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蛋白质组的概念由澳大利亚的Marc Wilkins和Keith William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蛋白质组学由此诞生,蛋白质组学即是定量检测蛋白质水平的基因表达,从而揭示疾病过程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崭新学科。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首先提出,是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定量检测蛋白质水平上的基因表达,从而揭示生物学行为如疾病过程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学科,是“后基因组时代”蓬勃发展的技术体系,把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已经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了较为广泛的开展和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新标记物的寻找,并在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后、新药靶方面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现对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蛋白质组的概念首先是由Wasinger等提出,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型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和细胞生命活动规律。蛋白质组…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是作为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学科 ,其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 ,以蛋白质表达的整体水平为研究特点 ,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并且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现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 ,包括比较蛋白质组、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从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B6-Co突变系小鼠浑浊角膜与正常B6小鼠角膜组织的异同,有利于阐释人类角膜混浊的发生机制,开辟从表型驱动研究基因功能的新途径。目的:应用二维凝胶电泳分析技术比较分析B6和B6-Co小鼠的角膜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分别提取B6与B6-Co突变系小鼠角膜组织蛋白,将所获得的蛋白质样品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和凝胶染色,分析电泳图谱,比较正常角膜组织与混浊角膜组织的蛋白质异同。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对小鼠两种角膜组织蛋白的提取及二维凝胶电泳的基本方法和条件,二维凝胶电泳图谱清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B6-Co突变系小鼠混浊角膜蛋白质组中有13个蛋白质点显著下调,6个表达显著上调。B6小鼠和B6-Co突变系小鼠角膜蛋白质组有显著差异表达,提示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相关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上调、下调或沉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后,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新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6个,消失的蛋白点有3个。某些蛋白的表达在照射组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的变化规律,经质谱鉴定发现雌激素受体在照射组表达下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照射组表达上调。结论:低剂量辐射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发现了一些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脑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和多个物种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即将完成,生命科学研究逐渐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在了解基因功能的同时,对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研究愈发重要。蛋白质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基础,目前至少有40%-60%的基因编码蛋白质功能是未知的。这是因为每个蛋白质不是一个基因的直接产物,其表达具有动态性、时空性和可调节性,存在转录后的剪接和翻译后的修饰作用;相比之下,基因组是相对稳定的。随着分析仪器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改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日益成熟;它既能独立于基因组研究,又能与基因组研究相互完善和补充,而其表达图谱比基因组表达图谱更能真实地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进步,脑科学取得了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为了解脑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研究方法,并在脑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期刊网1995-01/2005-12关于血清蛋白组学技术应用及证候蛋白质组理论探讨的相关文献。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疾病肝郁证中血清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及特异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就有可能在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下找到证候的本质并建立肝郁证候的微观辨证指标体系奠定基础。结论: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高通量平行筛选技术,在理论体系上将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开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是作为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学科,其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表达的整体水平为研究特点,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现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包括比较蛋白质组、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是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的存在及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包括细胞、组织和体液等表达的全部蛋白质。1994年澳大利亚科学家M ac W ilk ins与Ke ith W illiam 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学(pro-teom ics)的概念[2]。2001年Sc ience杂志把蛋白质组学列  相似文献   

11.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个体生命活动中执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表现出多样性和动态性。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是从整体、动态、网络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同时蛋白质组随着细胞类型差别或所处环境差异而不同,为差异蛋白质组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差异蛋白质组学与传统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起步时间不长。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组织来源进行研究的现状综述,为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蛋白标记物、预测治疗效果以及从蛋白质水平揭示其发病机制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郁证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期刊网1995—01/2005—12关于血清蛋白组学技术应用及证候蛋白质组理论探讨的相关文献。 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研究不同疾病肝郁证中血清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及特异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就有可能在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下找到证候的本质并建立肝郁证候的微观辨证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结论: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高通量平行筛选技术,在理论体系上将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开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roteomics、leuk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蛋白质组、白血病”。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近5年的研究进展,筛除重复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原著。②有关白血病研究的原著。③有关蛋白质组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7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30篇。其中蛋白质组学方面的有11篇,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的有19篇。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科技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的蛋白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生物学研究模式。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易出现化学治疗后多药耐药,其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血液蛋白质组指血液系统中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运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异常转化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阐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一些相互关系及规律,也为进一步寻找新药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即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预后判断、化疗药物选择以及个体化治疗带来了重大的意义。结论:将蛋白组学应用于白血病研究,可以对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汤军桥  葛海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87-2689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最先是由两位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所提出,它研究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由于同一时间特定的细胞、组织或有机体中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表达,故蛋白质组具有高度动态性及细胞特异性,一个有机体的不同细胞在不同阶段能够表达出它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技术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分割式研究单个蛋白质的初级模式,对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状况建立起高通量、全面、快速的分析模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细胞、组织或有机体蛋白质组的新兴学科,包括蛋白质提取、生物质谱和生物信息学三部分。蛋白质组学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蛋自质组学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无创性诊断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肾毒性及肾移植术后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是指某一种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由于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检验医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人类基因的注释与功能确认已成为生命科学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人类基因组中绝大部分基因及功能有待于蛋白质水平上的揭示与阐述.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全部基因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表达谱和功能谱,可以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蛋白质组还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药物的直接靶体库.因此,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将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与正常白细胞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为AL的分子诊断和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40例AL患者的AL细胞和20例正常自愿者淋巴细胞、粒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AL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中,一些与肿瘤的恶性转化(如Op18和NM23-HI)、细胞增殖(如PCNA)、抑制凋亡(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蛋白)等相关的蛋白在AL细胞中高表达,而一些与正常白细胞分化和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在AL细胞中低表达。结论:AL的发生涉及到众多的细胞事件,一些与恶性转化,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等相关的蛋白在AL细胞中高表达,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解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