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风云,张庆萍,吴生兵,王明洁.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1):5-9.
作者姓名:张风云  张庆萍  吴生兵  王明洁
作者单位:1.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3. 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44)
收稿日期: 2016 - 11- 28
作者简介: 张风云(1991-),男,安徽芜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通信作者:张庆萍,E-mail:zhangqp66@163.com
摘    要: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SV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及其对额叶皮质下白质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断法稍加改进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药物组、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正常组对照。艾灸组取百会、大椎、神庭穴艾灸治疗,药物组多奈哌齐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采用跳台仪检测治疗后学习记忆成绩;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额叶皮质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①大鼠跳台实验的潜伏期、错误次数,艾灸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艾灸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P<0.05)。②艾灸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比,大鼠额叶皮质下白质TNF-α、IL-1β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与药物组比较TNF-α、IL-1β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法治疗SVD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产生,从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而实现的。

关 键 词:血管性痴呆    化瘀通络灸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