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七氟烷与异丙酚在儿童麻醉中诱导及苏醒特征的比较
作者姓名:潘守东  马旭波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20
摘    要: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儿童手术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方法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2~12岁ASAI级住院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用药。S组通过面罩吸入七氟烷,采用浓度递增法麻醉诱导,术中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诱导及维持麻醉。两组均采用机械控制通气,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药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诱导、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S组诱导时间为99±35s,P组为55±16s,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两组在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唤名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及插管过程中,S组发生心动过速14例(56%)、高血压和低血压各1例(4%),P组发生心动过速2例(8%)、心动过缓4例(14%)、低血压8例(32%)。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例,52%)高于P组(6例,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异丙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相比,儿童七氟烷递增浓度法吸入诱导速度较慢,诱导期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的苏醒期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与全静脉麻醉无差异,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

关 键 词:麻醉  麻醉恢复期  二异丙酚/药理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