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明现象系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而清晨空腹明显血糖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清晨高血糖多于上午5~9时发生。Somogyi现象(索莫基现象) 系指低血糖后出现的高血糖反应。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分泌  相似文献   

2.
40年前 Somogyi 提出胰岛素过量系糖尿病者病情不稳定的原因之一,低血糖通过激素性胰岛素对抗物引起“反跳性高血糖”。作者对控制不良糖尿病者进行整夜代谢研究,本文报道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青年型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时,病情极不稳定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过量。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通过激素性胰岛素对抗物(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引起“反跳性高血糖”称为Somogyi 效应。目前惯用的胰岛素用药方法很难使夜间血糖获得良好控制。因为  相似文献   

4.
<正>简介背景在19世纪30年代,Somogyi推断,由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将会导致反调节激素的反应而产生高血糖,如下图所示。非察觉性夜间低血糖会导致晨间高血糖,如果医生或病人增加晚上胰岛素用量将使这个问题恶化。实际上,这种现象比由于黎明现象引起体内胰岛素不足所致的晨间高血糖更少见。关于这种对低血糖的反应存在与否,学术界仍然争论不休。比如,Shanik等人认为由于Somogyi现象引发的低血糖实际上是因为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则口服格列美脲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统计发生的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少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效应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32例空腹血糖〉16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发现11例夜间血糖持续高水平为基础胰岛素不足;18例03:00以前血糖正常,03:00以后逐渐增高,为黎明现象;3例在00:00~03:00出现低血糖,后血糖开始增高,为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Somogyi效应)。  相似文献   

7.
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于发生低血糖后可能迅速转变成高血糖。此种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被认为是针对低血糖而分泌的胰岛素激素性对抗物的作用所致。本文就此理论进行探讨。 39例用胰岛素及饮食治疗控制不良的患者予住院进行彻夜观察。夜间血葡萄糖浓度<2mmol/1(<36mg/dl—译者注,以下相同)视为低血糖。将15例于11PM至3AM间出现无症状或仅轻微症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EIAS)是糖尿病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后出现胰岛素抗体相关的血糖异常临床综合征, 包括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严重高血糖及自发性低血糖等。该文报道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高龄EIAS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为90岁男性, 糖尿病病史30余年, 在使用同一剂型预混胰岛素近20年后出现自发性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交替, 血清胰岛素水平轻中度升高, 与C肽呈分离现象, 同时合并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更换胰岛素剂型2周后, 患者血糖较前明显改善, 复查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 C肽水平较前升高。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系统回顾, 旨在提高对EIAS的认识和理解, 减少漏诊、误诊, 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名词注解     
索莫基效应:也有人称苏杰木反应。是指使用降糖药过量(多见胰岛素剂量过大),而引起短暂低血糖,随后导致高血糖的一种现象。严重低血糖后导致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正因为有了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致于过低而发生危险,是体机代偿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称为 Somogyi 现象,以往认为是因拮抗激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缺乏共同所致。近来发现该种现象的发生并非必须有胰岛素缺乏,而拮抗激素起着主要作用。以前的研究表明,在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反应中,胰岛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但各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尚未肯定。本实验研究了胰岛素依赖型糖球病(IDDM)病人在接受生长抑素-胰岛素-葡萄糖输入试验(SIGIT)时,生长激素(GH)和皮质醇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相似文献   

12.
关于应用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高血糖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腹高血糖发生原因主要有:(1)基础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减低;(2)黎明现象;(3) Somogyi反应。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或长效甘精胰岛素(Glargine)可改善空腹高血糖,消除后半夜高血糖抑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糖毒”作用。现报告1例空腹高血糖的诊治情况如下。患  相似文献   

13.
对于糖尿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作为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然而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剂量胰岛素使用率高、更易合并胰岛素抵抗及治疗不规范等问题, 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时诱导产生的胰岛素自身抗体与严重胰岛素抵抗、顽固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 称为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低血糖时可存在与C肽不匹配的高胰岛素水平, 为控制血糖增加胰岛素剂量可能适得其反, 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对降糖方案做出个体化调整, 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有一项18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研究显示,20%~30%的学龄期儿童糖尿病患者曾发生严重低血糖。对1型糖尿病儿童来说,由于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注射胰岛素过量,或剧烈运动等原因,他们或多或少都感受过低血糖的威力。  相似文献   

15.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君  高春妮 《山东医药》2009,49(26):41-41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4.5%。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容易被漏诊。其常见原因有降糖药物选择不当、胰岛素用量相对或绝对过量、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或进餐量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因而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和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则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进行性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水平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晚期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2].然而,胰岛素治疗目前尚不能使所有患者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而且,除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注射疼痛外,胰岛素治疗还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故胰岛素治疗还不是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手段[3].  相似文献   

17.
黎明期定义、“黎明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6):424-424
黎明期定义:凌晨3时至晨9时。 “黎明现象”的诊断:空腹血糖升高(〉7~8mmol/L),同时不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6mmol/L)。它应该与“Somogyi反应”鉴别。Somogyi反应的定义是低血糖后反跳性(交感神经亢进性)高血糖,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7~8mmol/L)同时存在夜间低血糖(或者说凌晨3时血糖〈5~7mmol/L)。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运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糖友常见的急症之一。预防低血糖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所以糖友要尽量远离一些能诱发低血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紊乱综合征。久病导致多系统损害,特别是眼、肾、神经、心脏以及血管等组织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是血糖低于3·5mmol/L或低于目标值所发生的一种临床症状。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病史多在10年以上,常年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损害的加重,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是由于循环中存在针对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综合征,常表现为严重胰岛素抵抗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病或顽固性低血糖,大部分患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所致,而抗体作用的机制未明。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确诊有赖于体内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国外文献报道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使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其预后表现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