阴完整2460例,结果分析比较产后住院天数,会阴完整1.1天,I度裂伤1.3天,Ⅱ度裂伤3.5天,会阴侧切6.3天。结论:阴道分娩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下不应作常规会阴侧切术,行会阴侧切术必须有选择性,轻度会阴裂伤比侧切术恢复快,减少住院天数,自由分娩可保护好会阴,使其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妇应用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手术的效果。方法:200例初产妇随机平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法进行会阴侧切,试验组采用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会阴缝合时间、边缘顶端整齐、侧切顶端延裂及伤口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滑行式手法行会阴侧切术能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及正确对合皮肤切口,减少产妇术中缝合产生的疼痛及会阴裂伤,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6.
张红云  徐颖  吴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70-171
目的:观察和分析硫酸镁甘油湿敷配合微米光照射在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切口愈合护理中所起的作用与效果。方法:行会阴侧切术后顺产的产妇共200例,按分娩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即会阴侧切护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硫酸镁甘油湿敷配合微米光照射行切口护理,对照组行一般会阴侧切护理,观察平均愈合天数与产妇舒适度是否有不同。结果:经整理资料,采用计量统计分析效果有差别。结论:实验组可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切口的干燥与疼痛,故对促进切口愈合和提高产妇舒适度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0年我有幸参加中华护理协会举办的《助产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国际国内各大教授的讲课,接受了阴道分娩无创接生的新理念,由此回医院后我带领助产士们成功开展了"会阴无侧切接产"技术.两年多的工作探索中,共实施会阴保护,无侧切技术分娩的产妇105例,其中新生儿体重最轻的24009,最重的3800g;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会阴Ⅰ°裂伤者25例,Ⅱ°裂伤者2例,Ⅲ°裂伤者0例,会阴无裂伤者78例.这种接产手法改变了传统接产时使用会阴侧切的方法,减少了分娩创伤,使接产技术进入了无创接产年代,促进产妇分娩回归自然,是实用,立竿见影的产科适宜技术. 会阴无侧切接产的原理:适度保护会阴,控制胎头下降速度,使胎头娩出时对阴道产生的压力均匀分步,会阴得到充分扩张,不易引起会阴裂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传统接生法对会阴裂伤程度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进行初步评估后会阴条件、胎儿大小相近的850例临产产妇分为两组.实验组425例,对照组425例.实验组采用无保护会阴状态接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进行接生,观察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的程度.结果:实验组会阴完整26例,占6%;会阴Ⅰ度裂伤(包括单纯阴道粘膜裂伤)380例,占89.5%;会阴Ⅱ度裂伤19例,占4.5%.425例中合并会阴水肿30例,占7%.对照组会阴完整15例,占3.5%;会阴Ⅰ度裂伤300例,占70.5%;会阴Ⅱ度裂伤110例,占26%.425例中合并会阴水肿120例,占28%.两组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较传统接生法能减轻会阴裂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会阴侧切是产科助产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适应症较多[1].会阴侧切在会阴过紧,胎儿过大,早产时缩短第二产程,难产处理,减少会阴裂伤,降低母婴病理情况出现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缝合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产后20-40d 常见有会阴侧切缝合后的缝线反应.我院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开始应用4号或7号丝线对会阴侧切口行全层间断缝合术,并与传统缝合方法[2]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给予控制胎头娩出以及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干预后获得应用效果。 方法:选 取东莞广济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102 例自然分娩初产妇,按数字奇偶法分组;观察组(51 例):采用控制 胎头娩出+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51 例):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方式进行干预;就组间新生儿窒息情况、 新生儿 Apgar 评分、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并发症、第二产程时间展开比较。 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为 1.96 % 低于对照组的 13.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初产妇的新生儿 Apgar 评分为(7.25 ± 1.23)分高于对 照组的(5.60 ± 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完整率、Ⅰ度裂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初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88 % 低于对照组的 19.61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为(53.42 ± 4.11)min 与对照组的(54.46 ± 4.23)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 结论:控制胎头娩出+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 将会阴裂伤有效减少,最终使得自然分娩安全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会阴切开缝合术为产科常见手术之一,目的是避免严重会阴裂伤,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侧切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通过分析观察实施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对80例会阴侧切产妇的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限制会阴切开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1月-2013年2月分娩的205例无禁忌证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1-12月不限制会阴切开法进行接生的初产妇102例为对照组,以2013年1-2月采用限制会阴侧切方法进行接生的初产妇103例为观察组。观察2组侧切率、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会阴裂伤情况等。结果 2组产妇的产时出血、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组会阴完整率及Ⅰ度、Ⅱ度和Ⅲ度裂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伤口疼痛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限制会阴切开符合分娩的自然原理,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水肿发生率,降低产后伤口疼痛,对产妇及新生儿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是缩短第二产程、避免盆地组织及会阴严重裂伤、加速分娩而常用的产科手术之一。在我国,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切开率占到80%左右。虽然会阴侧切是产科常用的小手术,但是也可能造成感染,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会阴侧切术的1342例产妇的资料,对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和护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时不同缝线间隔宽度对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助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蓝田县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00名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会阴侧切缝合时间断缝合缝针间距为1.5cm,对照组会阴侧切缝合时间断缝合缝针间距为1.0cm..对两组产妇产后伤口的肿胀、疼痛、伤口愈合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伤口肿胀、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会阴侧切间断缝合缝针间距1.5cm伤口愈合效果好且可减轻产妇痛苦.  相似文献   

15.
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措施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之一,目的是为了避免严重会阴裂伤和克服分娩阻滞,常用于会阴过紧、弹力差、胎儿过大或准备行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臀牵引术的产妇.  相似文献   

16.
改良会阴侧切术与传统会阴侧切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分娩过程中采用不同会阴侧切术,了解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间,采用改良会阴侧切术顺产产妇200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顺产产妇20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足月、B超提示胎儿体重在3500g以下、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别记录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伤口缝合时间、伤口疼痛情况及产后伤口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伤口疼痛、产后伤口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伤口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会阴侧切术可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的质量,并有利于产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产科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足月妊娠产妇,其中发生会阴切口感染的产妇79例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未发生会阴切口感染的产妇1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备皮至会阴侧切时间、总产程及有无产道裂伤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妊娠合并症、阴道检查次数、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备皮至会阴侧切时间及产道裂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需通过加强产前围产期保健、产时产后护理,以降低产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避免自然分娩引起的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常需行会阴侧切术,有益于产妇的产褥期恢复。方法:采集我院300例会阴侧切缝合术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0例患者中,298例(993%)全部II/甲愈合;1例(0.3%)术后7天局部略红;1例(0.3%)皮肤皮下组织轻度错位。结论:适时把握会阴侧切手术的时机。可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避免会阴直切造成切口延长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造阴道三度裂伤,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征得孕妇及家属同意,对7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采取择日随机分组即缝双为常规组,36例,缝单目为改良组,40例,施以改良会阴直切方法。评判会阴切口是否延长。结果:改良组未出现切口延长,仅有5例切口斜延长,达到避免切口自然延长损伤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造成阴道三度裂伤的严重并发症。显示改良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会阴直切改良术有助于提高产科接生质量,避免会阴直切造成切口自然延长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甲硝唑在会阴侧切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见手术 ,如何有效预防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一直是产科工作者探讨的问题。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6月 ,我院对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 50例产妇用甲硝唑冲洗切口后缝合预防切口感染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产妇 1 0 0例 ,均为健康初产妇 ,年龄 2 3~ 30岁 ,平均 2 6 .5岁。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50例 ,羊水Ⅱ度以上污染 1 8例 ,胎膜早破1 0例 ,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术 2 2例。对照组 50例 ,羊水Ⅱ度以上污染 2 1例 ,胎膜早破 9例 ,行胎头吸引器助产术 2 0例。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