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多年来,癌瘤的局部浸润程度和淋巴道及血道转移被视为影响预后的两项最重要和基本的因素,藉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却忽视了身体免疫反映对癌瘤的作用。自近代免疫学理论被运用于病理形态学以来、学者们曾先后对食管癌,胃癌,肺癌,乳癌进行癌旁淋巴反应以及区域淋巴结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淋巴小结、免疫母细胞等宿主对癌瘤抗衡方面的形态学变化的观察,从而丰富了评价预后的形态学内容。我科为探索大肠癌免疫反应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在判断患者预后的意义,对275例大肠癌进行癌周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反应的观察,报告于下,以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