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颈动脉损伤球囊核转录因子κBp6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引用本文:刘志江,石蓓,许官学,赵然尊,沈长银,王冬梅,王正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颈动脉损伤球囊核转录因子κBp6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J].中国临床康复,2011(10):1814-1818.
作者姓名:刘志江  石蓓  许官学  赵然尊  沈长银  王冬梅  王正龙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省遵义市563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SFC30860100)“心肌梗死后RAMP1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研究”
摘    要:背景:炎症反应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特性。然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损伤血管炎症反应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Bp6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内膜增殖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兔模型36只,随机分成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球囊损伤后接受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球囊损伤后接受等量的PBS液注射。造模前和细胞移植后7,14,28d分别抽取外周血,ELIAS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质量浓度;细胞移植后14d取血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测定局部组织核转录因子κBp6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细胞移植后28d对血管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14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血管局部核转录因子κBp6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细胞移植后7,14,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移植后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及血管狭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抑制损伤血管核转录因子κBp65活性,减轻炎症反应进而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抑制损伤血管新生内膜的增殖可能发挥有益作用。

关 键 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炎症  再狭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