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患者 男,8岁。1987年4月26日被高压电击伤入院。检查:双腕掌侧正中烧焦,中心部裂开。皮下组织坏死。正中神经,肌腱外露,左腕部创面4×3cm,右腕部创面2×3cm,均为Ⅲ°烧伤。3天后,在全麻止血带下,行左腕部切痂、探查术。见掌长肌腱烧焦而切除;正中神经约3cm  相似文献   

2.
第2、3腕掌关节脱位合并小多角骨脱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24岁.2000年1月13日被汽车撞伤,身体前扑跌倒,左手掌触地,致左腕部疼痛、肿胀3h入院。查体:左腕部高度肿胀、畸形,屈伸障碍.压痛明显。X线片显示:左腕小多角骨脱位至第3掌骨基底的背侧.头状骨骨折.第3-5掌骨基底部骨折.第2、3腕掌关节脱位。诊断:左侧第2、3腕掌关节脱位,小多角骨脱位并头状骨骨折.第3-5掌骨基底部骨折(图  相似文献   

3.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5~57岁,平均32.7岁。机器绞伤8例,压砸伤7例,挤压伤2例,热压伤1例,虎口挛缩组织切除后7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创面部位:虎口7例,腕掌侧2例,手背15例,手掌尺侧小鱼际部1例。创面范围3 cm×3 cm~9 cm×7 cm。除虎口挛缩患者择期手术外,其余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 h~11 d,平均5 h。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3.5 cm×3.5 cm~10.0 cm×8.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2周1例皮瓣以远1/3发生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虎口挛缩患者术后30 d开大虎口夹角度≥50°,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9月,收治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28.5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12例,爆炸伤5例,感染引起局部坏死3例。拇指14例,示指3例,中指3例。17例外伤创面有不同程度污染,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6h;3例感染创面发生局部皮肤坏死,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5~53d。创面缺损范围3.0cm×2.0cm~3.5cm×2.5cm。术中采用大小为3.5cm×2.5cm~4.0cm×3.0cm的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供区植皮修复。结果 1例术后2d因动脉危象导致皮瓣坏死,行邻指指固有动脉侧方皮瓣移位修复后成活;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1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手指外形、质地较好。末次随访时示、中指掌指关节屈曲达80~90°,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达80~100°,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达20~30°;拇指指间关节屈曲30~80°;对指、对掌功能不受限。供足行走正常。结论 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具有质地结构相似、精细感觉恢复优良、不需二次整形等优点,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院收治2例电击伤软组织缺损病人,1例左手电击伤经2次足背皮瓣移植修复,1例上臂电击伤胸脐皮瓣移植修复,2例全部成功.1临床资料例1,男,11岁,左手误触380伏电线被击伤入院.查体:左手肿胀;远侧掌横纹至2~5指近节指骨中段有3cm×5cm皮肤烧伤区,手背及手腕掌侧分别有3cm×4cm、2cm×3cm烧伤区,中环指发紫屈曲.伤后 7天行手掌清创取 4cm×6cm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腕清创植皮,术后皮瓣成活中环指血运改善,但手腕及手指创面组织坏死加深,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例手指掌背侧联合缺损患者,根据患指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于足部设计足背动脉并联皮瓣进行修复,供区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5 cm~3.5 cm×4.5 cm,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5 cm×2.5 cm~4.5 cm×5.0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及植皮均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创面均甲级愈合,并获6~21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患指外形恢复满意。供足外形恢复满意,未见不适症状、瘢痕挛缩、皮肤破溃以及溃疡形成,供足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设计足背并联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血供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远端蒂掌背动脉皮瓣在手指创面覆盖中的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2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骼外露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15~58岁,平均32.5岁.创面面积为2 cm×1 cm~5 cm×4 cm,平均4 cm×3 cm.设计以远端血管为蒂的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创面.皮瓣解剖层次位于皮下,远端部分带深筋膜包含皮支,皮瓣远端设计成"泪滴状"皮桥,做成远端隧道的顶,以减轻隧道对皮瓣蒂部血管的压力.皮瓣切取面积3 cm×2 cm~6cm×5 cm,平均切取面积5 cm×4 cm.供区创面采用全厚植皮覆盖.结果 27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手指创面覆盖满意,供区植皮成活良好.结论 采用逆行掌背动脉皮瓣可以修复手指任意部位的创面,且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由于不牺牲主要血管,临床上广泛用于修复手部创面。我们在既往12例此类手术中,曾有7例出现了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坏死率达58.3%。从2000年3月至今,在手术中我们采用充分游离血管蒂,吻合贵要静脉,供区创面植皮等方法[1],治疗9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1~52岁,平均36岁。爆炸伤3例,挤压伤5例,烧伤1例。手掌皮肤缺损5例,手背皮肤缺损2例,虎口挛缩2例。皮瓣面积7cm×5cm~12cm×6cm。1.2手术方法1.2.1游离血管蒂:皮瓣基部掌侧纵行切开,于尺侧腕屈肌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15例拇、示指不规则创面。男11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1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切除术后6例,病程2~25年,平均7.5年;机器绞伤9例,病程14~30d,平均20d。拇指8例,创面均位于掌侧,呈菱形3例,C形1例,不规则4例;创面范围为4.5cm×3.0cm~5.5cm×4.5cm,采用顺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5cm×3cm~6cm×5cm。示指7例,创面均位于背侧,2个创面3例,不规则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1.0cm×0.5cm~2.2cm×2.0cm,采用逆行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2cm×0.5cm~3.0cm×2.2cm。供区采用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顺行皮瓣两点辨别觉5~7mm,逆行皮瓣9~10mm。拇指恢复对指、对掌功能,示指伸屈功能无障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示指总主动活动度,获优14例,良1例。供区直接缝合者遗留一线状瘢痕,虎口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第1掌背动脉蒂网状供血分叶皮瓣修复拇、示指不规则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6岁。2001年1月30日,因操作不慎左前臂腕掌部被机床轧断,伤后6h到我院急诊。局部检查:左前臂从腕上8cm完全离断,腕一处及掌部三处呈“V”形离断,仅腕部及掌部的掌侧小部分组织相连。平腕关节背侧,手背从虎口斜向第5掌骨基底,手背中部从桡侧到尺侧,平掌指关节从第二到第叫掌指关节等四处“V”形离断。手指的感觉、运动和血运完全丧失。X线片显示:尺桡骨于桡腕关节近5cm处骨折;人多角骨、月骨、第1-5掌骨、示指近节指骨骨折。诊断:左前臂绞轧伤完全离断。  相似文献   

11.
许洁  赵东宝 《中国骨伤》2008,21(10):798-799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的患者日益增多。本文采用骨化三醇与仙灵骨葆联合治疗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性疼痛,经临床系统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至2003年用将脉络宁复合液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6例,其中210例完成了36个月远期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经久难愈而且易复发的特点。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土黄连液联合抗生素灌注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为特殊,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6526例,其中20岁以下68例(1.04%)。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到随访的42例,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探讨其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手术加补阳还五汤治疗肘尺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文龙  程春生 《中国骨伤》2009,22(3):224-225
肘尺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又称肘管综合征,是尺神经在肘后的肘管内受到卡压、牵拉、摩擦或慢性损伤而引起手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证候群,是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前臂及手部疼痛,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感觉障碍,手部小肌肉(以第1骨间背侧肌为主)萎缩、无力等。因尺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手内在肌,主管手部精细动作,损伤后功能极不易恢复,故对本病的正确认识及早期诊治非常必要。虽然现在对其治疗有许多方法,但我科从1996年至2007年,在手术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外侧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明宇  白玉  杨萌 《中国骨伤》2009,22(8):635-636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远折端与近折端骨茬相对,形成“背靠背”畸形,单纯牵引手法复位常常导致失败,给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错位。一些医院直接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20.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4例,砸伤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8例,颅脑、胸腹损伤6例。其中胫骨近端损伤7例,胫骨干损伤17例,胫骨远端损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2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