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住院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为基层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使用率、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7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6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占91.48%;使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类27种,其中67.70%(109/161)为预防感染,74.53%(120/161)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占44.72%。结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预防用药、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08 年8 月-2011 年8 月112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组1120 例病例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菌药物1044 例,未选用抗菌药物76 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2%.其它抗菌药56 例(5.4%).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各类抗菌药物时一定坚持合理用药的原则,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并进行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全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处方用药情况,统计分析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金额、剂量及用药天数.结果:住院患者所用抗菌药物共计85种,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32.08%,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头孢菌素类使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其它类使用基本合理.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内科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呼吸内科100例住院患者为干预组,2011年1月之前出院的100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合理使用药物的干预计划进行干预,比较2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结果该院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干预前的86.00%下降至72.00%。结论医疗单位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可以减少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比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中成药的用药情况与动态变化,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呼吸内科收治的1 5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分析方法,对患者使用中成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导致的原因。结果: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均较为合理,用药物利用指数均1.0。使用频度最高的前5位中成药为感冒清热颗粒、鱼腥草合剂、小儿柴桂颗粒、穿心莲内酯滴丸、金莲清热颗粒。1 556张中药处方中,出现不良反应51例,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个体差异、药物联用不适宜等为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呼吸内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对此应加强中成药的合理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6.
呼吸内科1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入住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7年l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对患者抗菌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其中单联用药42例(42%),二联用药52例(52%),三联用药5例(5%),四联以上用药1例(1%)。细菌送检率92%。结论应加强呼吸内科抗菌药使用管理,促进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管理现状,探究安全监护和不良药物反应预防措施,为提高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完善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安全监护机制与不良反应预防方法,自2016年11月开始实施,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干预前)、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干预后)两个时间段内呼吸内科患者各150例,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内科在此期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抗菌药物ADR数据,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医院呼吸内科通过完善抗菌药物安全监护机制与不良反应预防方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后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完善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安全监护机制,探究不良反应预防方法,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各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有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全部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病历426份,从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临床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频度及药物利用指数等各项数据进行调查统计,结合同期住院病原菌分布,综合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58.36%;以单一用药为主,占67.65%,联合用药主要集中在二联;DDDs排序前10位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其限制使用品种应用频次最高;多数药物DUI值﹤1.0,基本合理;依据病原学结果临床选药主要为经验用药,针对性较差。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要求,但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原则、不良反应等方面掌握不全面,存在滥用现象,需加强培训、事前干预及用药督导,严控临床经验用药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成用现状,并进行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全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患者处方用药情况,统计分析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金额、剂量及用药天数。结果:住院患者所用抗菌药物共计85种,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32.08%,使用频度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结论:头孢菌素类使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其它类使用基本合理。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评估其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随机选取的360份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别从抗菌药物使用品种、费用、科室分布、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例病历中155份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3.06%,其中产科使用例数为67例,使用率(77.91%)最高,联合用药比例为18.07%,62份病历为不合理用药,占17.22%。结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少数病历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医师应严格用药指征,临床药师应加强培训,医院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2012年的《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结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分析本中心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1月1~30日门诊处方22159张,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状况.结果:22159张处方中,处方平均品种数2.3种,平均处方金额为79.04元;处方中注射剂使用率为19.47%;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不合理用药占1.42%.结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情况基本合理,患者人均药费控制在较合理范围.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4—6月37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76%,单联用药率为26.22%,联合用药率为48.38%,三联用药率为12.16%,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多的种类是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做到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柯城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柯城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98例病例资料展开系统回顾,对其中抗菌药物的种类、DDDS(用药频率)、DUI(药物利用指数)等情况经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8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462例,使用率为92.77%,其中,男342例,女120例,50岁的382例;50岁的80例。整体看来,呼吸内科以老年男性患者居多,可能与其大多有吸烟史有关。共涉及6类12种,氨曲南使用频度最高,药品的DUI1。结论:柯城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符合用药规范,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生素类药物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加强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生素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30例患者中有114例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使用率为87.69%。其中,一联用药47例,二联用药38例,三联用药20例,四联用药9例;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最长为34天,最短为4天,平均用药时间(14.62±3.55)天;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13例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剂量不合理5例,用药时间不合理3例,无指征用药2例,盲目用药2例,频繁更换药物1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1.40%(13/114)。结论:在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抗生素药物多用、联合使用不合理等情况,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水平,提高呼吸内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呼匾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住院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158例中,使用抗菌药物共涉及6类12种,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最高,药品的DUI〈1。抗菌药物单用占比例最高,为73.40%,二联用药为20.25%,三联以上用药为6.32%。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舍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经过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研究,为后期的治疗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8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与病情恢复状况.结果:临床数据显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2.8%,联合用药占43.71%,共使用抗菌药物18种,通过合理的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病人得到有效地恢复控制.结论:呼吸科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治疗期间要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耳鼻喉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提出强抗生素合理用药管理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医院121例耳鼻喉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提出使用建议。结果:围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52%,其中单一用药占49.58%,二联用药占33.06%,三联用药占17.36%。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时机选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师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医院应明确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并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用药合理、安全性,对东莞市桥头医院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033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患者,对其临床用药治疗,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60.8%,单一用药为98.9%;二联用药为1.1%;抗菌药物使用以口服为主,口服占82.3%,注射剂占17.7%,患儿以3~8岁居多占66.0%;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为治疗常用的几类药。结论:通过对本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发现临床治疗中本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使用趋向规范化,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过度、存在指征不明用药、送检率低等情况,临床用药时应尽量避免这类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要点分析。方法:选择从2017年已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后,500张处方)及选择从2016年未实施三级管理干预的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情况(干预前,500张处方)纳入研究。并比较分析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门诊处方及抗菌药物处方指标、注射用抗菌药物指标、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及关怀指标情况。结果: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5);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处方数)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及口服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后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药费及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处方数均低于干预前(P0.01);三级管理干预前后的关怀指标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结合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分析,并制定落实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从而更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0月出院的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份,有46份病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无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