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创伤性左主支气管断裂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外伤致气管支气管断裂分开放性和闭合性,临床上以闭合性居多。闭合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约占胸外伤的0.2%~1.9%,死亡率3.7%~30%。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以支气管重建为首选术式,手术时间以伤后36h内或20d后较适宜。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大多伤情复杂,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症状有缓解,不宜做出早期诊断,能及时确诊和处理而挽救生命者占1/3.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是闭合性胸部创伤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报道占胸外伤的0.70%~1.73%,国外为3%~6%,虽很少见,但如不做出及时处理,常危及患者生命[1].现将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围术期护理现状综述如下.气管断裂.  相似文献   

3.
胸部闭合性损伤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断裂是胸部外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胸外伤患者的0.80% ~1.79%[1].其临床诊断及影像学特征虽已明确,但仍有部分患者被延误诊断,我科收治1例该类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的诊断时机及其价值。方法:采用0lympus 1T3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6例。结果:早期诊断,定位准确,及时手术,术后肺复张率高,失去诊断治疗时机,则肺组织不能复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多发性复合伤和单纯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不完全及完全断裂诊断明确、定位准确,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胸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断裂是一种严重的损伤,伤后出血、休克、胸内压力改变,缺氧,心律紊乱等,更增加了诊治的困难。早期往往不能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手术又是目前唯一治疗方法。所以,手术前后需要周密的精心监护和及时准确的初期处理。我科从1993~1996年共成功地为4例胸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断裂作了成形术。现将损伤后的观察体会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8~41岁,均因车祸致伤。气管断裂并形成狭窄1例,左主支气管断裂2例,右主支气管断裂1例。4例病人分别伴有肋骨、锁骨骨折、脑震荡、休克和血气…  相似文献   

6.
李明韦  种华 《现代护理》1999,5(6):73-74
气管、支气管断裂多发生于严重胸部挤压伤及刃器刺伤,伤后往往导致难以控制的气胸、血胸、进行性纵隔和皮下气肿。其病情发展迅速,是胸外伤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自1988年三月~1998年10月,我科收治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10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在15~50岁之间。开放性损伤3例,其中,颈部气管被木棒刺破1例,尖刀经右胸前后壁刺破右肺上、了叶支气管各1例;闭合性主支气管损伤7例,均有胸部被撞击或挤压史,其中,左侧5例,右侧2例,3例为完全断裂,4例为不完全断裂。治疗结果,本组主气管破裂者行…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急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多为严重闭合性胸伤的并发症。若不进行急救处理,常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短期内死亡;若能度过急性期,则断裂的气道形成狭窄,闭锁或肺不张,肺纤维化。本院于1955~1989年收治980例胸伤病例中,有15例气管、支气管断裂,经作急诊手术治疗。本文重点讨论其发病机理、诊断、急诊手术及有关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当胸部受伤时,患者屏气,声门紧闭,膈肌固定,气管、支气管内压力突然升高,当压力超过气管壁的耐受能力时,则发生气道破裂~([1])。胸外伤合并气管、支气管断裂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占胸外伤1.7%~2.9%~([2])。早期的统计数据认为左、右两侧发生率几乎相等,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右主支气管损伤发生率更高。气管、支气管断裂可发生于胸部闭合伤或穿通伤中,同时可伴有纵隔内其他脏器损伤,且由于合并其他外伤而不易被早期  相似文献   

9.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手术方法较多.而Bunnell氏抽出钢丝缝合术是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首选治疗方式[1].我科近几年来采取Bunnell氏抽出钢丝缝合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30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塔娜  乌兰 《护理学报》2007,14(12):82
颈椎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首选术式[1].食管瘘是颈椎前路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10%[2],病死率为9%~45%[3].同时并行气管切开的病例更为少见,我院曾治疗1例颈椎前路手术后食管瘘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支气管损伤临床上虽属少见,但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而致命,因此在处理胸外伤病人时,不应忽略.Halltunen 等报道本病约占同期胸部外伤的0.4~1.5%,在创伤后死亡的尸检中占2.8~5.4%。约20%能活着入院.而入院早期死亡约25~35%。气管文气管单独损伤的致死原因为急性气道阻塞.严氏等报道约占同期胸部创伤的1.7%.  相似文献   

12.
脾破裂约85%以上由外伤引起,开放性损伤约占6%[1],闭合性损伤约占25%.约85%有脾包膜及脾实质损伤,占腹部损伤的20%~40%.脾切除术后高病死率及感染率及免疫功能减退等要求外科医生用各种手术方法保留脾脏[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钝性胸部创伤后主支气管断裂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 本组 11例 ,年龄 3~ 7岁 ,平均 (5 1± 1 4 )岁。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后主支气管完全性断裂 ,左侧 7例 ,右侧 4例。 4例伤后 2 4h内急诊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7例延误诊断患儿于伤后 2~ 12个月内晚期手术 ,其中 3例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4例行全肺切除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 ,7例行支气管断裂吻合术 ,恢复顺利 ,术后1个月胸片复查 ,肺组织复张良好。结论 认识儿童钝性胸部创伤后气管支气管断裂的临床特点 ,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气管支气管损伤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取决于损伤的部位、程度、纵隔胸膜是否完整、气体外溢及血胸程度等因素[1].约有35%~68%的患者由于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5.
气管及主支气管断裂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和主支气管断裂大多发生在胸部严重挤压伤,虽不多见,但易致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紊乱,而麻醉处理较困难,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我院自1994年至2001年共救治气管、主支气管断裂4例,其中左主支气管断裂1例,右主支气管断裂2例,气管及右主支气管断裂1例.现将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9年10月诊治的27例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主干完全断裂1例急诊手术.其他24 h至1周手术18例,1~2周手术6例,伤后2、6个月手术各1例.主支气管断裂均经第5肋间或肋床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气管主干断裂1例在颈部切口.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发生.3例术后出现阻塞性肺不张,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愈;1例术后3个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吻合口略狭窄.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复查X线胸片示肺复张良好.结论 提高认识、尽早做出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作者近年来治疗创伤性气管及支气管断裂11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1997年4月~2007年2月诊断为创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年龄20~57岁,平均36岁。均为车祸伤、胸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右主支气管断裂8例,左主支气管断裂2例,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2年12月一1995年6月我院共收治12倒闭合性支气管断裂,占同期胸外伤的2.91%(12/412)。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6-57岁,平均3363岁。右侧支气管断裂10例,左侧2例。完全断裂3例,部分断裂9例。交通事故伤9例,严重挤压伤3例。外伤后24小时内入院7例,外伤后1个月以上人院5例。最长的院外时间达4个月。伤后早期均出现呼吸困难及胸痛,陈旧性支气管断裂(外伤后1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痰中带血。合并胸骨折3例,双侧多发肋骨折2例,单侧多发肋骨折10例,合并锁骨折2例,合并颅脑…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胸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往往由于张力性气胸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而迅速死亡.本院2005~2009年共收治严重支气管断裂患者3例,经急救处理,早期手术,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本院现有的医疗条件,尽早的诊治气管支气管断裂,提高治愈率。方法结合病史体征及胸片,CT,支纤镜等辅助检查,尽早手术治疗,术后专科的护理提高治愈率。结果经过手术治疗4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气管断裂是胸外伤中凶险的损伤,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在治疗上根据损伤部位及大小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术后的监护治疗也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