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哮喘指的是严重哮喘发作经常规平喘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其住院病死率高达9%~38%。因此,重症哮喘已成为呼吸系主要急症之一。而重症哮喘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近年来的新方法,我科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成功地抢救5例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现将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对62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7.4%(48/62);无效14例,占22.6%,其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12.9%。结论:重症哮喘患者的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其治疗强调联合用药,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和及时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与单纯有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8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治疗72h后改为无创通气)和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各40例,连续治疗6d后比较两组氧动力学指标、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结果:治疗组氧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例数、重新插管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仓0、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较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发作开始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这种情况约占支气管哮喘病人的10%。由于病情危重,对常规药物反应较差,往往迅速恶化发展,致呼吸衰竭死亡。因此,需要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我院PICU2008年2月~2009年9月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16例哮喘危重发作患儿,提高了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常规治疗无效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治疗9例患者病情缓解,顺利撒机,机械通气成功,1例患者死亡。结论:机械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经过常规治疗无效或是阵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这种情况约占支气管哮喘病人的10%,近年来,机械通气被认为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恰当的护理至关重要,是提高临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现将13例机械通气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3例为我科1995年11月至1997年4月收治的病人。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男11名,女2名。全部符合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插管前均为严重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分析:PO2<6.65kpa,PC…  相似文献   

7.
危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的监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重症哮喘约占哮喘的20%,但其花费却达全部哮喘患者治疗费用的80%。提高重症哮喘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哮喘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10例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救治,均获成功,现将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监护策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术对机械通气支持下重症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28例,15例早期应用生理盐水经纤支镜行BAL,清除呼吸道痰栓,13例12h后行BAL。结果28例患者行BAL后24h内气道阻力逐渐下降,临床症状好转,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P<0.01)。15例早期行BAL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病程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基础上急诊早期联合BAL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症哮喘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无效时常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机械通气联用肌松剂成功救治1例重症哮喘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哮喘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对85例重症哮喘病人的住院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78例治愈,治愈率91.8%;7例死亡,死亡率8.3%。26例进行了机械通气(PHV)治疗,19例在3d内脱机,12例并发纵隔气肿2周后症状改善脱机拨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2例拒行机械通气者3d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合理应用药物及机械通气等治疗以及准确评估病情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7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治疗,对其下机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在72例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41例患者都成功脱机,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31例均顺利拔管.在对重症支气管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中,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氧分压(11.85±0.83)kPa明显高于上机前的(6.98±2.38)kPa.结论 对重症支气管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应在重症支气管患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过程中发生气压伤的相关因素,提高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5例无气压伤发生和6例发生气压伤的重症哮喘患者就通气模式、潮气量、吸气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吸气流量、肺顺应性、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气压伤患者中4例机械通气的平台压大于35cm H2O,其中3例有肺大泡。结论:平台压过高是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中致气压伤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调控平台压是防止气压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彭端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0):684-685
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附15例报告)广州市东山区人民医院内科(510080)彭端重症哮喘能致肺通气功能衰竭以致死亡,及时正确的药物综合治疗和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15例重症哮喘病人的抢救治疗体会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14.
重症支气管哮喘38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亦伟 《临床医学》2009,29(4):45-47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经验与体会。结果38例患者经治疗12h后哮喘缓解者25例,不缓解者13例。13例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2例出现室性早搏,无一例出现严重低血压、气压伤、气胸。结论大剂量激素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38例次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用10%水合氯醛为主药行保留灌疗法84.2%(32/38)。其中13如次镇有机械通气指征的致死性哮喘患者,在未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全部抢败成功。方便、快捷、排疾、为静、不抑制呼吸是本疗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龙威  陆刚  谢娟  陆伟  张羽 《中国综合临床》2008,24(7):700-70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例重症哮喘患者的药物及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结果 47例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成功45例,抢救成功率95.7%.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选择恰当的机械通气时机、方式及策略并尽早撤机,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是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上机和脱机指征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非侵入性面罩方法,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联合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和持续气流(BiasFlow)通气模式治疗了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对此组患者的临床征象有显著改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各种生理多功能监测指标和动脉血气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方法是一种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为进一步专科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病死率等均有重要意义。非侵入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较经鼻气管插管方法有易于操作、不损害上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少误吸及无创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未正压(SIMV PEEP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16 例重症支气管哮喘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模式,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2 h,12 h,24 h,平均动脉血压,PH,PO2,PaCO2,SaO2 指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后PaO2,SaO2 均明显升高,PaCO2 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的治疗作用已被公认,但气管插管的相对滞后或插管困难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1年以来采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了重症哮喘2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吸氧后,多数能缓解,但仍有部分重症病例,需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或一开始即需机械通气。使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继续进行综合性治疗,是抢救重症哮喘病重要环节。作者采用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结合常规治疗重症哮喘27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