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老龄是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端粒长度缩短是生物学衰老的重要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连续心电监测记录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1周内新发的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房性心律失常组,未发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患者的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以t/s比值表示,即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拷贝数与血红蛋白编码基因拷贝数的比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t/s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7例(12.8%)在心肌梗死发作后1周内新发房性心律失常。与对照组(n=184)相比,房性心律失常组(n=27)患者的年龄较大[(58.56±9.12)岁vs(. 66.30±8.69)岁],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明显缩短(t/s比值:1.32±1.17 vs. 0.75±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比值为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4,95%CI:1.149~6.842,P=0.024)。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缩短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