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90~1997年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 1 990~ 1 997年我省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特征及流行趋势 ,采取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特对此期间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及方法 资料来自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年报。为使历年资料具有可比性 ,将 1 996年、1 997年分别纳入乙类报告管理的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病例数从总病例数中剔除。结果  ( 1 )流行概况 :1 990~ 1 997年共发生甲类传染病 1种 (霍乱 ) ,乙类 2 2种 ,总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表 1 )。表 1  1 990~ 1 997年江西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年份发病率 ( 1 /1 0万 )合计 …  相似文献   

2.
江山市2002-2007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山市传染病发病规律,分析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对2002-2007年江山市传染病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江山市统计局。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山市2002-2007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流行概况江山市2002-2007年上报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11994例,年平均发病率345.75/10万。报告死亡病例34例,年平均死亡率0.98/10万。2005年总发病率最高,为414.07/10万,2003年最低,为239.93/10万;6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7种共10537例,占总发病数的87.9%,死亡病例34例,见表1。表1江山市2002-2007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1/10万)年份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2002301.720.70--2003239.930.17--2004364.500.8744.890.002005359.842.07554.230.002006298.131.3778.8...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虹口区1960 ̄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60年以来 ,甲、乙类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掌握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 ,给今后制订甲、乙类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遂对我区 1960~199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资料来自 1960~ 1999年上海市虹口区卫生防疫站的疫情统计与疫情报表 ;人口资料来自区公安部门。1 2 方法 将甲、乙可传染病根据主要传播途径分成四类统计分析即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 ) ;呼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长清区1963~1999年乙类传染病的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今后我区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区1963~1999年的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间只在1999年发生1例霍乱为甲类传染病,故只做乙类传染病分析)。  相似文献   

6.
了解海阳市40年来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疾病谱变化,为预防控制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海阳市1958~1997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市卫生防疫站疫情室,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将40年按疾病控制的不同阶段分为4个时期,资料按杨树勤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的有关章节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各时期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和病种数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温州市传染病流行特征 ,为今后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温州市 1999~ 2 0 0 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 来自温州市 1999~ 2 0 0 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订正年报表。2 方法 汇总统计分析。结  果1 报告发病率 该市自 1999年以来 ,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 19种 ,报告发病 5 2 2 5 3例 ,死亡 2 6人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2 38 0 5 /10万 ,死亡率为 0 14 /10万 ,病死率为0 0 5 % ,(表 1)。表 1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时间发病数 发病率(1/ 10万 ) 死亡数 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疾病监测工作,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和疾病预测预报能力。现对2005年度我区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西峰区各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对2005年收到所属我区的传染病报告卡,去除重卡和无效卡后,采用全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疫情概况2005年全区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共1 556例,与2004年相比发病数下降13·81%,其中乙类传染病1 499例;丙类传染病57例;食物中毒一起;无甲类传染病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惠  陈立凌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2):625-626
为了解苏州市近10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苏州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苏州市1997—2006年传染病订正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苏州市公安局。1.2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情况1997—2006年苏州市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乙类传染病18种,共175 173例,死亡282例,年均发病率为251.91/10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总结 1 977~ 2 0 0 1年乙类传染病在嘉鱼县的流行特点及动态情况 ,为制订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嘉鱼县卫生防疫站历年疫情汇编档案资料。人口统计资料来自嘉鱼县统计局历年统计汇编资料1.2 分析方法 按每 5年为 1组共分 5个组段 ;乙类传染病发病顺位按发病率排前 1 0位 ,按传染途径划分发病种类、季节性发病特征。2 结果与讨论2 .1 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 发病率最高的年份是1 977~ 1 981年 ,年均发病率为 35 0 7.5 9/1 0万 ;最低的是 1 997~ 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进一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掌握开江县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现将该县1960~1999年40年间乙类传染病疫情统计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疫情资料 来源于开江各医疗机构1960~1999年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因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等传染病1985年才列入疫情报告,为保证各年代传染病发病率具有可比性,故这4种传染病未列入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1951~199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净  焦美秀  刘克浩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2):1144-1145
为了对湖北省急性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将我省 195 1~ 1999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以进一步探明我省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其影响因素。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湖北省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综合年报表 (年报表均经会审核实 ) ,分析范围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 2 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 2 统计方法 根据疫情报告病例数、死亡数和平均人口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未引用历年疫情漏报调查资料较正发病率 )。2 结果近 5 0年来 ,在法定报告的甲、乙类 2 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湖县黎城镇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落实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湖县黎城镇2003—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 706例,年均发病率为170.20/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呼吸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3.67/10万、61.25/10万、0.50/10万、94.78/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0.40/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69.34/10万)、肺结核(59.26/10万)、淋病(18.36/10万)、梅毒(16.26/10万)、痢疾(3.99/10万),共报告病例1 676例,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8.24%,年均发病率167.20/10万。结论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大对乙肝、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贵州省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指导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及措施,现将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平塘县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平塘县统计局。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2结果2.1总发病率、死亡率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4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为零),年均发病率为293.29/10万,年均死亡率为2.11/10万(表1)。5年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共4417例,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25.10/10…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分析传染病发病规律,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4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态势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站档案室1950~1996年疫情资料汇编及报表。2.人口资料由台州市统计局提供。结果与分析1.疫情态势(1)发病率:1950~1996年共报告乙类法定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急性传染病发病模式的演变特征,掌握制约因素对传染病发病的影响,科学地调整现阶段疾病控制决策,我们对蒙阴县40a急性传染病谱进行动态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疫情和人口资料 疫情和预防接种资料,均来自本站档案室,人口资料来自蒙阴县统计局。1 2 统计分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疫情报告病种进行分类整理[1] ,计算各种传染病在195 6~1965年、1966~1975年、1976~1985年、1986~1995年4个时期的年均发病率( 1/10万)、死亡率( 1/10万)和构成比( % )2 结果2 1 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及构成比 蒙阴县195 6~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4-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结果邳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1 657例(全部为乙类,甲类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6.97/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5.17/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1.4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7.90/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39/10万,居第4位。6年来,传染病疾病谱排序不断发生变化,肺结核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梅毒于2009年跃居到发病构成前5位;2006-2009年麻疹疫情出现回升;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论 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了解我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水痘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区 2 0 0 1年水痘疫情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我区各级医疗单位 (包括村卫生室、个体医 )的内、儿、皮肤科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簿及漏报率调查和暴发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年鉴资料。结 果1 流行概况  2 0 0 1年我区共发生水痘 2 75例 ,发病率81 6 0 / 10万 ,发病率已超过我区甲、乙类主要病种 ,位居首位 ,无死亡病例 ,发生暴发疫情 5起。2 流行特征  (1)年龄和性别分布 :年龄组分布 ,5~ 9岁15 0例 (5 4 5 5 % ) ,10~ 14岁 6…  相似文献   

20.
徐艳梅 《中国校医》2011,25(7):527-528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泉山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2010年徐州市泉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泉山区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发病799例,发病率为129.917 2/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325 2/10万,病死率为0.250 3%。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减少23.993 9%,死亡率减少17.629 2%,病死率增加8.401 9%。丙类传染病6种756例,发病率为122.925 4/10万,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减少31.861 1%。结论乙类传染病中应加强对血源性及性病传播传染病及肺结核的预防控制,丙类传染病中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的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