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上海地区健康老人血清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明  俞欢  黄志坚  李勇 《检验医学》2006,21(4):333-336
目的 了解上海老年健康人群的氨基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和非老年人群及其他国家地区的老年人群作比较。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体外定量检测98名健康老人血清中的NT-proBNP,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98名健康老人NT-proBNP(中位值)为53.25ng/L。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肌酐与NT-proBNP的关系较密切。结论 60岁以上老人建议界值定为120ng/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N-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参考范围。方法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900名,按性别各分为<45岁、45~64岁、>65岁3个年龄组。分别抽取静脉血3ml,监测NT-proBNP值。结果江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NT-proBNP的参考值在<65岁人群女性组为<105 ng/L,男性组为<75 ng/L,>65岁的女性组为<215 ng/L,男性组为<144 ng/L;女性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江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的NT-proBNP水平较国外人群低,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比亦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兰州市居民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参考值范围,并测定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85例健康男性和178例健康女性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建立NT-proBNP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NT-proBNP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341,P0.001)。女性NT-proBNP平均水平(145.7±42.3)ng/L明显高于男性平均水平(108.6±46.6)ng/L,P0.05。以第95位数为参考值上限,NT-proBNP界值定为女:65岁(200ng/L);65~75岁(300ng/L);75岁(500ng/L)。男:65岁(150ng/L);65~75岁(200ng/L);75岁(500ng/L)。结论年龄、性别、地域是影响血清NT-proBNP水平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域设立NT-proBNP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藏族表面健康人群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体检的成都地区藏族人群42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成都地区汉族人群42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中不同性别、年龄体检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为65.23(35.39,118.60)ng/L,高于对照组的26.52(10.44,52.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女性的NT-proBNP水平为86.13(53.04,155.70)ng/L,高于男性的45.21(22.21,75.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藏族表面健康人群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汉族表面健康人群,且藏族表面健康人群中女性NT-proBNP水平高于男性。建议建立藏族表面健康人群合适的参考区间,如果使用厂商推荐的参考区间评估心脏功能时,应注意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表面健康人群N-端B型钠尿肽参考范围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岛市表面健康人群N-端B型钠尿肽参考范围.方法 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450名,按性别各分为<45岁、45~64岁、>65岁3个年龄组.分别抽取静脉血3ml,采用Roche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和美国产全自动酶标仪监测NT-proBNP值.结果 青岛市表面健康人群NR-proBNP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NT-proBNP的参考值在<65岁人群女性组为<105ng/L,男性组为<75ng/L,>65岁的女性组为<215ng/L,男性组为<144ng/L;女性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青岛市表面健康人群的NT-proBNP水平较国外人群低,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比亦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楽N末端B型脑納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STEMI患者315例,根据入院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NT-proBNP66ng/L组164例和NT-proBNP66ng/L组15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a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发生情况及病死率,Cox回归分析多变量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住院期间NT-proBNP66ng/L组MACE发生率(31.8%)、病死率(19.2%)高于NT-proBNP66 ng/L组(18.9%、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出院后3 a NT-proBNP≥66 ng/L组累积MACE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NT-proBNP66 ng/L组;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4级(RR=0.961,95%CI:0.928~0.996,P=0.027)、NT-proBNP(R=1.001,95%CI:1.000~1.001,P=0.016)与STEMI患者出院3a内发生MACE相关;NT-proBNP为257.5 ng/L时,其预测STEMI患者出院后3a发生MACE的灵敏性为50.0%,特异性为86.7%。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MACE相关;检测血浆NT-proBNP对STEMI的长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联合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2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晨起时抽取其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0 ml,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不同病变支数与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间关系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与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间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sCD40L(10.54±1.04)ng/ml、NT-proBNP(700.85±631.6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46±0.61)ng/ml、(57.35±37.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NT-proBNP(831.28±514.11)n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468.02±414.09)ng/L、三支病变组NT-proBNP(1213.51±511.51)ng/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sCD40L相互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血清sCD40L(11.44±0.87)ng/ml、NT-proBNP(1050.74±747.86)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10.41±1.02)ng/ml、(610.74±576.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其表达水平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有效诊断、评估患者病情,预测病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表达及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老年HFpEF患者90例为HFpEF组,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老年患者79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血清CysC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action,LVEF);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CysC与血浆NT-proBNP、LVEF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诊断HFpEF的效能。结果HFpEF组血浆NT-proBNP[2 145.00(863.75,4 493.25)ng/L],血清CysC[(1.84±0.83)mg/L]、肌酐[(107.04±56.81)μmol/L]、尿素氮[(7.96±3.94)mmol/L]、尿酸[(429.93±132.14)μ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1.00(63.00,132.00)ng/L、(1.20±0.43)mg/L、(75.50±22.76)μmol/L、(5.63±1.75)mmol/L、(343.13±99.94)μmol/L],LVEF水平[(55.31±7.89)%]低于对照组[(65.78±3.79)%](P0.05);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CysC、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降低(P0.05);校正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因素后,血清CysC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336,P=0.002),与LVEF呈负相关(r=-0.214,P=0.048);血清CysC为1.345mg/L时,诊断HFpEF的AUC为0.761(95%CI:0.688~0.834,P0.001),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74.7%。结论老年HFpEF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人群,且其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对HFpEF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汉华  阳维德  郑萍  罗秀锋  李静  潘宏彬  屈妍  陈锋 《临床荟萃》2010,25(22):1939-1942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治疗方式分为急诊介入组(45例)、药物治疗组(15例),其中急诊介入组又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分为心肌灌注良好组(35例)和心肌灌注不良组(10例),均入院后即刻、发病后24小时、发病后3天和7天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NT-proBNP,同时各组在发病后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NT-proBNP数值的差别以及发病后7天NT-proBNP与LVEF的关系.结果 ①3组患者入院后即刻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各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发病后24小时、3天、7天各时间点比较,心肌灌注良好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肌灌注不良组(598.3±216.5)ng/L vs(950.1±215.8)ng/L,(453.2±147.8)ng/L vs(1 439.8±325.7)ng/L,(332.6±125.1)ng/L vs(1 249.9±406.4)ng/L(均P<0.05),心肌灌注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②发病后7天时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82,P<0.01).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期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其NT-proBNP水平;发病7天时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是心肌灌注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老年脓毒血症患者36例,依据病情分为脓毒血症组15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3例,脓毒性休克组8例。比较3组入院后NT-proBNP、PCT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NT-proBNP、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记录患者28d生存情况。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NT-proBNP、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 898.32±479.17)ng/L、(13.67±3.14))μg/L、24.66±3.54,脓毒性休克组分别为(4 733.58±1 022.35)ng/L、(18.55±6.35)μg/L、28.15±3.22,均高于脓毒血症组[(1 071.84±101.69)ng/L、(7.17±1.92)μg/L、20.10±2.82](P0.05),脓毒性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P0.01);死亡患者NT-proBNP[(4 978.22±1 012.35)ng/L]、PCT[(19.16±7.14)μg/L]及APACHEⅡ评分(28.21±3.08)高于存活者[(2 144.25±967.65)ng/L、(14.95±3.07)μg/L、25.20±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T-proBNP(r=0.465,P=0.029)、PCT(r=0.641,P=0.002)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和PCT可作为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其值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卒中负担国。随着卒中医疗质量的进步,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卒中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在卒中教育、研究和护理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提升、溶栓及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国卒中建设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中国卒中管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抗Hp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54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Hp治疗方案1、4C-UBT结果等,分析其感染率及治疗效果。对调查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抗Hp的患者中14C-UBT阳性率为53.7%,经抗Hp的患者中14C-UBT的阳性率为25.9%(P〈0.001)。在70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4例(20%)患者经过2次或2次以上抗Hp治疗,治疗方案以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治疗为主。4周后随访,77.1%患者14C-UBT转阴,其中19例患者在8周以后复查,其阳性率较低(15.8%)。7例四联治疗患者Hp全部根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C-UBT的结果与抗Hp的次数和处方医师是否是消化科医师显著相关(P〈0.05)。29.6%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常用的抗Hp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在77.1%左右,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患者的再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碘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中碘的存在形态。 方法 采集部分高碘地区的水样,采用碘-淀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法鉴别水中碘的形态和测定水碘含量。 结果 在172份水样中,161份以碘离子(混含少量的碘分子)形态存在,10份以碘酸根和碘离子混合形态存在,1份以单纯的碘酸根形态存在。 结论 我国高碘地区存在碘离子和碘酸根两种形态的高碘水源,碘离子是主要存在形态,其次是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形态,单纯的碘酸根形态较少。在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的水源中,碘酸根为主要形态。尚未发现以高碘酸根形态存在的水源。  相似文献   

20.
兔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 n=10 )行盲肠探查术 ;脓毒症组 ( n=10 )行盲肠结扎加穿孔术 ( CL P)制备脓毒症模型。两组均经右侧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每隔 1h测量 1次左室收缩峰压 ( L 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 dt 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 dt m ax) ;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 I( Tn I) ,设术后 0、1、2、3和 4共 5个时间点。结果 脓毒症组动物CL P术后 1h即出现 L VSP、 dp/ dt max、 dp/ dt m ax较基础值均明显下降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血清 Tn I水平均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进一步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兔脓毒症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表现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