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岁住院患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
| |
作者姓名: | 蒋文军 张蓉 徐冰 侯昉 |
| |
作者单位: | (四川省人民医院 1. 儿外科,2. 新生儿监护室,四川 成都 6100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NO :81300238)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该院近10 年≤ 2 岁住院患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7 年1 月-2016 年6 月于该院收治的466 例≤ 2 岁的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资料、发病年份、季节、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住院时间。结果 呕吐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0.5%),其次是腹部包块(64.2%)和血便(62.0%),传统的三联征(呕吐+血便+ 腹痛)仅占6.7%,而21.0% 的患儿同时出现呕吐、血便及腹部包块这3 个表现。腹部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98.3%),其中47.9% 的患儿行腹部超声+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这一联合检查方案。所有患儿中分别有255 例(54.7%)和211 例(45.3%)患儿行手术和保守治疗,其中单纯肠复位(50.9%)与空气灌肠(43.1%)是最主要治疗方法。住院时间方面,以4 ~ 7 d 最为常见(43.3%),其次是≤ 3 d(32.6%)。结论 对于肠套叠患儿而言,5 ~ 8 个月龄者最常见,临床特征多不典型,腹部超声是其主要诊断方法,首选灌肠保守治疗。
|
关 键 词: | 肠套叠 儿童 临床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7-02-2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