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眼球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视力不能矫正到正常者称为弱视(amblyopia)。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导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弱视是儿童发育期的常见眼病。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关系的关系。方法选择屈光不正患儿258例503眼,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其弱视、斜视的发生情况。结果 258例503眼中发现弱视56例112眼占22.3%;斜视18例36眼占7.2%。屈光度数<±3.00DS者轻度弱视发生率较高,±3.00~±6.00DS者中度弱视发生率较高,>±6.00DS者重度弱视发生率高,远视与远视散光共同性外斜视发生率高,近视与近视散光共同性内斜视发生率高。结论斜视、弱视、屈光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屈光不正可能是导致斜视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应该提高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认识,对儿童屈光不正做到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弱视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病,由于视力低下,无双眼单视功能,更无完善的立体视,升学就业受到限制,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规定的弱视标准选择病例〔1...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弱视斜视在视觉临床研究中也有了新的突破。我院眼科于1985年进行了视力普查,并开始了弱视斜视的治疗,2002年我院开展了弱视斜视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52眼)弱视患儿进行遮盖、红闪、后像、光栅、光刷、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屈光不正患儿给予戴镜矫正、斜视患儿行斜视矫正术、形觉剥夺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或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行综合训练。结果痊愈28眼(54%),基本痊愈9眼(17%),好转10眼(19%),无效5眼(10%)。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轻、中度弱视治疗效果优于重度弱视,黄斑中心及旁中心注视疗效优于周边注视。结论用综合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这部分患儿应积极治疗而不应放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5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55例(90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79眼)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弱视的类型、弱视程度、弱视注视性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显示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较好,而斜视性弱视疗效较差。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中心注视者疗效较好,旁中心注视者疗效差。结论:在西医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1067例学龄儿童斜视弱视筛选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兰州市学龄儿童的斜弱视人群构成比及视力特征;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部5.6~12.9岁学龄儿童1067名,进行斜弱视筛选的调查研究,具体调查项目包括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立体视觉.统计方法采用大样本计数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纳入课题研究的1067名学龄儿童中,检出屈光不正患者198人,其中近视142例,远视56例.弱视95例,其中近视性弱视21例,远视性弱视45例,非屈光不正性弱视29例.所有弱视发病者中,本次检查首次发现者34例,占35.79%.斜视儿童12例,内外斜视分别为5例、7例.结论兰州市学龄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及斜视漏诊率与同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国外同年龄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弱视主要表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相似文献   

8.
李丽 《中医临床研究》2012,(17):57+59-57,5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屈光矫正对学龄前弱视儿童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62例儿童弱视资料整理,屈光不正性弱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42例,斜视性弱视38例,所有儿童均采用散瞳后配戴矫正眼镜,3~6个月复查1次,根据视力、眼位、弱视类型等情况每半年到1年重新验光调整眼镜。结果:本组共262例,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率38.78%,近视性弱视治愈率50.28%,散光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治愈率85.62%和87.38%。结论:不同类型的屈光矫正,治疗效果对弱视儿童疗效差异很大,与弱视的程度、配戴达到最佳视力的配镜度数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内关于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及疗效报道较多 ,有关治疗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各家都一致认为 4~ 6岁疗效最好 [1] ;至于大龄儿童弱视治疗报道较少 ,在临床工作中 8岁以上儿童弱视并不少见 ,尤其是农村患者多在 8岁以上就诊 ,从 1994~ 1997年笔者采用 SZS闪烁增视仪治疗大龄儿童弱视 4 7例 59眼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龄儿童弱视患者 4 7例 59眼 ,男2 1例 2 6眼 ,女 2 6例 33眼 ;8~ 10岁 2 6例 31眼 ,11~13岁 2 1例 2 8眼 ;斜视性弱视 2 1眼 ,屈光不正性弱视12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 2 6眼 ,轻度弱视 15眼 ,中度弱视 35…  相似文献   

10.
<正>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影响着儿童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我国的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43%。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斜视,其次是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弱视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危害儿  相似文献   

11.
儿童弱视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视是眼球无器质性病变 ,而矫正视力低于 0 .9,而斜视不仅外观上异常———眼位偏斜 ,而且常伴有弱视和双眼视功能异常 ,所以弱视与斜视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密切关系 ,要想得到功能治愈必须在儿童期治疗 ,治疗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笔者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9月对我院的斜弱视儿童 1137例进行康复训练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37例中 ,3~ 6岁者 6 2 5例 ,其中弱视 5 2 6例、斜弱视 99例 ,共 115 9只眼 ;7~ 10岁者 35 8例 ,其中弱视 32 1例、斜弱视 37例 ,共 6 88只眼 ;11~ 15岁者 15 4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潜在病因及发现途径。方法:对64例3~6岁弱视儿童就诊原因进行调查,并对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弱视儿童中经学校体检发现异常者39例占60.94%,父母发现异常者20例占31.25%,其他原因5例占7.81%。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59例占92.18%,斜视性弱视5例占7.82%。结论:学校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视光门诊散瞳验光,是发现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气功点穴“三感疗法”矫治视力的探讨 北京天桥医院屈光门诊郭宏俊近年来,少年儿童的斜视及弱视的发病率实为惊人。我国弱视治疗中心,根据国内各地普查的结果,弱视的患病率为2.83%,斜视则为1%左右、我国有三亿多儿童,估计约有一千万弱视,其中包括三百多万斜...  相似文献   

14.
影响弱视儿童疗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弱视儿童疗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88例弱视儿童进行矫正、遮盖疗法及增视训练等综合治疗,将基本治愈作为对照组,无效及进步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家长弱视的相关知识、家长文化程度、学校老师是否参与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88例弱视儿童治疗1~3 a(15.6±5.8)个月,基本治愈139例。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大、弱视程度重、斜视性弱视、家长弱视的相关知识认知一般、文化程度低、学校老师未参与治疗等(P均<0.05),与性别构成无关(P均>0.05)。结论弱视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开展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对弱视患儿必须进行正规的视力检测和验光;开展弱视知识健康教育;追踪治疗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弱视,俗称为懒惰眼,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于1985年的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弱视的定义,1996年修改为: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列为弱视。此病可以发生于一眼或双眼,多发生在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是影响儿童双眼单视功能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可导致立体视觉丧失。  相似文献   

16.
梅花针叩刺配合耳穴贴敷治疗儿童弱视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起,我们运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程红锋副主任医师独创的“特定经穴活血通络液渗透加梅花针叩刺配合耳穴增视丹贴压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三类共45例儿童弱视患者。经临床观察,患眼视力提高迅速,治疗效果稳定,无任何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视功能,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功能训练,在临床中经常发现一些家长对需长时间进行治疗而收效较慢的治疗过程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性地对一些弱视家长进行有关弱视方面的教康宣教,从而提高家长对弱视儿童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视功能。通过对96例患儿及家长进行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弱视病因主要与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及形觉剥夺等因素有关。弱视的危害不仅在于视力低下,而且还缺少完善的立体视觉。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弱视发病率1%-5%,平均2.8%,,保守估计有780多万儿童患有弱视。  相似文献   

19.
王荣  姬随平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116-117
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常见病,据统计患病率为学龄前儿童的1.3%~3.0%.其直接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而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几个月到6岁.当孩子10多岁再治疗,弱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此时若再做斜视手术,就不能达到美容的目的了.故弱视儿童的早期合理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弱视是儿童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眼病,儿童近视性弱视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如在患儿视觉发育期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临床上关于近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意见较一致,从其治疗效果方面分析,并不十分理想,临床上对于其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察。今对弱视及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