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副反应及护理。[方法]10例在我院诊断为MM病人接受硼替佐咪皮下注射并联合地塞米松进行化疗,给药前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化疗过程中评估病人疗效,并密切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且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结果]10例病人中2例达完全缓解,6例达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1级周围神经病变3例,11级为1例,未见111级以上的周围神经病变。所有病人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硼替佐咪皮下注射治疗MM用药简便,疗效可靠且降低了重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致外周神经病变的概率,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26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治疗,1.75 mg次/,于第1,4,8,11天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40 mg/d,连续口服1~4 d;加或不加表柔比星20 mg,静脉滴注,1~4 d。21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若有疗效或病情稳定则再连续应用2~4个疗程;若病情发展,则停止治疗。结果:可评价病例24例,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3.3%(2疗程)、100%(4疗程)。外周神经病变多为Ⅰ~Ⅱ度,未见Ⅳ度,随疗程增加发生率升高,严重程度亦增加,治疗2个疗程后4.2%出现Ⅲ度病变,4个疗程后42.9%出现Ⅲ度病变,给予营养神经药物、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Ⅲ度症状者停药后较长时间逐渐缓解。结论:应用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病变的概率较高,用药后应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李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00-1901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案治疗MM 11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骨髓抑制7例,神经毒性反应2例,转氨酶升高2例。结论临床使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M时,应及时发现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治疗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天,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d,第1,2,3,4,8,9,10,11天,11天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4-28天;结果:28例患者化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血液系统毒性,严重皮肤反应,以及与护理相关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比静脉注射后轻;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做好化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对于提升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节约住院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比沙利度胺更能提高患者的PFS率(硼替佐米12、24个月的PFS率为100%、88. 89%;沙利度胺为72. 31%、47. 54%)和OS率(硼替佐米18、24、30个月的OS率为100. 00%、88. 89%、80. 00%;沙利度胺为91. 52%、83. 63%和72. 90%)。此外,硼替佐米对于年龄≥65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遗传学改变、髓外病变、肾功能异常、低血清游离轻链比、高β2-微球蛋白、贫血、LDH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在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患者的PFS时间比沙利度胺长。就2年OS率而言,若患者存在高龄、肾功能异常和髓外病变,硼替佐米2年OS率高于沙利度胺且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沙利度胺,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硼替佐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谭怡 《华西医学》2014,(4):637-640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时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月,对2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案进行治疗,给药时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做到准确给药,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26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进展,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操作方便,患者痛感小,通过正确的给药方法,准确的给药剂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药物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曹翠红 《天津护理》2013,(5):443-44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由于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产生溶骨性病变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硼替佐米是一种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达到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1,2].但硼替佐米诱发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tthy,BIPN)也日渐增多[3],我科于2011年4月收治1例MM患者,在第2次应用硼替佐米靶向治疗后出现4级周围神经病变及尿潴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为3级周围神经病变后出院,部分生活自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7.5(40~77)岁。在为期3周的疗程内给予硼替佐米3.5mg静脉注射,第1,8天或1.3mg/m^2,第1,4,8和11天。每次使用硼替佐米之前给予地塞米松30~40mg静脉注射。每例患者接受1~4个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标准观察疗效,并按NCICTCAE(第3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6个月,14例(87.5%)患者对治疗有效,其中7例患者接近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轻微反应,2例无变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存16例患者中,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或呕吐,3例出现便秘,3例发生严重腹泻,有8例血小板减少,另有3例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后均获缓解。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一种对复发、难治性MM的新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硼替佐米(万珂)作为近年来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突破,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在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护理工作带来些许挑战,因此,本综述将会简要介绍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通过一般护理,支持教育以及不良反应的治疗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淋巴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10例入组硼替佐米临床实验的患者,用药前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用药后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应对.结果 10例入组患者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经过精心护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 进行周全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缓解硼替佐米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20例病人有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轻微反应。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疲乏、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带状疱疹。[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加强不良反应的护理能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硼替佐米剂量的PA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AD方案治疗的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硼替佐米1.3mg/m~2静脉注射(d 1、d 4、d 8、d 11)+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4)+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4、d 8~11)治疗20例(PAD 1组);硼替佐米1.6mg/m~2静脉注射(d 1、d 8、d 15)+表阿霉素20mg静脉滴注(d 1、d 8、d 15)+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d 1~2、d 8~9、d 15~16)治疗12例(PAD 2组)。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化疗3~6疗程。比较两组MM患者完成3个疗程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PAD 1组总有效率为80.0%,PAD 2组为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D 1组带状疱疹(30.0%vs 0%)患者多于PA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 1组与PAD 2组胃肠道反应(20.0%vs16.7%)、周围神经炎(25.0%vs 16.7%)、粒细胞减少(15.0%vs 16.0%)、血小板减少(10.0%vs 8.0%)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治疗与硼替佐米1.3mg/m~2每周2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疗效相似,且硼替佐米1.6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的PAD方案不良反应更少,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例复发、难治MM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8.6(38~75)岁.在为期3周的疗程内第1、4、8和11天给予硼替佐米1.0~1.3mg/m2次静脉注射,第1~4天予地塞米松40mg静脉滴注.患者分别接受2~6个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标准观察疗效,并按NCICTCAE(第3版)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4例患者对治疗有效,其中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不良反应方面,1例出现腹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2级周围神经病变.1/5例出现2次血小板减少,分级分别为4级和3级.2例发生短暂的2~3级白细胞减少,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一种对复发、难治MM的新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系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肾功能损害是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20%~50%患者确诊时已存在肾功能衰竭[1].这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影响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硼替佐米是一种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国外有研究报道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MM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3].但是国内有关硼替佐米治疗MM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1月以来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了部分合并肾功能衰竭的MM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硼替佐米对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进行维持治疗的疗效、生存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5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收治的25例初治/复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维持治疗,其用法为硼替佐米1.3 mg/m2,地塞米松20 mg,每程d 1、8、15、...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P(马法兰+泼尼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地塞米松)等,但上述方案治疗起效慢,完全缓解率低,反应持续时间短[1],临床疗效不尽人意.2009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MM诊治指南中将硼替佐米推荐为MM的一线用药[2].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其在MM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为了进一步观察硼替佐米治疗MM患者的疗效,我们将39例MM患者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带状疱疹和周围神经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采取对症护理,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硼替佐米整个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集束化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分级评估、调整硼替佐米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改进注射流程、尽早使用神经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