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探讨防己黄芪汤调节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按5mg/kg剂量给予大鼠尾静脉1次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蛋白量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AQP2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均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肾组织AQP2浓度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低剂量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Cr、BUN、UA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肝功能、心电图改变,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禾肾丸联合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禾肾丸联合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IL-8、IL-13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8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及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禾肾丸联合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调节血清IL-8和IL-13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平  张王宁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1):151-159
目的确定适合于防己黄芪汤药效评价的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最佳造模方法。方法通过改变阿霉素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并给予防己黄芪汤系列受试药物进行干预,以大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等为评价指标,探索不同的阿霉素给药剂量和次数对模型的影响。结果 M1[(5+2)mg/kg]模型,大鼠死亡率较高;M2(6 mg/kg)模型,死亡率高达20%,给予供试药物干预,反映肾功能的各项指标不仅没有回调,反而沿模型组变化方向表现更高的水平;对于M3[(4+2)mg/kg]模型,大鼠部分指标:肺脏和肾脏脏器指数、血清三酰甘油(TG)及总蛋白(TP)水平发生回调,但治愈效果并不理想;对于M4或M4’[(4+1)mg/kg]模型,于造模第14天,大鼠尿蛋白定量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趋势,给予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调。结论最终确定采用大鼠起始造模体质量约300 g,阿霉素造模累计剂量为5 mg/kg,分2次尾iv给药,首次于实验第1天注射4mg/kg,时隔1周,于实验第8天注射1 mg/kg,为最佳造模方式,适合评价由防己黄芪汤衍生的相关受试药物的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效应强度以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防己黄芪汤调节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按5mg/kg体重给予大鼠尾静脉1次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IL-18、TGF-β1、CTGF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均升高(P<0.05);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降低(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IL-18、TGF-β1、CTGF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防己黄芪汤对心肌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防己黄芪汤4.37g/kg组、防己黄芪汤8.73g/kg组、防己黄芪汤17.46g/kg组、卡托普利0.1g/kg组。模型组、防己黄芪汤各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连续7天,制备心肌纤维化模型,空白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筛选防己黄芪汤最佳给药剂量并探索作用机制:用ELISA法测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中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防己黄芪汤8.73g/kg剂量组和防己黄芪汤17.46g/kg剂量组心肌功能明显改善,HWI、LVWI、CVF值均明显降低;防己黄芪汤4.37g/kg剂量组不能改善心肌功能,HWI、LVWI值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病理损伤,CVF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防己黄芪汤8.73g/kg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和心肌组织中p38MAPK、p-p38MAPK、TGF-β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结论:防己黄芪汤对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且8.73g/kg的剂量最佳,其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AngⅡ的水平来抑制p38MAPK的表达及其磷酸化,进而下调了TGF-β1的表达,使CollagenⅠ、CollagenⅢ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7.
对12只7~8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连续投与高热量饲料(谷氨酸钠溶解于饮料中)8周,制成单纯性成熟肥胖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3组,防风通圣散组(A组,5只),防己黄芪汤组(B组,2只),对照组(C组,5只)。在A组的饮料中加入防风通圣散(每1000ml饮料中溶解7.5g),在B  相似文献   

8.
防已黄芪汤为治疗肥胖症的常用方剂。此次给予防己黄芪汤,探讨其对肥胖性糖尿病患者代谢及内脏脂肪变化的影响。以高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7例为治疗对象。其中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54±10岁。以饮食、运动、药物疗法控制血糖后,给予防己黄芪汤(7.5g/d)1年。后用腹部CT观察给药前  相似文献   

9.
吕春明  侯婷  张宁  王冰 《中草药》2024,55(3):861-871
目的 比较防己黄芪汤中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并研究防己黄芪汤及其主要入血成分粉防己碱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大鼠ig不同剂量防己黄芪汤及粉防己碱后,入血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药动学行为。采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防己黄芪汤对T淋巴细胞毒性及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γ-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结果 防己黄芪汤在大鼠体内主要入血成分为防己诺林碱、木兰花碱、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黄芪甲苷、甘草次酸和粉防己碱。除防己诺林碱外,其他6个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具有剂量相关性。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和甘草次酸在体内吸收速率慢,消除速率慢,驻留时间长[平均滞留时间(M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微炎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浆内皮素(ET)、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相关指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vs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对慢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肾功能和血管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曾红兵  周志昆  陈超 《河北中医》2005,27(8):624-626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通过海马-NPY-PAA对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8只.将1 μl 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10 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NBM)制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治疗组用黄芪三仙汤灌胃,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4周后观察海马区神经肽Y (NPY)含量,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胸腺指数、脾脏巨噬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治疗组海马NPY含量,血浆ACTH,血清CORT,脾脏巨噬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较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黄芪三仙汤可以通过海马-NPY-垂体-肾上腺轴调节细胞免疫功能.黄芪三仙汤提高Aβ1-40注射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其增加NPY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汤等经典方剂干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理作用,并根据药物效用探讨其取效的方证病机。方法:结扎大鼠胆总管制备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结扎1w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分别给予茵陈蒿汤、黄芪汤、下瘀血汤和一贯煎制剂经口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周后观测大鼠一般情况、肝功能、肝组织Hyp含量及病理学指标。结果:造模5w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GGT、ALP活性及血清TBil含量、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lt;0.05或0.01),血清Alb含量显著下降(P&lt;0.05或0.01)。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汤、茵陈蒿汤干预治疗组肝硬化程度显著减轻,血清ALP、GGT活性、TBil含量及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lt;0.05或0.01)。结论:黄芪汤、茵陈蒿汤能有效地干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形成,探讨其取效的方证病机对中药方剂的现代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四肢骨折初期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四肢骨折初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4例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9.5%,对照组5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四肢骨折初期肿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方法:78例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加防己黄芪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水肿、食少纳呆、面色萎黄总分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b、PT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h尿蛋白、TC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PNS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曾报道,对于内脏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防己黄芪汤6个月,具有与运动疗法同等程度的减少内脏脂肪的效果,本次进一步观察了长期(2年)给予防己黄芪汤内脏脂肪的变化。并对是否有益干预防动脉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肺叶切除术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防己黄芪汤。观察2组的肺功能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除社会功能外,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防己黄芪汤有助于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联合循经推腹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脂联素(ADP)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9月—2019年1月在张家港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102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循经推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己黄芪汤口服,1剂/d,2次/d。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血脂水平及血清leptin、NPY、ADP水平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肥胖体征指标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eptin、NP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4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联合循经推腹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肥胖指标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可调节血中leptin、NPY、ADP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62-864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饲养组,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造模12周后将高脂饲养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吡格列酮)、中药组(防己黄芪汤),予以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干预2周后检测测定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GIR、HDL明显降低(P0.01),TC、Tg,LDL、FF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GIR、HDL明显升高(P0.01),TC、TG,LDL、FFA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防己黄芪汤可以提高高脂饲养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防己黄芪汤对DBA/1小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DBA/1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CIA组及防己黄芪汤组(5.4 g·kg-1)。CIA组及防己黄芪汤组第1天以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于第21天以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DBA/1小鼠建立CIA模型,并于二次免疫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28 d。第22天开始观察CIA小鼠的关节红肿等症状并进行关节炎评分,第49天取材后,进行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小鼠关节滑膜中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CIA小鼠关节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IA小鼠关节滑膜中成熟血管和不成熟血管的情况。同时,提取大鼠胸主动脉环,采用VEGF(20 μg·L-1)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长,加入不同浓度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作用后,显微镜下观察防己黄芪汤对VEGF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生长情况并进行拍照统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IA组小鼠炎症关节红、肿及畸形明显,临床关节炎评分、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新生情况显著升高,关节滑膜中的血管密度,CD31和VEGF的阳性表达量、不成熟血管的数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防己黄芪汤组小鼠炎症关节的红、肿及畸形明显改善,临床关节炎评分、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新生情况显著降低,关节滑膜中的血管密度,CD31和VEGF的阳性表达量、不成熟血管的数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VEGF能显著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长(P<0.01);与VEGF组比较,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可显著抑制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的生成(P<0.01)。结论 防己黄芪汤可有效缓解CIA小鼠的临床症状,降低临床关节炎评分及发病率,同时具有抑制CIA小鼠关节滑膜中及大鼠胸主动脉环中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饲养12周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按1 ml/100 g灌服防己黄芪汤(浓度0.6 g/ml),西药组按1 ml/100 g灌服吡格列酮悬浊液(浓度1 mg/ml),模型组及空白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每日1次,各组连续给药2周。造模后检测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给药后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骨骼肌脂肪异位沉积程度;Western-blotting法测定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瘦素、抵抗素含量及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脂联素含量、GIR、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游离脂肪酸、瘦素、抵抗素含量及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脂联素含量、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油红O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骨骼肌红染颗粒减少,脂质沉积改善。结论防己黄芪汤可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脂肪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信号转导通路蛋白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