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冲击波复合激痛点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引用本文:刘思兰,王丽娜,金晓红.冲击波复合激痛点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1):20-23.
作者姓名:刘思兰  王丽娜  金晓红
作者单位: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摘    要:目的比较压痛点注射、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以及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门诊诊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每个压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ml;B组:以压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 000次;C组:冲击波治疗后,在冲击波诱发的激痛点注射复合镇痛液5 ml。三组的治疗周期均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首次治疗前(T0)、首次治疗后即刻(T1)、首次治疗后1周(T2)、2周(T3)、3周(T4)的VAS评分、颈椎的活动度(ROM)评分、症状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结果 90例患者中81例获得完全随访,B组有3例、C组有2例出现了皮下淤血,3d后消散,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2~T4时,三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T1时B组和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T2、T3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T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三组ROM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和C组ROM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末次随访总有效率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T复合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选择。

关 键 词:体外冲击波治疗  激痛点注射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The effect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igger point injection o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bstract:
Keywords: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Trigger point injectio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