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I正EP术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LEEP术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患者术后宫颈塑形满意度(Postoperative Cervical Shaping Satisfaction,PCSS)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中宫颈良性病变组69例占70.4%,平均手术时(11.2±6.9)min,术中出血量(15.8±5.8)ml,PCSS86.9%,治愈率92.8%。宫颈恶性病变(CIN)29例。占29.6%,平均手术时间(10.6±5.3)min,术中出血量(14.2±4.9)ml,PCSS82.8%,治愈率90.0%。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是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和早期C1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颈托放置在治疗宫颈环扎术后发生宫颈缩短或宫颈内口开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行宫颈环扎的患者,术后超声监测胎儿情况及宫颈长度,对于发生宫颈进行性缩短或宫颈内口开大的20例患者行阴道放置子宫颈托治疗。观察放置子宫颈托后的不良反应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研究中20例患者15例单胎,5例双胎。放置子宫颈托的孕周为18^(+4)周~28周,平均(22^(+5)±2+6)周;分娩孕周为20^(+5)~38+4周,平均(30^(+1)±5+4)周;延长天数4~123 d,平均(51.8±39.5)d。放置子宫颈托后1例患者发生术后当日排尿困难,24 h后正常。保胎治疗期间无发生宫内感染患者,产褥期无发生产褥感染患者。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获得新生儿20例(单胎14例,双胎3例)。2例单胎分娩的新生儿因放弃抢救死亡,存活的18例新生儿12例于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其中2例住院7 d后放弃抢救,新生儿死亡,8例新生儿顺利出院,平均住院天数(46.4±21.0)d,2例新生儿目前仍住院治疗。新生儿存活率为75%。结论子宫颈托放置操作简单,副损伤小,可明显延长宫颈环扎术后宫颈缩短或内口开大患者的孕周,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未增加感染风险。宫颈环扎术后的单胎宫颈缩短患者应用子宫颈托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宋再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54-2356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因宫颈疾病行LEEP术的患者66例(观察组),与同期68例因宫颈疾病行传统的宫颈锥切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情况、宫颈的恢复情况及宫颈狭窄情况等。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均少于对照组(t=16.2,18.4,35.5,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随访宫颈恢复情况示,1月内治愈率65%,2月内治愈率100%,对照组1月内治愈率60%,2月内治愈率95%,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分泌物约两周恢复干净,临床疗效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简便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姚志兰 《现代保健》2011,(12):31-32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并于术后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27.5±5.3)min,出血量10~50ml,平均(30.3±9.7)ml,术后病理证实为宫颈原位癌患者3例(5.2%),均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起到了很好的诊疗作用,可作为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EEP电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对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212例患者采用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修复效果。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17%(206/212),平均时间6.5min、出血量5.9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的早期诊断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术(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可行性,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活检明确为CIN者99例行LEEP术的诊治资料。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时间6.5±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3.5ml,4例术后阴道出血较多,经治疗后好转。病理降级33例(33.33%),等级60例(60.61%),升级6例(6.06%)。LEEP术一次治疗有效率达97.98%(97/99),2例LEEP术后复发。结论:LEEP术治疗CIN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能在治疗宫颈病变的同时诊断出更高级别病变,弥补阴道镜点活检诊断的不足,但是术后随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朱瑜  吕燕玲 《中国保健》2009,(15):604-605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LEEP)对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初步诊断为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96例,行阴道镜检查并配合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96%(192/196),平均时间4.8min,出血量6.0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8.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106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LEEP宫颈锥切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术前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切缘累及,并发症及宫颈修复情况。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手术时间3~l6min,术中出血量5-20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CIN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符合率74.53%,术后级别上升5.66%,下降19.81%;术后切缘累及共5例,占总病例数的4.7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宫颈修复率为90.57%。结论: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后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因宫颈病变行宫颈锥切术、有生育要求并妊娠者39例,回顾性分析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中异位妊娠1例,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例。36例分娩的患者中,3例早产,1例早产剖宫产;宫颈环扎1例住院治疗,宫颈锥切高度为3.0 cm;胎膜早破发生率8.3%(3/36)。33例足月妊娠中25例行剖宫产术,总剖宫产率为72.2%(26/36),7例经阴道分娩。分娩的患者中38.8%(14/36)在不同妊娠时期曾住院行保胎治疗。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对宫颈病变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增加了剖宫产率及妊娠期间住院保胎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阴道流血、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其他宫颈病患者76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并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情况、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5.6±1.9mL;手术平均时间5.7±1.4min.术后病理: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术后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术后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后诊断为微小浸润癌.术后出血6例,发生内膜异位至宫颈3例.结论 宫颈电环切除术对诊断和治疗子宫颈疾病,尤其对宫颈管内赘生物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降低了对宫颈疾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术中、术后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富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宫颈电圈切除术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对照组70例,单用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结果平均出血时间治疗组(9±1.29)d、对照组(12±1.45)d,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3.34±0.56)d、对照组(5.32±0.81)d.两组出血时间、宫颈糜烂痊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联合外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阴道流血,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式宫颈电环切除术在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原位癌患者按不同手术式分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21例,其中CIN Ⅰ 4例、CJN Ⅱ 10例、CIN Ⅲ 4例、CIS 3例,对照组行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49例,其中CIN Ⅰ7例、CIN Ⅱ 21例、CIN Ⅲ 16例、CIS 5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天数、锥体面积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6.57±17.47)ml],手术时间[(9.07±3.34)min],术后出血时间[(9.10±2.23)d]均低于对照组[(39.80±37.43)ml、(12.19±5.34)min、(10.49±2.76)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体体积[(14.70±13.35)mm3]与术中出血量[(32.83±14.32)ml]对数资料转为正态资料,呈正相关(r=0.430,P〈0.05).两组疗效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锥体体积与术中出血量有一定关系,对于锥切面积大、血运丰富,术前估计手术过程中出血多的患者,术前在宫颈3点和9点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可减少术中、后出血,从而缩短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150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时间6.9分钟,出血量9.5ml,患者LEEP术前、后病理诊断级相符81例(54%),升高38例(25.3%),降低31例(20%),病理诊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LEEP术是诊断及治疗CIN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8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再次妊娠的结局等。结果94.4%的患者阴道出血,5.6%的患者有阴道血性分泌物,83.3%的患者有典型的子宫颈改变。诊断时停经时间(50±16)d。77.8%经彩色超声确诊;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官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治疗后清宫术、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宫术、单纯清宫术和子宫切除术分别为7、5、3、1和2例;3例再次妊娠,无合并症及再次宫颈妊娠的发生。结论宫颈妊娠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误治,彩色超声在早期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为治疗宫颈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u匹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妇科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78例采用LEEP(loop ele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手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97.4%(76/78),手术时间6~20min,平均8min,出血量10~20ml,无一例术中大出血,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刀切除术诊治宫颈病变的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6月我院妇科门诊经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检查初步诊断35例各种宫颈病变,采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手术治疗,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后出院。结论:宫颈电切术在诊断和治疗宫颈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8月—2009年7月间2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电环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宫颈修复、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6ml,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78.45%,LEEP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12.46%,术后3月宫颈修复完整有268例(95.43%),术后8例(2.69%)复发,其中6例(75%)HPV持续阳性。结论:LEEP手术对子宫颈病变具有较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更多的宫颈癌检出率,安全微创、临床疗效好、恢复快,是诊断、治疗CIN的理想手段;HPV持续阳性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阴道镜联合LEPP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病变残留率及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阴道排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除宫颈长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病变残留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手术的患者49例。分析两组不同羊膜囊膨出情况患者的基本特征、宫颈机能不全高危因素、术后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对3组不同宫颈长度患者的宫颈长度、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合并有妊娠排斥[异常的凝血-纤溶问题、异常的血脂/脂肪酸氧化代谢、糖代谢异常和(或)胰岛素抵抗等] 11例(22. 45%)。延长天数和宫颈长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 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羊膜囊膨出组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活产率低于未膨出组,术后胎膜早破率和术后阴道流液率高于未膨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双胎患者分娩孕龄26. 29~36. 29周,平均孕龄(32. 14±3. 97)周,孕周延长天数16~137 d,平均天数(67. 67±44. 12) d,新生儿活产率91. 70%,重症监护病房入院率36. 36%。结论妊娠排斥可能是宫颈机能不全新发现的高危因素;宫颈长度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羊膜囊未膨出组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优于羊膜囊膨出组;双胎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可延长孕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LEEP术后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1例)术后给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对照组(212例)不使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观察两组阴道流液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壳聚糖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8.65±5.38)d和[(43.53±5.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可明显促进LEEP术后宫颈创面的愈合,具有止血、消炎作用,并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