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从药物的来源、产地、采集、加工炮制、配伍、煎煮等几个方面来讲述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严格药物的来源、产地、采集、加工炮制,以保证药材质量,加上合理的配伍、精确的调剂和科学的煎煮,可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提高中药防治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超大剂量使用中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配伍监制药物,严格煎煮方法,必须因人而异,中病即止。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产地,品种及炮制情况等。超大剂量使用呀约,多为个人临床用药经验,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不可轻勿盲从。  相似文献   

3.
李宁 《河南中医》2011,31(3):281-282
按照古法运用中药,并不是鼓励对中药全部超常规运用,应通过药物的炮制、配伍、煎煮、剂量以及准确的辨证论治等多方面配合,依据病机病势,审时度势,临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好运用中药剂量的"火候"。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对毒性药物的运用极其讲究,在炮制、配伍、剂量、剂型、煎煮、服法、善后及禁忌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其对毒性药物的巧妙运用。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多通过先煎、后下、久煎、煎后纳末、单煎兑入、煎煮丸药,并在煎煮过程中加入蜜等方法减低毒性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贾志杰 《吉林中医药》2010,30(2):170-171
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有食服附子中毒的报道,临床上也有不少关于附子安全用药及附子毒性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归纳出导致附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主要与药物的炮制、辨证用药、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煎煮方法、个体差异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乌头、附子的中毒原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华 《四川中医》2007,25(12):51-52
目的:通过对1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患者的用药分析,探索乌头碱类成分引起中毒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方法:从辨证、配伍、剂量、炮制、煎煮等方面分析引起中毒的原因。结果: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与配伍、剂量、炮制、煎煮、时间、药材产地、患者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可注射阿托品以对抗迷走神经的兴奋,经对症处理后可使症状消失。结论:乌头碱类生物碱的中毒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临床应用中只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乌头碱类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7.
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彦 《吉林中医药》2008,28(5):375-376
药物本身有毒、品种混淆、炮制或煎煮不当、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服用、中药剂型和滥用、中药间或中西经间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环境、心理等因素都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有毒中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宁  廖映烨 《中医药导报》2011,17(3):98-100
临床常用乌头、附子、细辛、雷公藤等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适当剂量、科学煎煮等几个环节,可以减少毒性,增强疗效.把握原则,辨证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收到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中药治病效果,除了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炮制的质量和药物煎煮外,还须掌握因炮制所用辅料、方法不同,药物的四性作用趋向及归经功用上均发生变化,在做到辨证正确的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炮制品,做到处方明确,用药恰当。笔者从临床观察,觉得有些处方,用药不妥,并举出若干处方和自己体会,阐述如何注意炮制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唐宋时期记载治疗肢体痹方剂中附子的应用研究,梳理附子使用剂量、炮制及配伍方法,以期指导现代临床应用。方法 整理唐宋医籍中治疗肢体痹方剂,筛选其中含附子的方剂,经古今剂量换算等,分析附子的使用范围、剂量、炮制及配伍情况。结果 唐宋时期肢体痹方中,附子应用范围广,不仅用于寒邪所致之痹,通过药物配伍,也运用到热痹的治疗中;痛痹、行痹、着痹三痹之中,以痛痹使用附子为多。唐宋时期肢体痹治疗方药中,汤、丸、散剂的附子常用剂量相仿,以汤剂剂量跨度最甚,最大使用量为160 g。宋代煮散剂中附子的每服剂量远远低于唐代剂量。肢体痹方中附子无特殊煎煮法;附子-防风是常见的减毒配伍药对。结论 疼痛是应用附子治痹之契机,根据是否兼热酌情佐以清热;中小剂量、常规煎煮或许更能发挥附子抗炎镇痛之效,且无中毒之虞;防风与附子相配治痹,既能增效又可减毒。唐宋时期附子治痹经验对当今风湿病中医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药史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药物数目及名称、药物的历史特点、药物的加工炮制、服用方法、剂量、性味配伍及功效等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伤寒杂病论》的药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大多有2个或2个以上功效,在不同方剂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这种选择性发挥作用的特点,既便于临床工作者灵活运用中药,更带来诸多困惑。本文从配伍环境、药物剂量、炮制方法和煎煮方法方面对多功效中药选择性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以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伤寒论》运用毒性药物之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津慧 《四川中医》2006,24(11):32-33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毒性药物运用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张仲景运用毒性药物的规律:活用炮制之法,慎用汤剂之量,善用煎煮之异,选用配伍之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附子配伍禁忌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取2013年1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门诊附子配伍禁忌临床应用病例191例239张处方,回顾性整理分析病例相关资料和影响附子配伍禁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从19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禁忌药物配伍种类、禁忌药物配伍剂量、连续就诊次数方面归纳附子配伍禁忌的临床资料,发现上述处方未出现中毒或明显的副作用的因素为古今应用广泛、辩证准确用药得当、道地药物按规炮制、剂量得当配伍减毒、服用有别煎煮得宜。结论:影响附子配伍禁忌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在适宜范围内,附子配伍禁忌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仍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论成方中药物作用方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潮 《陕西中医》2005,26(11):1227-1227
中药的绝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多重作用,而影响其作用趋向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的配伍关系、药物的剂量、机体的内环境以及药物炮制、用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从随意超大剂量、长期应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忽略严格炮制、品种混乱不清、缺乏准确辨证、盲目擅自配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其认识,强化宣传和大力普及药物常识,必须控制剂量,依法严密炮制,务要辨证施治,进行合理配伍等应对方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试谈《伤寒论》中同方异用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宗如 《四川中医》2002,20(5):21-22
《伤寒论》中同方异用的特点是相同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药物剂量的变化,炮制的不同,剂型的改变,煎煮法的不同和服法的各异,达到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用以治疗不同的病证,对临床组方用药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附子毒性控制的多因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整理了影响附子毒性的多个因素,指出控制附子毒性应从控制煎煮时间、把握给药剂量、规范炮制方法、掌握适应病证及合理配伍应用等多途径着手,并对其部分毒性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学习江油附子的本草考证、3大附子种植产区的栽培特点、江油附子的产地加工和临床应用,探讨附子13个炮制规格的必要性,附子使用量、加水量、煎煮时间和溶出率的关系,建议规范附子炮制品种,加强炮制工艺、目的、功效的研究,临床药师要保证附子的来源和品质、炮制是否规范、配伍是否合理、煎煮是否正确、服用方法是否得当,更要注意正常药后反应与不良反应的甄别,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药物的"二向性"的特点表现在部分中药功效上的两极差异,同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截然相反的两种疾病,同时具有即升浮又沉降的性质。这种"二向性"的作用受其本身的性味、质地、炮制、配伍、剂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正确掌握中药"二向性"的影响因素,对揭示药物的作用机理,开发药物新用途,准确辨别药物质地、针对性炮制、合理性配伍、科学使用剂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