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皮瓣修复技术治疗患者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收集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修复术治疗后皮瓣成活率为100.00%,平均皮瓣蒂长(6.35±1.28)mm。其中有10例(19.23%)患者术后发生皮瓣边缘青紫色,5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局部坏死,坏死率为9.62%,平均坏死面积0.62 cm×1.24 cm。术后2周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其中12例患者的皮瓣血供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23.08%,另20例患者术后皮神经吻合成功,吻合成功率为38.46%。结论皮瓣修复术对手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对患者手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吴亮 《现代保健》2012,(6):101-102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转移术在阴茎整形中的应用。方法对需阴茎再造2例、美容增粗4例及软组织缺损修复的22例患者于下腹壁植入扩张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转移来完成阴茎整形手术。结果发生扩张器植入切口感染2例,脂肪液化1例,皮瓣转移后坏死1例,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皮瓣转移后坏死患者行二次植入扩张器及皮瓣转移术成功。术后随访1年,28例患者对转移后的皮肤色泽、质地、阴茎外观均满意,无其他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皮瓣转移术是对阴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与重建、阴茎再造、美容增粗等整形手术中提供所需皮肤软组织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无其他部位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术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对124例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皮瓣转移切口"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对切口错位缝合。结果全部患者淋巴结清扫满意,有10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对照以往我科同期别乳腺癌患者143例,行传统手术后有皮瓣坏死者68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皮瓣转移术可有效降低皮瓣缝合张力,从而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在眼睑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在眼睑缺损修复中应用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睑裂长度差及睑裂高度差改善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皮瓣全部成活,经换药,治疗痊愈72例,术后因为皮瓣略显臃肿或者切口痕迹开展2次手术8例,术后功能均无障碍,随访至少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在眼睑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本研究为拓宽眼轮匝肌蒂推进皮瓣在修复手术中的应用范围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odified Kugel补片在成年人脐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对14例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无张力修补成年人脐疝,术后切口充分引流并使用腹带进行加压包扎.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局部皮瓣坏死1例,给予凡士林油纱覆盖换药,皮瓣坏死液化后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后3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切口皮下积液1例,给予切口充分引流,术后3周愈合.12例随访21~47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成年人脐疝修补术中使用Modified Kugel补片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术在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25例鼻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矫正。结果 25例患者游离皮瓣均理想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早期皮瓣稍肿胀,术后4个月,肿胀基本消失,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年后无1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结论游离皮瓣修复术操作简单、疗效理想,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跟腱外露创面的处理.方法 2002年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7例跟腱修复或延长术后因局部软组织坏死致跟腱外露患者.跟腱开放性损伤术后9例,跟腱闭合性损伤术后5例,跟腱延长术后3例.伴跟腱缺损4例.跟腱外露3周以内12例,3-12周4例,13个月1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13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3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例;皮瓣大小:3 cm×4 cm-8 cm×11 cm.结果 术后2例皮瓣边缘出现少许黄色分泌物,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也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无破溃,色泽、弹性好,两点辨别觉为10-20mm.结论 跟腱外露创面应尽早应用皮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研究眼周整形美容术后使用冷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本眼院行部整形形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冷疗法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VAS、SAS和SDS评分,统计患者术后创口肿胀消失和创口愈合时间,并依照实际情况来观察两组病患眼周是否就会出现青紫、创口感染和恶心呕吐等各项术后不良反应的现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眼局部肿胀消除时间(2.42±0.93)d和创口愈合时间(7.95±2.8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62±2.27)d和(16.09±4.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周整形美容术后使用诊疗法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会发生很多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局部旋转皮瓣法在面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用局部旋转皮瓣法对我科收治的64例面部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面进行修复。结果:64例患者局部旋转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面部器官无移位,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切口瘢痕不明显,外观效果满意。结论:面部局部旋转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围手术期短,可作为修复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7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肿块均完全切除;单侧乳房最多2个切口,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疤痕不明显;术后除偶有出现皮瓣下积血,不增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最长随访2年,乳房外形无改变,无乳头、乳晕区皮肤感觉异常。结论:乳晕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方法简单可行;掌握相关的麻醉和手术技巧可达到与传统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和I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房角开放大于1/4象限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小切15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虹膜根切术,对照组进行小切15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早期及6个月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等情况,统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早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个月后,因眼压升高造成视力下降者,实验组2只眼,对照组3只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效果均良好,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临床上运用人工真皮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因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进行人工植皮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植皮部位皮片存活状况,皮片的外观、质地和瘢痕生长状况,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接受植皮治疗后,皮片全部存活,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人工真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48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均达80%以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手术后随访3~6个月,I级10例,II级14例,III级10例,IV级4例,V级2例,VI级8例。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情严重,但是高龄不是手术禁忌,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胸腰椎AF钉取出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对78例胸腰椎AF内固定术后患者,在随机状态下36例采用微创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41岁。取内固定手术距内固定手术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过程经准确定位后,微创取出。传统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6~72岁,平均40岁。结果:微创以及传统组均获得2月随访,两组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截瘫等并发症。微创组在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微创胸腰椎AF取出术与传统的内固定取出方法相比是一种简单实用易掌握的办法,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此方法出血少,创伤小,恢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探讨持续监测及改进效果,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查阅病例、床旁观察、换药观察、成员随访的监测方法 ,对2013年1—6月某院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SSI目标性监测,并与2010年同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13年1—6月和2010年1—6月两次监测周期各发生1例SSI,SSI率分别为0.2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013年1—6月,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为0.20%,低于2010年的27.21%;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符合率达100%,高于2010年的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SSI目标性监测有助于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降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并不会增加Ⅰ类切口SSI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对眼部刺激症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30例(60只眼)接受飞秒激光手术的患者,右眼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立即滴用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为试验组,左眼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不滴用任何眼液为对照组。观察左、右眼在等待气泡吸收的15分钟内,眼部刺激症状的表现程度。结果两组在眼部刺激症状表现程度上有明显差异,试验组30只眼中0级无眼部刺激反应的21只眼,占本组的70%;1级轻度反应8只眼,占本组26.6%;2级中度反应1只眼,占本组3.3%;对照组30只眼中0级无眼部刺激症状的4只眼,占本组13.3%;1级轻度19只眼,占本组63.3%;2级中度7只眼,占本组23.3%。两组进行fisherexacttest,P〈0.05。结论 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控制眼前节炎症消退,降低角膜敏感性,具有镇痛、消炎、抗敏感作用。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认为0.5%酮咯酸氨丁三醇滴眼液可有效缓解和抑制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的眼部刺激症状,有助于准分子激光切削时患者与医生的配合,提高手术效果,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颊粘膜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9月应用面动脉-颏下动脉供血的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9岁至8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理类型:高分化鳞癌9例,中分化鳞癌2例;T1N0M0 2例,T2N0M0 6例,T3N0M0 3例,皮瓣大小为7cm×4cm~12cm×5cm。结果 11例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10例患者颊部、颈部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一周出现口底颌下瘘,经换药处理后颈部创面愈合。患者颊部缺损修复形态良好,患者语音、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面瘫等继发功能障碍,术后无明显张口受限,术后术前对比未见明显颌面部畸形,术后随访1a~2a,颊部及颈部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岛状肌皮瓣血供明确可靠,制备方便,适宜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采用乳房整形技术对乳腺癌病患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经验和手术之后的美容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1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的手术方式是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患108例,其中60例在保乳手术过程中采用了乳房整形方法,分析60例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体检测量方法和满意度调查表的形式对手术之后的乳房的美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置处于上象限的病患35例,处于下象限的病患15例,处于中央区的病患10例。手术切口采用方式单切口的病患27例,双切口的病患33例。切除肿瘤之后乳腺修复方法主要有:采用残留腺体直接缝合的方法10例,采用乳腺组织腺蒂瓣转位的方法35例,采用局部皮瓣方法10例,采用双环缩乳方法的6例,采用背阔肌肌瓣方法的4例。结论选择时机合适的乳腺癌病患采用乳房整形进行保乳手术方法治疗,安全并且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小腿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或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根据创面设计相应小腿局部转移皮瓣,并对创面进行修复。结果:30例全部得到随访,2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部分成活。临床疗效:优22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局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且对供区的功能影响小,是小腿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外伤性眼外肌麻痹患者45例(45眼),随机分为A组(复方樟柳碱治疗组)24例和B组(常规治疗组)21例,A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皮下注射治疗,B组常规应用激素、扩管和营养神经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例眼位及眼球运动的恢复情况,复视消失时间等。结果 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局部注射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能明显提高治愈率,且操作简单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