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文献,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注射法、一般针刺法、耳针疗法、电针法、针药结合法以及其他方法等。认为对于中风后引起的顽固性呃逆,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相配合,方能显效。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2.
郑淑云 《新中医》2019,51(5):47-49
中风后呃逆是常见并发症,经久不愈严重影响病人呼吸、睡眠、饮食等。笔者总结近10年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呃逆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病机、治疗原则、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多疗法结合是近几年研究热点,中药灌肠结合穴位注射、中药结合针灸、电针结合温针灸、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针刺结合敷脐、头针结合腹针、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按摩或隔姜灸等,丰富了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5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及中脘穴,配合氯丙嗪注射液2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10年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相关文献,观察并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结果发现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穴位配伍方法运用了针灸配穴众多方法中的几种,主要是本经配穴、辨证配穴、按部位配穴为主。各种配穴方法的使用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何者更优尚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对照组各20例。统计3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方法安全有效,且取穴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患者采用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Vit B6 25mg来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结论:针刺水沟、合谷、攒竹、内关、足三里、中脘、太冲穴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呃逆作为中风的常见伴发症状,采用中药内服、针刺治疗疗效确切。而穴位注射由于简便易行,能够发挥针、穴、药三者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显著而被临床广泛使用,因此本文通过检索近5年的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从单纯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结合其他外治法、穴位注射结合内治法三方面进行总结梳理,分析各种治疗方案的优势与局限性,为中医临床提供治疗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呃逆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文章对近3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选穴、常见的针刺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规范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呃逆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而对照组只采取针刺治疗,针刺穴位、操作手法及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是从整体调整脏腑入手,针刺是从局部疏通经络入手,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合并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刺和胃复安穴位注射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31例,痊愈21例,好转6例,基本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3%;对照组31例,痊愈7例,好转11例,基本好转4例,无效9例,有效率70.96%。在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指按攒竹穴联合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指按攒竹穴及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痊愈、好转所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按攒竹穴联合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黎倩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8-1169
呃逆是中风后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呃逆86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贴敷疗法对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合并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穴位疗法及穴位中药敷贴法。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为73. 33%,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3 d、5 d、7 d后的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 67±0. 76)分、(1. 53±0. 51)分、(0. 40±0. 49)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1);研究组不良作用发生率为3. 33%,低于对照组2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贴方案操作简便,疗效快,副作用小,经济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可显著改善中风后患者的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针刺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放化疗后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改良针刺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口服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5 d后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改良针刺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7%;穴位注射组有效率45%,治愈率20%;中药组有效率70%,治愈率10%。各组经统计学比较,改良针刺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改良针刺法治疗放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香柿蒂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丁香柿蒂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85.7%。结论:丁香柿蒂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调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醒脑调神针刺法处方及C1-C5颈部夹脊穴针刺法,对照组针刺内关、攒竹、足三里、中脘穴,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调神针刺法可有效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呃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以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及氯丙嗪注射液治疗;疗程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山西中医》2014,(9):35-3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46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武孝  陈霄  付永妮  张敏 《陕西中医》2013,34(4):466-467
目的:观察呃逆方配合西药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呃逆方加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采用呃逆方加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呃逆方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呃逆方配合肌肉注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5天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内治愈4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