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
作者姓名:孙喜灵  郑秋生  于东林  刘卓军  黄冲  刘孟安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山东省中医证候研究重点实验室 烟台 264003
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90
3. 山东省烟台长恩医院 烟台 264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273628)脾胃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衍生规律与治法方药精准对应规律研究,负责人孙喜灵;山东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SF11904)中医心脾系证候群子集合衍生规律与对应方药变化规律研究,负责人孙喜灵。
摘    要: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关 键 词:证候  辨证过程  数学逻辑  古戈尔  证素  伪命题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