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2 月至2018 年9 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初诊的111 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B细胞淋巴瘤组)和 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中心93 例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人群PNI 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PNI分界值,依据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为化疗)前患者PNI的不同, 分为高PNI组(≥43.5)和低PNI组(<43.5),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化疗前后PNI水平变化 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B细胞淋巴瘤组PNI 值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 组和低PNI 组 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否有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是否有生发中心来源、疗效比较,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PNI 组治疗有效患者PNI 均值由化疗前的38.10 增高至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62,P<0.05),高PNI 组治疗无效患者PNI 均值由化疗前的50.50 降低至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4,P< 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患者PNI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与预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化疗前后PNI 水平的变化可为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预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初次确诊,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SCLC患者临床资料,计算PNI值,根据中位数分为高PNI、低PNI,分析其对SCLC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并分析影响SCLC预后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105例患者,根据PNI中位数(48.68)分为高PNI和低PNI两组,其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1个月和14.2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5.3%,2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ECOG PS评分、临床分期和PNI均与患者的中位OS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PNI〔优势比(odds ratio, OR)=0.331,95%置信区间0.189~0.580〕和性别(OR=1.897,95%置信区间1.051~3.423)为影响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低PNI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差,PNI计算简便、临床易获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90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141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d随访时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484)和存活组(n=931)。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PNI和COPD患者预后间的关联。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肌酐、PNI、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低水平PNI(<31.20)、年龄、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水平及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均是影响COPD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住ICU时低水平PNI(<31.20)与COP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此类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 <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判断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392例接受根治术的高/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结局指标为术后是否生化复发。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PNI的最佳截断值后分为高值组、低值组,并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运用Harrell’s 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 ROC曲线中,PNI预测术后是否生化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4( P=0.001),最佳诊断点为PNI=51.1,对应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49.2%。与PNI高值组(PNI>51.1)相比,PNI低值组(PNI≤51.1)术后无生化复发率更低〔风险比(HR)〕:1.96,95%可信区间(CI):1.32~2.91; P=0.002)。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PNI≤51.1是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5,95%CI:1.26~2.99; P=0.002)。在不含PNI的术后预测模型中加入PNI,使预测术后生化复发的精度从70.4%提高到71.4%( P=0.002)。结论 术前PNI是高/极高危前列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其能否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尚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李东峰  徐慧萍 《安徽医学》2019,40(12):1384-1388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荣军医院胸外科接诊的12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NI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45,n=53)与低PNI组(PNI<45,n=7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资料、围术期指标、辅助化疗、复发或转移、3年生存率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对有显著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PNI组年龄<65岁、肿瘤直径<4 cm、TNM分期Ⅰ期、淋巴结转移N_0~N_1、术后排气时间<4.5 d的比例均高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81.13%(43/53),高于低PNI组的20.83%(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低PNI指数、复发或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796,95%CI:0.715~0.863,敏感性为85.07%,特异性为74.14%。结论低PNI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乳腺癌的预后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90例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PNI与其临床病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PNI评分较高的病人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0.01);PNI与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Her-2、Ki-67均有关,PNI≥45组病人的Her-2和Ki-67阳性率均低于PNI < 45组(P < 0.05);PNI≥45组病人肿瘤直径小于PNI < 45组(P < 0.01);PNI≥45组乳腺癌局部复发率为3.33%,与PNI < 45组复发率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NI≥45组全身转移率为5%,低于PNI < 45组全身转移率20%(P < 0.05)。结论PNI是乳腺癌的一种预后预测指标,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2019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158例,计算PNI。比较患者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NI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PN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白蛋白[O^R=1.009(95% CI:1.002,1.016)]和PNI[O^R=1.246(95% CI:1.050,1.478)]是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前白蛋白的敏感性为63.92%(95% CI:0.566,0.712),特异性83.33%(95% CI:0.760,0.906);PNI的敏感性为87.34%(95% CI:0.808,0.938),特异性66.67%(95% CI:0.602,0.731)。结论 PNI是一个新的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肺栓塞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指标包括控制营养状态(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105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出每个患者的CONUT评分和PNI,并通过ROC 曲线确定截断值。CONUT评分和PNI分别以6.5和47.28作为截断值,将患者根据截断值进行分组。依次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生存曲线显示CONUT评分和PNI对患者的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OS)具有预测作用(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CONUT 评分、PNI、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 dex,IPI)危险度分型、白蛋白、胆固醇均是患者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ONUT评分对DLBCL患者的OS具有独立预测作用(HR=2.742,95%CI:1.030~7.300,P<0.05),PNI不是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HR=0.526,95%CI:0.135~2.047,P= 0.3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营养状态指标呈高度负相关(r=-0.79,P<0.01)。结论:CONUT评分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CONUT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两者联合COSII-PNI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1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SII、PNI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χ2检验分析SII、PN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变量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估判SII及PNI的预后价值。结果 SII、PNI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是否贫血相关(P<0.05),且SII与年龄、位置、大体分型相关(P<0.05),PNI与SII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01),低SII组、高PNI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高SII组、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II、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是否辅助化疗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型评分系统COSII-PNI实现了良好的预后分层(P<0.05)。结论 高SII和低PNI是胃癌侵袭性生物学和不良预后的有力指标,新型评分系统COSII-PNI极具潜在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支持下围手术期营养指数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生存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住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患者,按预后营养指数值划分为高营养组和低营养组患者并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is nutritional index,PNI)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生存率的关系.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PNI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高营养组与低营养组病例中,PNI在不同年龄(P=0.001)、肿瘤直径(P=0.007)、TNM(P=0.018)分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营养组与低营养组中,ERAS组中患者术后预后营养指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4、P=0.018);高营养组与低营养组中,ERAS组术后排气时间(P=0.038、P=0.043)、住院时间(P=0.015、P=0.032)、术后并发症(P=0.021、P=0.024)等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P=0.046);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前PNI指数均影响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子;COX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值和术前、术后PNI指数的变化,是可以独立影响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PNI指数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加速康复理论可以明显提升结直肠癌患者PNI指数,改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 和CA19-9的动态水平,分析血清CEA 和CA19-9水平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学证实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或)伴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KPS 评分≥70, 一线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或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化疗前后进行血清CEA 和CA19-9的动态测定,分析血清CEA 和CA19-9的动态水平与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CEA正常组(n=9)和升高组(n=56)患者的总生存时间间无显著性差异[(20.0±4.5)月 VS (17.7±1.6)月, P≥0.05];CA19-9正常组(n=11)和升高组(n=54)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18.8±3.8)月 VS (17.9±1.7)月,P≥0.05];CEA下降大于25%组患者(n=25)的生存时间长于CEA无下降或下降小于25%的患者(n=40)[(22.4±3.0)月 VS(15.6±1.6)月,P<0.05];CA19-9下降大于25%组患者(n=28)的生存时间长于CA19-9无下降或下降小于25%的患者(n=37)[(21.5±2.8)月 VS (21.5±2.8)月,P<0.05]。血清CEA 和CA19-9基线水平与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关联;化疗后其下降幅度大于25%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无下降或下降小于25%者[(11.5±1.5)月 vs. (8.2±0.8)月,(11.4±1.3) 月 vs. (8.0±0.9) 月]。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接受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A19-9下降率可以预测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住院的288例重症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3个月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182例和预后不良组106例。记录并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及TyG、PNI水平,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TyG、PNI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PNI对重症AC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288例重症ACI患者中,预后良好者182例,预后不良者106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yG、P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PNI均为重症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TyG与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376,P<0.01),PNI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413,P<0.01);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在胆囊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建立预测胆囊癌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PNI按以下公式计算:PNI=血清白蛋白(g·L-1)+5×淋巴细胞计数(×109·L-1)。通过绘制预测生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的最佳临床临界值为49.25,根据该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n=36)和低PNI组(n=6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及一致性曲线进行验证。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PNI组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以及PNI是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6例作为AECOPD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及健康者60例分别作为稳定期COPD组及对照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分为0~2分的无营养风险患者和3~7分的有营养风险患者。按照AECOPD患者28 d存活情况评估预后,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预后差异、ROC曲线分析NRS 2002总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AECOPD组NRS 2002总分、有营养风险比例均高于稳定期COPD组及对照组(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AECOPD组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28 d累积存活率低于无营养风险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NRS 2002总分对AECOPD患者的28 d存活情况具有预测价值(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白蛋白、多重耐药、APACHE Ⅱ评分、有营养风险是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营养风险与AECOPD患者病情加重及28 d预后有关,针对性地降低营养风险可能有助改善AECOPD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入院预后营养指数(PNI)对烧伤患者液体复苏疗效的评估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15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检测结果,计算PNI,分为高PNI组(108例,PNI≥45)和低PNI组(42例,PNI<45)。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入院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PNI、复苏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伤后第1个24h剩余碱、尿量、补液系数、28d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 高PNI组复苏后1d、2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低P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伤后第1个24h尿量多于低PNI组,剩余碱、补液系数均高于低P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28d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1.11%、9.26%,低PNI组分别为26.19%、21.43%,高PNI组28d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低P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PNI能反映烧伤患者液体复苏疗效,低PNI与预后不良有关,对复苏前评估及预后分析均有一定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高PLR组(PLR≥148,1分)和低PLR组(PLR < 148, 0分),高PNI组(PNI≥47, 0分)和低PNI组(PNI < 47, 1分)。评估不同评分病人预后情况。结果PLR-PNI=2的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于PLR-PNI = 1或0的病人(11.36% vs 32.79或63.64,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PLR-PNI评分高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术前高PLR-PNI是预测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该评分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识别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因素和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Ⅰ组)和非血肿扩大组(Ⅱ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分析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同时将入组患者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Ⅰ组患者相比Ⅱ组患者,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4 h人数(15 VS 71)、入院时收缩压[(106.32±17.42) VS(98.76±15.67)]、入院时舒张压[(180.21±23.08)VS(170.21±20.10)]、意识障碍发生率(66.7% VS 32.1%)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58.06% VS 30.26%)、意识障碍发生率(32.3% VS 13.2%)和入院时NIHSS评分[(17.27±2.23)VS(11.71±1.43)]与B组相比显著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血肿形态、意识障碍为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血肿扩大、意识障碍率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血肿扩大能显著改善ICH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