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基因组DNA的提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及其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方法对白花蛇舌草不同部位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吸光度测定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白花蛇舌草的不同部位中完整基因组DNA的含量不同,而且其DNA指纹图谱也不一致.结论提取出完整的DNA是使下一步工作有意义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及黄酮具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并对二者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提取纯化工艺进行归纳总结。尽管迄今对白花蛇舌草黄酮和多糖药效及提取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多以黄酮或多糖单一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对白花蛇舌草发挥药效的机理探索尚不够深入,对其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指标较为单一。本文结合肠道菌群的吸收代谢、药物结构与发挥药效的关系多角度推测其作用机制,展望以多指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花蛇舌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白花蛇舌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热水回流提取法(料水比1∶31.26,84.71℃下提取2.07h,提取2次)从白花蛇舌草(HDW)提取的多糖为材料,通过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总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测定等体外抗氧化试验来评价白花蛇舌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总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能力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1mg/mL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82.66%;1mg/mL多糖的总的抗氧化活性在695nm下吸光值为1.641;1mg/mL多糖的还原能力在700nm下吸光值为0.773。结论:白花蛇舌草多糖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体外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油的成分,了解不同产地药材挥发性成分的差别,为白花蛇舌草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挥发油,测定其挥发油出油率,并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挥发油出油率为0.25%~0.30%;分别检出24~28个化学成分,其中广东产白花蛇舌草含主要成分16个,江西产白花蛇舌草17个,广西产白花蛇舌草14个.结论广东、江西、广西白花蛇舌草挥发油出油率基本相同,但化学成分有所差异;挥发油成分以脂肪酸及脂肪酸酯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杨俊  许军  刘燕华  杨悠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02-1403
目的 找出白花蛇舌草中抗乙肝病毒(RBV)的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方法 选取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及分离单体进行抗乙肝病毒体外活性测试.结果 从白花蛇舌草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提取得到6个化合物;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半数毒性浓度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6.4μg/ml和396.2μ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3.40和2.03.结论 乙酸乙酯提取物属于低毒有效部位,其抗病毒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其余样品的治疗指数偏低或者毒性过强.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9-111
目的:优选白花蛇舌草的水提醇沉多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蒽酮比色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重复提取次数和乙醇浓度对白花蛇舌草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提取时间30~40 min,重复提取次数3次,提取乙醇浓度60%。自由基清除实验显示,白花蛇舌草多糖具有浓度相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白花蛇舌草预防肺癌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预防肿瘤活性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总结已得成果,找出存在问题,以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提出进行肺癌预防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目前,肿瘤的化学预防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现有的研究已经明确了白花蛇舌草一些具有预防肺癌作用的化学成分及可能机制,但还不能阐明白花蛇舌草预防肺癌作用的物质基础,应尽快进行白花蛇舌草预防肺癌物质基础研究,以便生产出现代化的白花蛇舌草肺癌预防剂。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为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浓度、提取时间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影响。结果白花蛇舌草中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22、提取时间90min。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选的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药材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4)
目的: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体外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方法: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Kovats retention index,KI)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甲基偶氮唑盐类(MTT)法研究三者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药对石油醚部位中同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酯类、甾醇类等成分,白花蛇舌草和药对相区别于半枝莲的石油醚部位又含有较多蒽醌类化合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抗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IC50值分别为275.204μg/m L,105.826μg/m L,148.645μg/m L,抗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IC50值分别为189.114μg/m L,77.974μg/m L,137.999μg/m L。结论: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和Ishikawa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白花蛇舌草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最强,推测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蒽醌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白花蛇舌草石油醚部位体外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白花蛇舌草石油醚部位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白花蛇舌草石油醚部位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32.917μg·m L-1。该药物显著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而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该部位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结论:白花蛇舌草石油醚部位体外抗人子宫内膜癌活性显著,可能为该中药材发挥抗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草方(夏枯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的不同极性提取部位及其配伍后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提取法和水提取法分别制备三草方的95%、60%、30%醇提部位、水提部位;以MTT法测定水煎液和各不同极性部位及其配伍后对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三草方60%醇提部位对A549细胞的IC50最低;60%和95%醇提部位配伍后有明显的协同抑瘤活性。结论:三草方的95%和60%醇提部位间的配伍具有良好的抗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63-1964
随着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活性的发现,对白花蛇舌草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文章对近五年来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白花蛇舌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洁 《中医研究》2008,21(5):11-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肝/体比、肺/体比、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用药前后的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花蛇舌草与CTX合用组与单用CTX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能有效地抑制S180肿瘤生长,并能显著加强化疗药CTX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对结肠肿瘤干细胞(CSC)分化的影响,从Wnt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从人结肠肿瘤组织中消化、分拣出结肠CSC。用干细胞球形成试验研究白花蛇舌草对结肠CSC活性的影响,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CSC分化,并研究白花蛇舌草对结肠CSC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结肠CSC中CK20和CD133 mRNA水平的影响,用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研究白花蛇舌草对结肠CSC体外转化的影响,用qRT-PCR研究白花蛇舌草对结肠CSC中Wnt信号通路基因β-catenin和TCF4表达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25μg/ml、250μg/ml和500μg/ml的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结肠CSC球形成,抑制结肠CSC分化,下调结肠CSC中CK20和CD133 mRNA水平,抑制结肠CSC体外转化,并降低结肠CSC中β-catenin和TCF4 mRNA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可以抑制结肠CSC分化,其机制在于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了总结,发现白花蛇舌革中甾醇类、黄酮类、萜类及多糖类药理活性比较明显,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加强吞噬细胞作用.为白花蛇舌草的更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白花蛇舌草对肝癌H_(22)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肝/体比、肺/体比、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用药前后体重变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花蛇舌草与DDP合用组与单用DD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能有效地抑制H22肿瘤生长,并能显著加强化疗药DDP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蛇舌草又名白花十字草、鹤舌草、蛇舌癀,是茜草科植物,全草入药。白花蛇舌草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下就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以期为白花蛇舌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血管生成和抗氧化活性,以期为白花蛇舌草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95%乙醇提取物水溶液依次萃取,得到4种不同极性部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实验初步观察各极性部位抗血管生成活性;以总还原力、DPPH·和·O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结果: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HUVEC管腔形成有较好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总还原力高于其他部位;DPPH·清除率顺序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水部位,其IC50值分别为0.110 mg/m L、0.122 mg/m L、0.473 mg/m L和0.754 mg/m L,·OH清除率顺序为:石油醚正丁醇乙酸乙酯水部位,其中石油醚部位清除·OH线性关系较好,线性方程为y=38.565x-40.991,IC50值为2.374 mg/m L。不同极性部位对HUVEC管腔形成的抑制和抗氧化活性呈浓度依赖关系,DPPH·清除率呈时间依赖关系。结论:白花蛇舌草不同极性部位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同时能抑制HUVEC管腔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研究白花蛇舌草多糖的超声波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粒度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超声波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白花蛇舌草粒度120目、料液比1:5、萃取时间60min。结论:此实验工艺简单易行,通过验证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得率为3.3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G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含有的131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C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中含有34个活性成分,对应GC161个靶点;主要通过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胞质、胞外间隙、血管生成、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治疗胃癌,主要涉及肿瘤信号通路、蛋白聚糖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确切,这为临床中医治疗胃癌提供了客观依据,亦可指导"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