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解英  张瑛  肖大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51-1252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要求人工流产术的无手术禁忌证的健康妊娠妇女分为A、B两组。A组(观察组):术前20 min直肠放置双氯芬酸钠栓50 mg,1.73%碳酸利多卡因4 ml和阿托品0.5 mg宫颈旁注射,1~3 min后手术操作。B组(对照组):采用分散注意力的心理安慰疗法,手术按常规进行,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观察组)镇痛、宫颈扩张效果明显优于B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碳酸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人工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推注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术前禁食4h,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曲马多100mg。入室后缓慢静注异丙酚200mg,维持在适当的麻醉深度,麻醉师全程监护。结果:观察组无疼痛,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均有疼痛,总有效率74.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未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对照组发生29例,发生率为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5.8±3.2)min,对照组(9.2±3.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推注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推广的无痛人流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局麻下配合双氯芬酸钠栓行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0例行输卵管绝育术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0例,A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栓,B组不用双氯芬酸钠栓,两组均行经腹小切口输卵管结扎绝育术,观察预用双氯芬酸钠栓对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结果A组术中无痛率、轻度痛率、中度痛率、重度痛率分别为8.3%(25,300)、84.7%(254/300)、6.0%(18,300)、1.0%(3/300),与B组的4.7%(14/300)、60.3%(181,300)、32.3%(97,300)、2.7%(8,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0~2h无痛率、轻度痛率、中度痛率分别为36.7%(110/300)、62.3%(187/300)、1.0%(3/300),与B组的12.0%(36/300)、85.0%(255/300)、3.0%(9/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氯芬酸钠栓辅助局麻下行输卵管绝育术镇痛效果明显,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方法:18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初孕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前5min宫颈旁3、9点钟处注射利多卡因及阿托品,对照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结果:实验组术中宫口扩张效果好,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在初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且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诊断正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纳入180例中~重度疼痛、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乌甲素组,每组90例。对照组肌注阿托品等对症处理和原发病处理,高乌甲素组除了上述处理外,肌注高乌甲素8 mg,观察两组疼痛评分、主要阳性体征比率和临床诊断正确率。结果:治疗后30 min,对照组VAS为(7.0±1.2)分,高乌甲素组为(5.7±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对照组VAS为(5.4±2.3)分,高乌甲素组为(3.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两组阳性体征比率分别为69%和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两组阳性体征比率分别为67%和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7%和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乌甲素镇痛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但不影响急腹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栓术前塞肛治疗小儿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2~8岁行尿道下裂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7例手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B组17例术后立即使用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塞肛,C组18例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分别记录三组术后0.5、1、2、4、8、16、24小时的FLACC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A组的FLACC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小时A组的FLACC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后的各时间点B组的FLACC评分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能有效治疗小儿术后的疼痛,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王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59-2161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镜检查宫颈预处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256例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米索前列醇随机分为四组,阿托品组检查前3~5min宫颈注射阿托品0.5 mg,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米索前列醇组又根据时间不同分三组,三组分别于检查前6 h、4 h、2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比较各组患者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扩宫时间、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扩宫时疼痛程度。结果:宫颈软化扩张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米索前列醇组明显高于阿托品组(P<0.01),扩宫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扩宫时疼痛(VAS评分)比较,米索前列醇组均显著少于阿托品组(P<0.01),而米索前列醇4 h组与6 h、2 h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 h组与2 h组各项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4 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地软化扩张宫颈,是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最佳时间。宫腔镜检查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方法简便、安全,可以有效缓解有创检查和治疗的疼痛,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与栓剂治疗肾绞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双氯芬酸钠胶浆剂与栓剂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双氯芬酸钠胶浆10ml,肛门上5cm处直肠内灌注)和双氯芬酸钠栓剂组(双氯芬酸钠栓50mg,肛门上5cm处直肠内塞入),每组8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60min后的止痛效果。结果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止痛效果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7.5%(P〈0.01),显效率分别为92.5%和58.8%(P〈0.001)。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止痛持续时间为(18.2±4.5)h,长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组的(12.0±3.6)h,P〈0.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治疗肾绞痛疗效满意,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自制药物推助器放置粉末状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需要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术前1h将粉末状米索前列醇135μg用自制药物推助器置于宫颈管内及喷于阴道后穹窿。对照组100例术前3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术中宫颈软化、扩张宫颈所需时间、疼痛情况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扩张宫颈更轻松,扩张宫颈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感觉疼痛的机率减少,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自制药物推助器放置粉末状米索前列醇(2/3片)于宫颈管内及喷洒在阴道后穹窿为方便、有效、安全的软化宫颈的方法,且用药剂量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在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前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早孕妇女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术前30min行阴道冲洗后,A组术前10m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5mg,B组术前不用药。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观察术后1h内躁动、恶心呕吐(PONV)及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阴道冲洗前、术前静脉推注麻醉药后和术后30min评定Ramsay镇静评级;术后30min评价宫缩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子宫深度以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R从阴道冲洗前(73.0±8.2)次/min上升为术前(88.0±7.9)次/min,MAP从阴道冲洗前(85.0±8.1)mmHg(1mmHg=0.133kPa)上升为术前(97.0±9.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HR及MAP在阴道冲洗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Ramsay镇静评级由阴道冲洗前的2级升高为术前静脉推注麻醉药后的(2.4±0.4)级,显著高于B组的(1.9±0.1)级;A组术后30min的Ramsay镇静评级为(2.7±0.5)级,B组为(2.6±0.4)级,均高于阴道冲洗前水平,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1h内PONV的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h内躁动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A组术后30min VAS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前用药,可使患者HR、血压较稳定,且镇静、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人工流产之后应用药物及护理干预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来我院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常规组70例。两组妇女,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都有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且干预组在宿迁全部接受了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在手术的途中宫颈注射2%利多卡因4mL根据不同的状况,有部分妇女接受的是术前1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结果人工流产疼痛干预效果及宫颈扩张效果,干预组都要比常规组来的优异。结论人工流产疼痛干预之后效果显著,用药安全,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间苯三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软化宫颈的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共86例,根据组间年龄、孕次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前2h给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4μg,观察组患者于人工流产前15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比较两组手术全程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全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人工流产前15min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对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软化宫颈,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手术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卒中便秘患者行耳穴埋豆联合按摩的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方法 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结合耳穴埋豆及按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相关指标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干预优良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6.8±2.0)h、排便间隔时间为(20.2±3.0)h及单次排便耗时为(6.3±1.2)min,对照组分别为(15.8±3.6)h、(32.0±4.1)h、(10.0±1.5)min,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便秘、腹痛、腹胀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耳穴埋豆联合按摩护理应用在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治疗中,对减轻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排便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手术终止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组1患者110例采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联合手术治疗,并与组2(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手术治疗)11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组1患者宫颈扩张总有效率为93.63%,明显高于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221±39)s、(12±3)ml,均明显优于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组1患者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扩张宫颈的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77-5178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酚酸钠栓用于初孕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妊娠6~10周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术前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和阿托品,观察组术前45min阴道塞米索前列醇2片、肛门塞双氯酚酸钠栓1枚,比较两组人流时的宫口松弛与镇痛效果、术中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总有效率为94.07%,常规组为33.33%,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疼痛明显减轻,术中出血量及发生人流综合征人数减少,两组比较均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酚酸钠栓用于初孕人流术的镇痛效果明显,有利于宫口扩张,加强宫缩,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卡孕栓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并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120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90min于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剂1mg,两组均给予人工流产手术,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93、8.599,均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967,P<0.05)。观察组子宫穿孔、宫腔残留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8、4.138、4.904,均P<0.05)。结论卡孕栓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微型吸管结合宫颈局部麻醉在进行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站收治的372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186例。对照组运用微型吸管人工流产术,而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宫颈麻醉结合微型吸管行人工流产术,然后对患者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的例数、疼痛程度和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以后的不适感消失时间开展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患者共4例(占2.15%),和对照组患者(共19例,占到10.2%)对比,χ2达到8.61,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中无痛的共78例,轻度疼痛的共40例,中度疼痛的共6例,重度疼痛的共4例,和对照组对比,该疼痛程度的存在显著的差异。手术中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是(19.34±6.14)mL,和对照组(28.59±7.81)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出血量例数的变化上进行对比,其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手术后不适感消除平均时间是(21.72±7.1)min,和对照组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麻醉结合微型吸管行人工流产术后,能够减轻损伤和减少并发症,具有微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扩宫镇痛的理想用药方法。方法:300 例妊娠早期妇女随机分为3 组。利多卡因组(A 组)暴露宫颈,在宫颈3,9 点处注射利多卡因各1 mL,1 min 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米索 前列醇(以下称米索)组(B 组)术前2 h 直肠放置米索400 μg;米索联合利多卡因组(C 组)直肠放置米索 400 μg,2 h后在宫颈3,9 点处注射利多卡因各1 mL,1 min 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观察3 组患者宫颈扩 张情况、镇痛效果、并发症、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C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 和B 组(P< 0.01),且手术时间短。C 组宫颈扩张程度优于A 组(P<0.01),与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 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1 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B 和C 组无发生。结论:直肠放置米 索400 μg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可达到扩宫镇痛的良好效果,用药简单、有效、安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双氯芬酸钠胶浆剂与栓剂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双氯芬酸钠胶浆10 ml,肛门上5 cm处直肠内灌注)和双氯芬酸钠栓剂组(双氯芬酸钠栓50 mg,肛门上5 cm处直肠内塞入),每组8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60min后的止痛效果.结果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止痛效果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7.5%(P<0.01),显效率分别为92.5%和58.8%(P<0.001).双氯芬酸钠胶浆剂组止痛持续时间为(18.2±4.5)h,长于双氯芬酸钠栓剂组的(12.0±3.6)h,P<0.001.结论 双氯芬酸钠胶浆剂治疗肾绞痛疗效满意,优于双氯芬酸钠栓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对心脏搭桥术治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种患者心脏功能、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较干预前均有改善,但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分别为(95.8±5.5)分、(93.1±5.7)分、(93.1±5.9)分、(95.1±7.1)分,高于对照组的(79.9±6.5)分、(81.3±6.2)分、(82.3±6.1)分、(83.3±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睡眠效率分别为(4.3±1.3)h、(8.4±1.0)h、(4.4±1.1)min、(4.4±0.5)min,高于对照组的(3.1±1.1)h、(5.1±0.9)h、(3.2±1.1)min和(3.1±0.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